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Hello,这里是《教育AI智造者》。
在这期节目里,我想带你走进一个对我来说非常特别的实践过程:我们如何把一门跨文化、融合AI素养与信息甄别能力的气候变化课程,变成一整套可落地、可互动、可部署的AI教学工具。 网站在此。
这不是一次抽象的想象,也不是那种PPT式的畅想,而是一次从“教育理念 → 教学设计 → 工具打造”的真实协作。我和Jade老师——一位拥有联合国项目背景、长年从事跨文化教育的老师——一起把他亲手打磨的课程结构,通过AI生成式技术,逐步“产品化”为一个网站原型。
过程中我们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
* AI是不是应该“无处不在”?还是它应该“点到即止”?
* 一个好老师的价值,在AI时代还剩下什么?
* 自动化真的值得追求到极致吗?有没有一些“不能被省略”的学习时刻?
* 如果你想训练的是判断力,而不是单纯的知识点——AI帮得上忙吗?
更重要的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全职程序员、教育学博士,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也在反思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教学法如何真正指导AI工具设计?
而不是让AI“贴标签”式地伪装成教育。
这一期节目非常特别,因为它不仅复盘了一门AI教学工具如何被打造的全过程,也完整展示了一种真正“以教育为本”的AI产品开发范式。
我相信它适合很多人:
* 如果你是一线老师,它能帮你看清楚AI到底该如何以教学法为锚点地进入课堂;
* 如果你是教育产品开发者,它能帮你理解一个教学法如何被转译成rag、component、prompt结构;
* 如果你正在构思自己的AI应用或课程,它或许能让你意识到什么才是“真实场景”的复杂性与创造力;
* 如果你关心AI对人类学习的影响,它将带来一些对抗“自动化幻觉”的真实思考。
我们不是在讨论“未来教育”,而是在尝试打造它。
欢迎你听完节目后,到我们的show notes中试用这个原型课程网站,或者把这集播客转发给你身边也在思考AI与教育结合的人。
如果你相信教育不是标准化输出,而是一次次独立思考的训练,那么,这期播客值得你花时间听完。
课程介绍页
信息素养工具包
"专家"聊天机器人
视频学习
🧭内容大纲
1️⃣ 从理念到原型:课程开发的起点
* Jade 的全球教育经验与课程动机
* 从气候变化到AI素养:三重认知挑战
* 我看到的课程第一反应:信息密集,但真的能教吗?
2️⃣ 高阶认知的教学法实验
* 为什么我们不讲“知识点”,而是训练判断力?
* CRAP信息甄别模型的课堂实践
* “你就像在玩柯南”:侦探式课堂引爆学生好奇
3️⃣ 人工智能的“介入点”怎么选?
* 不是无处不在,而是点到为止
* 我们怎么划分AI该在课前、课中、课后出现
* “生成式AI不是答案器,而是问题放大器”
4️⃣ 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
* 教师不是讲解机器,是冲突制造者、共创主持人
* 学生的思维转变不是“听懂了”,而是“惊讶了”
* 有些瞬间,AI永远无法模仿老师的aha moment
5️⃣ 技术与教学的“共语失败”
* 教育人和技术人如何“翻译彼此”?
* 我做为“中间人”的角色:用教学法写系统提示词
* 从rag调用到in-context learning:怎么设计AI反应逻辑
6️⃣ 自动化的边界与伦理思考 🌪
* “学生不是用来被自动化的对象”
* 教育不是为了效率,而是为了价值与理解
* 为什么越模糊、越反直觉,反而越值得保留?
7️⃣ 学生反馈与实际使用:从混乱到创造
* Video Detective 工具如何激发提问
* 专家观点对话如何引发讨论与辩驳
* Canvas 与mind map的启发:AI + 教学法的视觉外化
8️⃣ 展望与邀请:让更多老师成为AI共创者 💡
* AI工具应该成为老师的“延申手臂”,而非“替代者”
* 教学法到产品,需要真实扎根现场
* 邀请听众试用网站、参与讨论,探索教学的更多可能
需要详细文字稿的听众们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爱思考的伊伊子,输入“播客EP38",即可获得。
---------------近期伊伊子想做的一些事情-----------------
最近,随着大家对 AI 与教育的热情逐渐高涨,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 AI 教育工具。我也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三个基于 AI 辅助编程、从零开始制作的教学工具,包括:作文批改“神器”、历史可视化以及数学公式可视化师生端等,大家都反馈非常好。
随后,我也逐渐在小红书开启了直播,手把手展示如何与 AI 一起头脑风暴并完成相关的编程。许多观众向我反馈,认为这是一个从“不了解”到“掌握”的清晰过程,帮助他们一步步地解构并去神秘化教育 AI 产品的研发,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做得到”。
接下来,会开始做专题圆桌讨论,内容涵盖如何开发相关产品、国内外的产品对比分析,以及关于产品增长、推广和商业化的头脑风暴。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可以添加微信(yiyizihere);我也会在群里更新讨论时间和内容。此外,欢迎加入我的小红书海外 AI 讨论群,期待与你们进行思维上的碰撞!
-----------------------关于伊伊子----------------------
伊伊子2024年的复盘
伊伊子专门为AI教育者打造的开源AI教育论文库
伊伊子专门为老师和AI创业者打造的20种教学场景指令
伊伊子的小红书传送门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请大家在填写微信联系方式时,务必确认拼写是否完整和正确。我们遇见过好几次微信ID无法识别的情况~谢谢大家!
--------------------相关词介绍-------------------
1. 生成式AI(Generative AI)
指能基于输入生成内容(如文字、图像、音频等)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生成式AI常用于内容创作、信息重组和语言交互,但关键在于其是否能遵循教学逻辑与思维发展路径,而不仅仅是“给答案”。
2.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PBL)
一种以真实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进行知识建构与能力训练。本播客中,该课程通过“气候变化+信息素养”议题,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跨文化沟通与学术表达。
3. CRAP模型
信息判断四维标准:Currency(时效性)、Relevance(相关性)、Authority(权威性)、Purpose/Accuracy(目的与准确性)。常用于教学生甄别真假信息,理解背后的信源与话语意图。
4. 批判性信息素养(Critical Media Literacy)
不只是分辨真假,更包括识别叙事立场、话语权力、背后利益与算法偏见。本课程通过“侦探式阅读”与专家追踪,训练学生发现信息背后的结构性偏见与复杂动因。
5. AI教学工具原型(AI-Powered Pedagogical Prototype)
指将教学理念与AI能力融合,打造出的交互式网页或工具。不是“为了用AI而用AI”,而是在教学流程中,嵌入AI用于提问、反馈、对话与认知冲突的触发。
6. 认知冲突(Cognitive Conflict)
学习理论中激发深度理解的重要机制。通过提出与原有认知相矛盾的信息或情境,迫使学习者重建理解。本课程设计多处“真假信息混杂”的节点,引发学生推理与判断。
7. 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
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协作,在具体情境中“构建”出来的过程。播客中强调教师不直接灌输立场,而是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叙事和立场。
8.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
一种结合知识检索与生成式模型的AI技术流程。系统先从资料库中检索相关内容,再生成文本回应。在教学工具中,RAG可用于个性化对话、专家观点模拟与证据链追踪。
9. Dual Coding Theory(双重编码理论)
心理学理论,指学习时若同时使用视觉与语言两种通道(如图文并茂),能更好促进记忆与理解。本课程的mind map与canvas设计,即体现此理论在教育工具设计中的应用。
10. 自动化与异化(Automation & Alienation)
在教育场景中,AI自动化若仅追求效率,容易剥夺学生的主导性与思考力,造成“学习异化”现象。播客提醒我们:AI应赋能思维,而非替代思维。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lululi
4天前 北京
2
终于听到关于“背提”正向的声音和评价! 从2010年从公益行业一不小心开始做背提至今,我一直认为“背提”本身,虽然是中国特色赛道,但其实对于所有学生的能力构建特别重要,不管吃过与否。背提可以完全是个生意,也可以是教育的商业化,我觉得取决于设计者的“良知”。背提真的是可以想到有效果的PBL完整历程。AI,可以让真实世界PBLnext level的~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