主播
· 胡湖:姐夫拍,艺术比特app创始人
· Sammi:Tabula Rasa Gallery 画廊联合创始人,总监
嘉宾
· 杨紫:策展人,作者,现任职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第12期艺术有读,聊聊最近国际各大媒体很热门的讨论话题:网红展,两位主持人和嘉宾杨紫来聊聊什么是网红展?是社交媒体制造了网红展吗?网红展为何风靡大众?博物馆正在如何应对?
关键信息
1、How “Instagram traps” are changing art museums by Vox
《Instagram 陷阱正在改变艺术博物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x_r-dP22Ps
2、为了让圆点布满物体与空间,甚至能呈现宇宙的概念,草间弥生於1965年开始运用镜子创作。她将涂满圆点的阳具雕塑、圆点贴纸或不断变换颜色的七彩灯光,设置在摆满镜子的房间之中,创造“无限”的视觉体验。
《寻找新意:草间弥生的“无限镜屋"要如何打破网红标签?》
3、冰淇淋博物馆(Museum of Ice Cream)由热爱冰淇淋与各式甜点的 Maryellis Bunn与其男友Manish Vora 共同创办。策展人很好地掌握了现代人爱拍照打卡上传到各大社群网络的特性,以及大部分民众对甜点与冰淇淋的喜爱,成功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前来一探究竟。
https://www.museumoficecream.com/
4、“29 Rooms”沉浸式视觉展于2015年首次出现在纽约。29个风格各异的,艺术设计独到的房间,伴着明亮的颜色、镜面的延伸、灯光的反射,五种感官的交互体验,一跃成为继洛杉矶“冰淇淋博物馆”和旧金山“Color Factory”外的又一网红展览。
5、teamLab 艺术团队。2001年开始活动,通过团队创作去探索艺术、科学、技术、设计、以及自然界的交汇点,跨学界的“超级技术专家(ultratechnologists)”团队。成员包括艺术家、程序员、工程师、CG动画师、数学家、建筑师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
6、阿根廷“错觉”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Leandro Erlich)的大型个展“虚·构”今年6月1日在昊美术馆(上海)开幕。
http://www.howartmuseum.org/portal/article/index/id/397
7、上海K11 购物艺术中心与2014年3月8日举办“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
http://www.k11.com/corp/zh-hans/press/monet-masterpieces-to-be-exhibited-in-china-zn/
8、由兰登国际(Random International)创作的《雨屋》
http://www.yuzmshanghai.org/rainroom-cn/?lang=zh-hans
9、2012年,视觉艺术家 James Turrell 将他的 Skyspace 带到了中国。他选择了位于北京东城区一个由清代寺院智珠寺改造的场地,并为其作品 Gather Sky 落日时分观赏 重新建造了一个四方的白墙小屋。订票链接:
https://detail.youzan.com/show/goods?alias=3ep97jwpgpu10
10、2017年7月,今日美术馆再度呈现“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并携手小米手机扩充未来馆概念,推出集黑科技、艺术为一体的全新展览,升级观展互动体验。
http://www.todayartmuseum.com/cnexhdetails.aspx?type=upcomingexh&id=714
11、Slow Art: The Experience of Looking, Sacred Images to James Turrell by Arden Reed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92178/
12、Omar Kholeif: Goodbye, World! Looking at Art in the Digital Age
13、嘉宾杨紫提到的汪晖为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通常被认为是“新左派”。详细信息见: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1%AA%E6%99%96/76721?fr=aladdin
延伸阅读
1、《从网红女孩到艺术家,阿马利娅·乌尔曼亮相金杜艺术中心》
http://www.hiart.cn/news/detail/752ipwt.html
2、纽约时报记者Amanda Hess 探访并描述自己去那些具有网红特质的“博物馆”,“工厂”以及“宫殿“,整个体验另人失望。
3、华盛顿邮报报道:This new museum doesn’t want Instagram or crowds. Does that make it elitist?
4、华尔街日报文章 How instagram became the art world’s obesession
https://www.wsj.com/articles/how-instagram-became-the-art-worlds-obsession-1532443518
5、Vox 视频中纽约大学研究学者的研究报告。里面提到观众去博物馆参观拍照,如果是带着要发社交媒体的目的,那么他的体验享受值会比没有这个目的拍照减少很多,也就是说发社交媒体的压力会使观感和体验变差很多。 但研究中也显示,博物馆允许拍照是会提升观众的观感体验。
https://academic.oup.com/jcr/article/44/6/1220/4627834
6、我们是否应该拒绝网红展?
7、处于风口浪尖的美术馆“网红展”,是低龄化的产物,还是艺术大众化的必经之路?
8、网红大展能给博物馆带来真正未来吗?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
喜玛拉雅fm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网易云音乐上电台板块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荔枝fm上声音板块搜索搜索、收听并订阅“艺术有读”。
也可以在spotify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博:@ArtJeff
主播SAMMI微博:@Sammi嫄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最后致谢艺术家@anusman 为艺术有读节目设计绘制的节目LOGO
Special Guest: 杨紫.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