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主播的话】

上海万圣节现场占据了我们当天的社交媒体时间线。这期节目我们从上海的万圣节聊起,聊到过去一年里上海这座城市所经历的创伤和复原,以及为什么是上海,在略显沉寂的当下表达出了真正的创造、幽默和活力。

我们也都曾在上海、北京、成都以及大理不同城市居住过,因此节目也从解读万圣节,延展到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与精神,何为良好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青年们也很重要,我们如何对抗创伤与压力,伴随而来的是人们对城市功能,生活需求的变化。这一切,也构成了一座座我们所处城市的精气神。

【本期主播】

若含:微博@_R若含

孟常:微博@孟常

【本期嘉宾】

孙哲,社会学学者,comupage发起人

早见Hayami,自由撰稿人,数字游民,播客 @鱼生皆假期 主播

【相关阅读】

《青年与中国的变迁》

本书中应用了角色的概念,联结社会与个人、用来分析其相互关联结构。书中在作为角色担当者的“年轻人”与”社会”之间.设置了“青年”这一角色类别作为中间项,并设定了由这三项组成相互关系的这样一种理论框架。然后以此作为分析模型,分析角色的结构化过程。

【本期剧透】

04:43 先介绍一下这几天上海的情况

23:53 街头的行动本身成为了脱口秀的精神,调侃、讽刺、幽默以及冒犯

29:05 社会抗议恰恰就是变装的内核

33:39 好玩背后是大家没有被消解的创伤

38:28 无论是万圣节,还是说其他的场景中或日常生活中,上海走出了伤痛吗?

52:27 我们能躲开社会群体面对无法解决、无法回应的压力创伤吗?

01:03:48 大理成为一种模式,成为一个社群,成为一种现象的话,它也是都市中产的外溢

01:16:54 城市生活成本是思考自己跟社会跟城市关系一个很好的指标

01:25:47 在上海生活的个生命力就来源于创伤

【本期音乐】

片头:大友良英 - Ah-ngor's Theme

片尾:大友良英 - Left Behind

【Logo设计】刘刘(ins: imjanuary)

【文字】卓然

【后期制作】方改则

【互动方式】

微博@不合时宜TheWeirdo

小🍠 @不合时宜

商务合作可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微博私信

主播...
若含
孟常
王磬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Naniko
1年前 上海
24
1:07:19 到上海就要住梧桐区的,批判什么绅士化和在地性呢?为什么不去虹口浦东宝山闵行住一住,那里的生活远比网红区更在地,三两个面包店可以供给三四个社区,楼下有菜场和盒马就是最大的快乐。在描述一座城市的性格的时候,是在描述某阶层聚集区的同质生活吗?
在等红灯
1年前 上海
24
孟常老师什么时候才能优化一下这种用最复杂的解释问出最简单的问题的习惯😂
青吉
1年前 北京
24
有些心酸也有点感动,那些古怪隐晦的表达,像是顶端被修剪后,旁逸出的侧芽
黄大黑
1年前 上海
25
1:00:16 成都快把这个状态推广一个专有名词,“好北欧啊”就和“这好上海啊”一样无聊😂
Ti_F2Lz
1年前 上海
31
1:11:02 明白早见(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写)在说什么,但一锅汤做不出两个味道,有些事情根本不是上海的城市问题……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没有人比我更爱这座城市,现在只能是一声叹息,那些文艺活动在上海办不了的话,在这片土地的其他地方也是办不了的
yuray
1年前 北京
31
43:56 这位嘉宾是什么古墓派啊,没有公共空间请问这次万圣节变装怎么来的??且不说最近半年日常的音乐、市集、小众放映、运动集会和各种特色活动,lgbtqiapk群体的演出也越来越被关注,有必要拉踩找优越感吗?
飞越M疯人院M
1年前 上海
35
作为一个上海人我想说,有些人对城市的喜好只是索取,比如哪那些和大多数老百姓都没关系的所谓艺术吸引力,一旦索取不到就为自己的离开说这个城市的不好,这种当时你如何对上海不满的,你以后对成都也会一样,重复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你根本没有把城市当成有归属感的家,而是作为一种情感投资。没有一个地方是完全围绕你转的,因为你这种心情和态度注定了你只是租客和过客,你永远只能接触到浮夸和虚荣的一面,而建立不了有归属感的家。
让我看看捏
1年前 广东
37
17:45 这位真的是大学老师吗……能把课讲得这么无聊和啰嗦也是一种本事了
AlvinQ
1年前 上海
45
58:03 以前以为早见只是偏激了一点,没想到她的视野真的就如此狭窄:大理就是北京上海小红书的集合体么?真的笑死了,大理这座城在她眼里就只是这样???
HD979203b
1年前 北京
53
播客界的脊梁
ubr
1年前 福建
55
这期听得我好感动。虽然已经离开了,但我依旧觉得上海有最好的年轻人!我也觉着很幸运是在上海经历了那三年,苦中作乐也好大家一直以各自的方式生长、没有放弃表达。大理也有很好的年轻人,我遇到了许多在探索生命更多可能性的年轻人、还有像在地女性社群和创新教育这样的群体实践者。大理是个门槛与试错成本很低的地方,它启发到我的一点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起者,如果说在上海通常是参与或加入一场生活的话,那在大理是可以舒展一些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的。(ps.成都我也呆过,城市虽好但天空从早晨到傍晚都是一层白蒙蒙,感受不到时间的变化让我有些抑郁,就没有能久住下去) 城市的本质还是关于人,之前经常会想“如果润来某某地的年轻人足够多就好了”,其实是对成熟的公共性的期望,现在越来越意识到我们可以在流动中创造自己的水域,如果没有这样的环境就从自己身边开始栽种一些小小的水草,让它生长,大环境下至少我们自己还能成为附近公共性的一部分。就像这期播客也给我创造了一个可以呼吸的小环境! 我最近又流动到新的城市泉州了,感觉寻找城市其实是在找一种理想生活状态下的自我,就算没有乐土没有终点,但这个过程是有生命力的,城市也许不是新的城市可我会是新的我呀。
HD979203b
1年前 北京
55
是的 只能聊一些不痛不痒的东西 甚至现阶段你们这期的话题尺度我都觉得有些大
Coco997
1年前 云南
71
59:08 听到这里真的有点听不下去 只能说这个嘉宾讨厌大理的理由很片面 我身边多的是在大理长居扎根的人 她们从来也不是为了追求在另一个地方做一个“上海人” 就算是因为迷茫而来大理的人 也未必都是被小红书渲染的 一千个人对这个地方有一千种感知 我从这位嘉宾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偏见
SamGuan
1年前 辽宁
72
21:42 体制内的嘉宾朋友竭尽全力地将野生年轻人的表达进行“挪用”,以实现自己话语框架内的讲述,是一种又怂又蛮横的中年气息。
Sebby
1年前 上海
72
前些年大家万圣节的扮相还主要是吸血鬼僵尸,到了今年,就已经是各种一言难尽的真实人类状态了。说简单点,是三年过去了,大家都不太想做人了。由死鬼到生鬼,意识到活着比已死更可怕,也算是一种集体觉醒。
HD159730x
1年前 荷兰
76
孙老师未免也有些太so self absorbed,不问自答,狂掉书袋,动辄报菜名一样报理论/概念,说好听点是学究气息,说难听点____。不过现实中很多有“老师”这个抬头的人都是这样的做派就是了。
蒙面遐人
1年前 上海
91
嘉宾很掉水平,好好的节目选题被他说的不想听了,为什么不邀请参与的人?只听一个只会说的天花乱坠内核为0的人说话好累
地命海心惹
1年前 美国
102
40:1735:31 女主播讲得真好 我也一直觉得上海封城的伤痛一直没有 也不允许 被直白地剖开去讲述 去治愈 于是大家只能退而求其次 用这种荒诞的方式去调侃 去讽刺 去隐喻 愿大家都度过隐痛 平安顺遂~
Stella_Iumo
1年前 北京
122
23:51 我还没听完,有一种感觉聊万圣节完全miss掉了最重要的part就是queerness,今年上海万圣节最像的其实就是每年上海地下举办的变装ball
去冰岛了
1年前 北京
156
孙哲社会学背景好明显,倒不是说能力视角方法论有多社会学,而是他真的好喜欢援引社会学概念,频繁引用专业词汇却对他解释他的观点毫无帮助,只是显得更悬浮和不接地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