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70分钟
播放:
1.41万
发布:
3周前
简介...
这是一期和以往非常不同的节目,这一期,我们不讲统计学、经济学结论,不讲推荐书目,而是跟大家来聊聊一些以往思考中得到的感悟。
本期主播:
活在当下、老饕
本期内容:
01:18 选题来源
06:38 赚钱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主要问题
12:21 “慢慢变富”在复利公式中站不住脚
23:16 快与慢都代表着世界的规律,同时也是时间尺度的问题
32:05 长期主义可能存在的问题
35:09 毫无保留地拥抱“新”
39:19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43:45 实践带来变化,变化创造“Judge"的空间
48:54 ”Judge“的权力性和不道德性
59:27 评判可能只是他人认识自我的方式
66:04 用改变超越评判,用行动创造自我本质
本期音乐:
Belonging --- Muted
本期文稿后续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节目微博:虚实de老饕、虚实de活在当下
本期主播:
活在当下、老饕
本期内容:
01:18 选题来源
06:38 赚钱只是人生某一阶段的主要问题
12:21 “慢慢变富”在复利公式中站不住脚
23:16 快与慢都代表着世界的规律,同时也是时间尺度的问题
32:05 长期主义可能存在的问题
35:09 毫无保留地拥抱“新”
39:19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43:45 实践带来变化,变化创造“Judge"的空间
48:54 ”Judge“的权力性和不道德性
59:27 评判可能只是他人认识自我的方式
66:04 用改变超越评判,用行动创造自我本质
本期音乐:
Belonging --- Muted
本期文稿后续将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虚实之间True Imagination
节目微博:虚实de老饕、虚实de活在当下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桑榆_agaV
3周前
云南
44
这次我来:
您的忠告真是正确,若不是我们流着年轻的血,一定接受。
阿芮cecile
3周前
广东
27
关于 judge 和评论,也契合三毛的那句:你对我的百般注解构不成万分之一的我,却是一览无余的你自己

MsFool
3周前
上海
21
1:02:23 我觉得处理judge还有个方法,是“不接”,别人向你扔石头,你接了才会痛,对方才会得逞,但是如果你让石头掉地上,对方也拿你没办法

刮瓜乐
3周前
广东
18
14:54这期是一个非常好的播客,和我的想法很多是相符合的,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复利确实是资产增值的最好方式,关于慢就是快的理论,我理解的是,人在单位时间只能做出一定数量的“好”决策,因为人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加上人的精力条这个参数值,在做决策时,能力/精力不足的人,面临的选择不是a股还是b股,而是a,b,暂时不投资。所以慢就是快这句话,适合更多人。至于专业投资人,运动员,明星 这种能力已经超出普通人,他们对要求就应该是,出名要趁早,珍惜体能黄金期等等了。另外,快就是慢这句话真的很值得玩味,类似于一种能力筛选器,能力不够的人,听这句话就够了,不会错;能力够的人,通过思考去打破这句话,但也某种程度承认它是正确的;而某个领域的天才,他们根本不会意识到这句话要用在该领域,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效率只是正常效率(虽然周围的人会被震撼)。本质上人应该做的就是,广泛尝试所有事,找到自己的擅长和模因,快速低成本迭代建模型,在红利期努力延长时间或提高复利利率,并提前适应红利结束的心态调整,最后开始第二轮广泛尝试,找到热爱以渡过生理衰退期。只可惜人生总不完美,但也幸好人生总不完美。
阿芮cecile
3周前
广东
10
又是很有收获的一期,感谢两位主播!在微信公众号你的雨文书 里发现有同名文章《若不是我们流着年轻的血》 内容重合度很高,是不是其中一位主播呀

Seniorita
3周前
新加坡
6
judge是为了规训,各种社会系统通过不同层面的Judge,把原本秉性各异的人驯化成同一类人.

布螺丝
3周前
上海
4
毫不夸张,第一次听作者念出本期标题这句诗的时候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耳边自动适配的bgm是声音碎片的《黄金时代》

阿浩吖
2周前
河北
3
1:08:00 如果真能做事,谁去评论啊!哭死了,太有意义的一期了,评论少的原因还是能听进去的太少了,有点可怜那些听开头就放弃的人了,听虚实之间,听不到最后的都是损失
yanmoo
3周前
四川
3
这种务虚的聊天,也蛮不错诶

momo_hfvR
3周前
北京
2
啊啊啊醍醐灌顶!!!就是要直面问题解决它,把一个阶段性问题解决掉,就可以避免成为慢性问题

恪诚
3周前
辽宁
2
40:40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
Carmelisbitter
3周前
广东
2
关于快与慢
1.挣钱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现代社会常常将“效率”、“增长”、“财富积累”这些工具性价值异化为终极目的,导致人在高速运转中迷失了本心,忘记了生活本身的意义;
2.“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这需要极大的内在定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盲从传统和流俗,敢于质疑和打破束缚,本质上是为了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慢”和“快”的节奏,走自己的路,而非被外界定义的“成功速度”裹挟;
3.“欲速则不达”的问题不是“速”,而是“欲速”。那种焦虑、急切、渴望立竿见影的心态,会扭曲判断、导致短视决策、忽视基础建设、甚至透支未来。真正的“速”应建立在扎实的基础和清晰的路径上;
4.选择更难的那条路,做有意义的事,人生在于修行。 “选择更难的那条路”并非自讨苦吃,而是把每一个挑战、每一次努力都看作是完善自我、理解世界的过程本身,而非仅仅为了某个遥远的结果。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慢”哲学—注重过程的意义。
关于新与旧。
1.主动学习新知识、接触新观点、理解新技术、拥抱新变化,是保持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关键;
2.“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不在于蔽与新,而在于“不盈”。杯子满了就再也倒不进新水。“旧”的本质是认知停滞,“新”的本质是开放心态;
3.“新”与“旧”是相对且辩证,正如教员所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今天的“新”是明天的“旧”,新旧的界限在不断推移;
4.古人常说“莫欺少年穷”,当下互联网讨好年轻人,拥抱年轻人本质上含着对潜在成长性和未来可能性的认可;
5.这让我想起马云有句话“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看不见,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来不及。”
关于Judge和做事
1.人很容易被他人“符号化”,社交媒体放大了这种倾向,个体复杂的、动态的、多维的存在被简化为几个标签(职业、收入、外貌、学历等)。这不仅是认知的懒惰,也可能导致自我认知的扭曲——我们开始用这些“符号”来定义自己,“标签”化别人;
2.Judge是一种廉价的权利。分键盘侠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缺乏成就感和掌控感,网络上的肆意评判成为他们获取虚幻权力感、宣泄负面情绪、甚至获得扭曲“存在感”的途径,本质上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
3.尤其是当下互联网,戾气十足,因为评判往往停留在指责、嘲讽、贴标签的层面,消耗能量,却很少产生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它制造对立,而非促进理解与合作。
4.评判可能只是他人认识自我的方式。他人的评判(无论对错)有时确实像一面镜子,反射出评判者自身的价值观、恐惧、局限或投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冷静地看待评判,将其作为理解他人(而非定义自己)的一个窗口。
5.用改变超越评判,用行动创造自我本质。如萨特“存在先于本质”。我们是由我们持续不断的选择和行动塑造的。专注于做自己认为正确、有价值的事。
柳易勋Louis
3周前
江苏
2
这一期的感悟分享,真的受益匪浅,太多的观点实在是让我很有共鸣。我自己也会定期写感悟和思考,能找到同样喜欢思考感悟的博客主,给我一种难得找到同频知己的感受,但是其实往往生活中基本找不到。每一期节目听起来都感觉轻轻松松又很有深度,老饕和当总爽朗的笑声,让节目就像是真的和朋友在聊天一样
一颗草木
3周前
浙江
2
第一,前排沙发!

阿浩吖
3周前
河北
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HD304026z
3周前
陕西
1
16:19 想起塔勒布的思路,随机漫步的傻瓜
萍姑娘
3周前
浙江
1
别人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你也不是你,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
人一辈子都是在跟自己相处。

KiaraW
3周前
上海
1
超喜欢你们俩的默契和同频笑点,是每期扎实内容以外的美好调剂

shinax
3周前
江西
1
听当总讲的快与慢,想起了李笑来老师在《通向财富自由之路》中有一样的观点。首先财富自由不是终点,只是一个里程碑。还有是重视成长,在思考选择工作的时候,警惕所谓的高薪工作二而注重工作给个人带来的成长比如这份工作能帮助我学习到什么新技能,能不能帮我在旧技能上更进一步。

一碗朕
3周前
上海
1
这期的感觉回来了!就喜欢你们两个随便聊聊的感觉!
德式锅包肉
3周前
德国
1
22:08 裆总,只要你黑詹,我们就是好朋友。
冬觉小蚁
3周前
北京
1
弘一法师的话可以再同步下吗?🙆🏻♂️

苔了不得
3周前
浙江
1
02:17 好险差一点就开磕了哈哈哈哈
CHOTANOSHI
3周前
上海
1
喜欢,提供了很多能让我深入思考的观点,是精彩的一期?

ncicncic
3周前
澳大利亚
1
速和欲速那段有点像这段时间脱口秀节目讲的,当你不想要财务自由的时候你就自由了。
Yasmine_OY1f
3周前
四川
1
21:46 做难而正确的事儿
从木声声筀
3周前
广东
1
25:29 Be quick,but do not hurry.

等我暴富就v你500
3周前
福建
0
1:05:41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来,其实人(比如我)总有一种很“贱”的天性,虽然得到的赞美和支持远远大于负面评价,但是情绪反应最激动的往往是某几条负面评价,每当接受到这种评价的时候,总是会失落,开始否定自己,或是单纯生气。不管从哪一个角度上我都想不通,为何会执着于那么仅有的几条负面评价
ADeg
3周前
广东
0
我想知道万维钢的课在哪里可以找到吗!
Sarah_2010
3周前
上海
0
哈哈哈。难怪我的想法总是和裆总出奇的一致。原来,只是因为我不再流淌着年轻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