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龙与士——明代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特展”,是继“南张北齐”、“四王吴恽与四僧”之后,上海龙美术馆在十周年之际推出的第三个书画特展。展览由刘益谦总策划,谢晓冬策展,精选83件(组)明代书法、绘画作品进行展示,包括近60位创作者,他们的生活年代跨元末和清初。展品囊括了浙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及同时代名家的书法、绘画及信札等珍贵文物,约20组系首次公开亮相,其中尤以多件长达十米的手卷而成洋洋大观,为我们了解明代历史、文化、世族阶层,提供了切入口。


本节目分(上)、(下)两期,建议感兴趣的听众先听完(上)期再去参观展览,(下)期可以在观展时边看边听,​展览时间为3月25日至6月18日。


第八十六期

“龙与士”特展:布衣、名臣、忠烈与皇帝的书法与绘画(上)

(点击标题浏览详细图文信息)


时长:56分钟


主播

· 胡湖:ArtJeff 创始人


嘉宾

· 谢晓冬:在艺app、云杪文化创始人;“龙与士”展览策展人。

· 舒畅:古代书法爱好者


剪辑:胡湖、默默

图文编辑:胡湖


LONG重磅 | 明代书画大展“龙与士”揭幕,约20组作品首次公开亮相


收听导航丨Index


Ξ 01:35 展览回顾, “南张北齐”和“四王吴恽与四僧” 

Ξ 07:37 80多件明代书画馆藏怎么挑出来的

Ξ 14:15 “龙与士”展览题目的背后

Ξ 20:04 小冰河期的晚明,雪景画特别多

Ξ 26:25 在朝的士与在野的士

Ξ 30:31 沈周认为自己首先是个诗人

Ξ 34:13 宣德以后皇帝弱了,文化艺术开始生长

Ξ 36:35 浙派、吴门与松江画派

Ξ 39:04 夏昶《湘江春意图》,明代画竹第一人

Ξ 44:30 姚绶《行草书卷》:这就叫沉着痛快


收听渠道

我们的网站主页是 http://artispoison.com/,你可以在网站上直接在线收听,并找到所有过往的节目。

苹果手机自带的播客app中搜索“艺术有读”订阅我们的节目(需科学上网)。

小宇宙app上搜索“艺术有读”订阅。

也可以在spotify等流媒体平台收听到我们的节目。


留言互动

官方微博:@艺术有读

主播胡湖微信公众号:ArtJeff

嘉宾微博:@谢晓冬 @艺圃

官方邮件:[email protected]



Hosted on Acast. See acast.com/privacy for more information.

主播...
Hu Hu
sammionecircle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HD359345g
1年前 上海
0
第一次是看了实物,看到晚上八点闭馆,四个小时没看完,中间听完了两个展览相关的讲座后,去书店翻了两个小时图录,第一时间听完这个节目,希望能够被huhu抽中,再去补完~
HD29070t
1年前 上海
0
好像博客都听不了了……
TimmyZhang
1年前 上海
0
之前只将宋元的书画作为中国书画艺术的代表,忽视了明代书画部分。听介绍,本次展览囊括了浙江画派,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全面回顾了明代书画艺术,大量的巨幅作品,展示了沈周,夏昶等的代表作品,也有王阳明等较少存世的书法作品,可通过明代书画一窥宋元画风,也可通过书画了解明代历史。对于书法部分,策展人将文本内容展示于标签上,也是有心了。古代交通不便,反而促成了送别画和诗文的发展,人与人的情感表达是不是比现在更为直白?作者的性情跨越几百年,仍可通过书法笔触留下印记。现代电脑手机的存在已基本取代书面文字,性格印记是不是在当下就已湮灭?虽然我对书法了解有限,也想现场品味体会下,几百年前的故事,情感和个性是如何通过作品传达。
Viv-SH
1年前 上海
0
哎呀,来晚了。住在龙美术馆门口,怎么就没留意到。之前看到“龙与士”的题目,一开始以为是有关日本武士道的展,就没细看。真是错过了,立刻关注了播主,希望下次再多多推荐徐汇滨江的美术馆内容,感谢!
HD814744g
1年前 上海
0
周末去看
有1點點困
1年前 上海
0
42:42 夏昶这张我没仔细看😢竹子没有向背就匆匆略过了😔😔感觉错过好多!
HD486000y
1年前 浙江
0
非常好的对话,很适合看展览前听听了解展览背景做做功课
原仔
1年前 四川
0
安排了6月上海的观画之旅,已经听了两遍,到时还会再复习这些作品信息,听了讲解观展更有意义!
熊小神
1年前 浙江
0
节目很不错,龙美术馆的这个明代艺术展览一直都很期待,希望能够去现场体验一下。
HD575446m
1年前 江苏
0
早上听完,下午扑去看了,多谢提示……壮游和知识生产、明朝改革开放、集体创作这些观点都很有启发性。有个看展疑问跟同好们讨论——吴伟的作品叫《柳荫炊钓图》,但图中的树似乎是松树上挂寄生藤类,这副画也没有题,所以这个“柳荫”是怎么来的?
kaka_2rn5
1年前 新疆
0
收藏了👍
whyjanehuang
1年前 上海
0
huhu老师为何如此博学又高产!
xuze
1年前 上海
1
正在去看的路上😎
文静
1年前 上海
3
节目中主播们提到的很多信息对我来说都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顺着线索找到了手机里存的上博展出的夏昶作品,顺带回顾了沈周、唐寅……巧的是手边正好有一本何慕文的《如何读中国画》😄,感谢在了解绘画的过程中听到这么棒的导览~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