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阵容】
项飙,人类学家,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戴锦华,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吴琦,《单读》主编,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
本期节目为「螺丝在拧紧」与「项飙:你好,陌生人」共创,欢迎来到《你好,陌生人》第二季。
当“附近”变得模糊,陌生人成了日常风景,我们该如何与世界连接?
本期节目,项飙老师带着新书《你好,陌生人》,与北大教授戴锦华老师、《单读》主编吴琦在德国展开了一场关于自我和他者的深度对话。项飙老师从 “附近消失” 的观察出发,分享了项目缘起:疫情期间鼓励人们观察陌生人、猜想他们的故事,在与刘小东、李一凡等不同领域者的对谈中,探索 “通过理解他人照见自己” 的可能。他认为,物理空间的真实互动不可替代,线上同温层虽有支撑,但却是“附近”所不要的。
作者: 项飙 / 刘小东 / 何袜皮 / 李一凡 / 刘悦来 / 沈志军 / 贾冬婷 / 段志鹏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 2025-5(点击链接即可下单)
网络社群真的能替代邻里 “附近” 吗?戴锦华老师分享了“没有主义的个人”观点—— 当自我之外皆为陌生人,人甚至会与自己疏离。三位老师都关注着当下年轻人的困境:从历史脉络去梳理,在独生子女政策、消费主义、技术冲击下,个体既渴望连接又害怕亲密,甚至陷入 “爱无能”“自我陌生化”。
这场对谈没有答案,如戴老师所说“人文社科学者不提供答案”,但或许却为大家提供了一种思路:从观察门口保安的神色、街头行人的状态开始,让空间感知唤醒历史脉络,在微小互动中重建与世界的关联。
面对AI的冲击,人文工作者的意义,或许就在于用这些思考撬动固化的现实,让每个人在真实的困惑与联结中,找到自我的锚点。
录制现场
00:02:18 “一堂晚了35年的课”
00:05:22 观察陌生人,成为对生活理解的把手
00:07:47 《你好,陌生人》出书,“捕捉思想的稳定感和清晰”
00:12:54 戴锦华:“项飙的工作有一种很明确的介入的愿望”
00:14:22 “个人主义绝境”:自我之外皆为陌生人
00:17:10 线上的同温层是一种“附近”吗?
00:21:18 对附近无法叙说的人,其实对世界的述说是很无聊的
00:23:06 当年轻人把自己陌生化,自己将不再认得自己
00:25:59 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和世界,“到底怎么了?”
00:34:47 项飙:从年轻人的存在性的境况,去理解他们怎么了
00:40:36 线上同温层是一种异化,用片面性来维持浪漫
00:43:16 走进杀马特的精神世界,“黑格尔从左边走来,本雅明从右边走来,杀马特在中间”
00:53:09 个人主体性的建立:不断对别人认得的过程中看见自己
00:56:45 回到我们的个人生活,应该如何找到支撑的力量?
01:05:02 因为没有理解世界的有效逻辑,所以我们的现实才如此艰难
01:19:14 面对 AI 冲击,人文工作者应该如何工作?
01:21:35 项飙:“激活书斋”;戴锦华:“人文社科学者不提供答案”
01:27:53 吴琦:“所有问题需共同承担,以真实联结对抗疏离”
“你好,陌生人”节目发起征集活动
第二季“你好,陌生人”,将把大家的分享收集起来,不定时邀请项飙老师回应大家的分享,甚至跟项老师线上交流,并将分享与回应作为播客节目的内容播出。
参与方式:
1.在本期节目评论区留言,进行文字分享;
2.发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邮件标题请注明“你好陌生人故事征集”,音频和视频可以网盘或链接形式附在邮件中,请保证链接有效性;
3.在小红书和微博发布内容笔记,带话题 #你好陌生人# 参与征集活动,更多参与方法请关注小红书@三联人文城市 官方账号进行查看。
剪辑:椋生
音频包装/编辑:天健
丨“你好,陌生人”丨
三联人文城市与人类学家项飙联合发起“你好,陌生人”节目,这也是人类学家项飙的首档系列对谈节目。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Karis也是凯瑞斯
1周前 上海
32
主持人真的不会跟着嘉宾的内容深入提问,嘉宾聊的越来越深入非要拉回来自己再强行输出10分钟,我基本听到主持人的部分就跳过了
Jeason_NEuE
1周前 中国香港
19
全程听完感觉吴琦作为一个访问者应该把被访者放到c位,而不是用自己思路断裂的问题将被访者拖到自己的提纲里。并且项老师和戴老师已经开宗明义“附近”的概念与活动主要是为了“启发”,而不是给出答案,吴琦还要反复追问年轻人到底该怎么做。访谈如果只是从“是什么”“怎么了”“怎么做”去追问就能做,那采访是不是太简单了?
瀚宇-2
1周前 广东
12
项飙老师在十三邀上说过一句,深深地震撼到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了在自己附近构建出一种有爱的关系的能力”。 沈从文的《边城》里面有一段话“二十七年的生命,有一半为都市生活所吞噬,中着在道德下所变成虚伪庸懦的大毒,所有称得上高贵的性格,如像那热情、与勇敢、与诚实,早已完全消失殆”,将近100年前的沈从文就有这样的体悟。那说明问题在很早之前就出现,只是有的人更快更敏锐的捕捉到。 最近看格非老师的采访,他说他最怕散步的时候重复遇到认识但不经常联系的人,第一碰面就把热情的寒暄话都说了,再次碰面,就搜肠刮肚不知道说点什么好。这可能也就是我们在碰见不熟的邻居的时候的尴尬,说点什么好呢?于是我Ai了,Ai的方法还挺有用,它说,人在不熟的情况下,摸不清彼此的边界,每个人都会产生身体上的紧张和防御,而我们要做的是和这种紧张尴尬相处,它就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循序渐进的去聊一点都能聊的话题,不要害怕沉默,在一些小事上表达友好,慢慢的会形成友好的关系。
HD699332u
6天前 四川
7
这个主持人太难受了,他不是承上启下而是非要用自己的逻辑和认知去主导限制两位大家,试图用他已知的僵化概念去解读归纳两位老师的思想观点,向我们这些听众展露他自己多么精英有文化,但是全然暴露了他的焦虑和僵化,不能贴近现实,只会令人厌烦。
Henryofskalz
1周前 江苏
7
43:35 43:00 吴琦你能不能闭嘴啊,那么多有意思的深入全都被你打断!我们以为我们是理念一致、情感共振的共同体,但其实我们只是围绕某一偏面认同(女权,lgbt,政治光谱等)构建出来的“人设互证”关系。这种偏面认同建立在一种快速识别、快速归类、快速拥抱的机制上,满足的是:不用全面认识你,我就可以喜欢你。这多有意思,完全可以深入讲下去!
SHhhYe
1周前 江苏
7
最近看了黑塞的悉达多,我觉得里面的某些理念和这集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也没有金玉良言,因为智慧无法传授,只能被体验,解法是在过程当中慢慢浮现的。
柚子Cynthia
1周前 新加坡
7
11:58 好家伙 开始12分钟了才听到戴老师的声音 主持人开头都不能让嘉宾自己说句话吗 俩男的一直说个没完没了的……
不眠大陆
1周前 宁夏
7
19:43 我最讨厌的邻居就是我哥,就是一个搬不走的附近。当然我也在计划离开。 我们在同一个家庭,有我们共同的创伤,也有各自不为人知的创伤。 但在我看来,创伤对我们关系的影响不是最核心的,而是他太男的了。他和他爹一样,都是那种享受着自己的母亲和姐妹为他提供的衣食,但毫不关心她人的人,毫不感激而是视一切为理所当然的人。对于一切都不思考不反省麻木地活着的人。他爹是多么烂的人,他作为儿子他难道不痛苦?他怎么就毫无反思地成为和父亲一样的男的。
阿修罗Ashura
1周前 上海
5
我感觉主持人迫切地想要知道解法和答案,我知道你很焦虑,但是现场可以不要这么暴躁吗?邀请两位老师过来不是给你开止痛药的啊,很多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恰恰需要时间给你回应,需要你的主观意识和行为探索去给你自己回应,这问题的谜底就在谜面上。哪个时代没有问题和缺陷呢?做一个被你自己认可的知识分子,和做一个被你自己认可的人,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英子英子
1周前 北京
5
39:13 “无理由退货,现在生活已经方便到不需要理由了”哈哈
bij_Akshara
1周前 广东
5
The Doors有首歌叫People are Strange,里面有句歌词这么唱“people are strange when you are a stranger”,这句歌词被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用在他的现实主义“恋爱小说”《挪威的森林》里。
北冰洋石头
1周前 广东
4
飙歌威武
戈栗
1周前 未知
3
主持人每次都打断了这个流畅性。👶一听见这个声音就头疼
Rocklee
1周前 北京
3
07:11 一说起疫情就“没什么事干?”为什么我的体验是疫情期间远程工作远程会议什么都没耽误?没什么事干真的是因为疫情吗?
李叨叨
1周前 北京
3
挺有意思,正在听着这期播客的时候,,恰好坐在北京的地铁上,拥挤的空间内总想着去找一块地方立足,可恰巧是在这时候,一个很壮的人似乎影壁,立在门口,就算车厢内下了10分之一周边已经明显空荡,也不动分毫,他就在那接受着各种撞击反击着每一次撞击,可也就在这个下意识他反击过来的时,我竟然一句“挤尼玛”回怼,可他依旧不动,但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我下意识的回骂,这不像我的性格,骂完之后下意识的去观察周边所有人,每个人都开始像影壁
白板儿
3天前 北京
2
这个吴琦真的符合我对一些学术界男的的烦人刻板印象 上来就扯什么批评 学术委员会 对谈本来就是自由的 可显着你了是吧
Pickle_7F
1周前 上海
2
21:32 没有附近的人是干燥的
月声
6天前 安徽
2
28:16 主持人的用词表达也太不精炼了,听得我思维涣散……
云_T8Jr
1周前 四川
2
主持人换掉吧
pp33
1周前 日本
2
主持人说话真的听得有点累😭
罗岑
1天前 广东
1
上面几个高赞评论就很好反应了讨论的内容,线上虚拟社群真能取代线下吗? 真实生活中我们不会毫不留情的批评别人,这种严厉批评常见于父母对子女,老师对学生,上级对下级,明显存在权利等级差异。真朋友之间同样会有直接批评,但往往怕伤害对方,而且因为了解程度深就会更理解。 线上,温情是大方给予的,因为不用付出实质;冷酷尖锐也是大方释放的,因为不用担心别人的评价会影响真实生活。
登台望月
3天前 法国
1
不得不说57在提问时显得有些狭窄和情绪化。左派没问题,但你现在是禁锢在个体渺小-系统高压、压迫-反抗的二元对立思维和单调底层逻辑里,似乎社会无比黑暗,个体努力注定无效…不是这样的!
树男男
5天前 上海
1
感觉像频频被打断,肢解的一个多小时,最后啥也没说出来,没生发没解决(事实上主持人要解决的问题也无法在一期播客的容量里获得答案)。最后上上鸡汤各自悟吧。
啊风风
5天前 广东
0
43:24 许知远怎么不在?
啊风风
5天前 广东
0
1:29:03 我对世界没啥紧迫感 反正气候 热寂 绝对贫困 大范围战争解决了 就没啥了 可能是因为我已经赚到很多钱了
ppccn
5天前 甘肃
0
48:29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戴老师太可爱了。强行传递话筒
朱文笔迹
5天前 浙江
0
1:02:49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是以结果和得失来判断意义。谢谢你,项飙老师,每次emo的时候这句话都给了我力量
卫文子
1周前 北京
0
25:14 自我陌生化
今天学到新知识了吗
6天前 北京
0
22:46 附近让我们能看到人生百态,视野打开后,再看自己就不会那么容易陷入绝境、困境的心态了
Fosde
1周前 四川
0
前面开场白是真的有点让人容易劝退、感觉节目应该节目开头放个几十秒的内容精华的切片,在开始精简的开场。
Fosde
1周前 四川
0
27:11 真的是尬住,请让项老师和戴老师说吧。
塑料小游
1周前 河南
0
戴老师说的好
云_T8Jr
1周前 四川
0
先点赞收藏评论再慢慢听~!太爱这个系列啦!!我爱项飙老师!!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