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主播/发发大王 毛毛 小徐 司南
文案/发发大王 封面/小徐
声音编辑/司南
毛毛从小和许许多多北京80后一样,住平房,姥姥带大。但一直是邻居嘴里的“别人家孩子”。较劲,要强。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美国最好的大学。拿全额的奖学金,教美国大学生用英文演讲。在国外学习工作奋斗了18年,曾经对自己的身份有过迷茫。对生活,工作也有过遗憾。洛杉矶定居,最怀念的人是姥姥,最思念的是北京的四季。最终,也最希望给自己的“标签”只有“北京姑娘”。
她说:北京的姑娘,就像北京的秋冬。又晴朗,又有点冷。
主播...

发发大王本王

司南34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张富仁
1年前
北京
3
确实是典型的精英,广告做的也够软,够优雅,但就是少点真诚。尽管我们都有个北京姥姥…愿他们在天堂一切都好

zhbing
1年前
北京
3
1:23:35 willie nelson这首歌给的太到位了

富饱岛岛主
1年前
澳大利亚
4
34:04 确定是有干中餐馆的兴趣而不是为了生计吗……听不下去了

胖西瓜GM
1年前
澳大利亚
4
39:48 太羡慕南哥这样的父母了,我也在努力这样做。我们那个年代父母不太会表达爱

MaLoQueen
1年前
北京
4
这一期太棒了。喜欢神仙姐姐 优秀姐姐,点开封面发现真的是还很美呢!!!

小博_Iyzj
1年前
美国
5
想说一句,哪个国籍和爱祖国完全不冲突,疫情期间在美国我们当地的华人都自发给武汉捐款捐物,当时看到这么多同胞这么团结,真的觉得好有力量
弗洛伊德分房了
1年前
山东
6
相比较这个学霸 我更认可小徐哥的三观

deeps
1年前
北京
7
虽然肯定会被质疑,但听到最后入了美国籍,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多希望听到的是“我一个北京姑娘,怎么能入美国籍”。

昭阳不姓孟
1年前
美国
7
无比怀念北京的秋天,蓝天、黄叶,暖阳、大风。我离开北京也有十六年了,现在也生活在一个没有四季的地方。
嘉宾讲到她姥姥的时候深有感触。今年年初放开了以后,立刻就订了四月份回北京的机票,但姥爷却在二月突然离开了,回到北京只见到一张黑白照片。有的时刻确实会去怀疑,自己离家这么远是为了什么,到底值得不值得。
我和嘉宾的小学中学大学所在学校竟然完全重合。三十岁以后,没有一天不在想,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不是浪费了过往,有没有辜负曾经那些所谓的“光环”。有时甚至反感别人提及这些标签,总怕别人心里想的是“你现在也不过如此”。其实也挺累的。现在能做的是尽量向前看,不回头。
HD573361z
1年前
美国
7
每次当大王说:我小的时候…..耳朵就支棱起来了,肯定有好玩儿的事情要讲。
向阳_RKY0
1年前
河北
7
想我姥姥了。。。永远思念您

阳阳99999
1年前
内蒙古
7
39:49 好的原生家庭是一辈子的财富,是一个避风港,再大的风雨都有可以躲避的地方。如果没有,我们也要好好爱自己。
尖头叉子
1年前
美国
8
听了很多期了 印象最深的是音乐 每期都选的好啊 有品位

骁勇不善战
1年前
辽宁
17
这期其实是种探讨,努力,天资,环境,原生,对自己长大成人有什么样的影响,注定没有统一的答案。每个人各有各的命运,各有各的美丽,虽然毛毛在异国他乡绽放光芒,刘娟司楠小徐同样拥有精彩的人生,有趣的灵魂,开放的态度和善良的品格。

ginnmilk
1年前
瑞士
18
这个学霸女生真棒啊。我曾经也是拼了命学习想当学霸,整个中学时期都是灰暗的,巨大的精神压力挥之不去,拼尽全力也只上了211而已(所以顶尖学府真的要有天赋加成吧)。这些年出国定居接触到很多智商情商都出众的人,逐渐认清自己,我知道自己成为不了那样的精英,也不想,因为即便努力得到也会代价很大很痛苦。30岁以来更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真的比20岁要好得多。

二狗只Zack
1年前
北京
27
北京当然优越。北京人很难不爱自己的家乡和成长的地方啦。我觉得不爱自己家乡也可以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见得说明这个人不好。
HD639153u
1年前
美国
28
这期也太阳春白雪了。没考上清北的有大把更努力的,不是不够努力,也不是方向错了,而是就是没那么聪明。为什么要贬低他们的努力。我们还是要承认人和人先天条件的区别的。还有美国人之所以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甚至垃圾工,是因为他们社会没那么卷,蓝领工人赚得也很多
橙色的青蛙
1年前
山东
34
听完之后也是有点唏嘘了,我是山东一个小县城的孩子,周围同学上了高中基本都是每天要学习超过10个小时,睡眠在6-7个小时左右,学校根本就没有什么社团活动,有也不会有人去参加,从高一开始晚上十点半下晚自习,回去还要学习,早上七点半早读,周末两到三个星期才有一个,寒假暑假也是有一半时间在学校补课,印象最深的是那年小年腊月二十三是在学校度过的,整个学校就是在一种几乎变态的压力下运行着,就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因为对于我们小地方的人来说考不上大学基本就意味着一辈子要从事体力劳动,尽管这么努力我们同学最后也大多只能上个一本,少数能上985,211,我只能说本期的嘉宾确实挺优秀的,但我们同学中的很多也和她一样努力甚至更加努力,但最后的人生轨迹却能有这么大的差距,只能说国内的教育在不同地区的不平衡还是很严重的

西瓦
1年前
北京
34
大王说的太好了。爱一个可爱的孩子是容易的,但如果你的孩子没有那么可爱,你是不是能付出足够的能量去爱他?
没有新昵称了
1年前
山东
43
我觉得这期可以收费了,作为一个父亲我觉得得到了一些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