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提到伊朗,你会想到什么?头巾、宗教,还是遥远的战争?
最近因围绕伊朗的核威胁与争端而起的以伊战争,又一次成为大众焦点。伊朗这个神秘国度,也再度走进我们的视野。它有着源远流长的波斯文化,历史上数度陷入战火,它曾经因为石油而闻名,也因为石油陷入崩塌,它是现代文明中惟一标榜政教合一的地域,就像被强迫带上面纱的伊朗女性。
我们仿佛永远只能看到它的冰山一角。在对大家关注着以伊两国之间的历史矛盾以及战争起源之刻,我们该如何阅读伊朗?
所以我们今天想来聊聊一部知名的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它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伊朗现代史、女性觉醒与文化认同的深刻作品。作者玛赞·莎塔碧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叙事风格,打破了西方对伊朗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伊朗社会内部的多元声音提供了表达空间。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当代图像小说与女性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一起揭开笼罩在媒体表达上的面纱,来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真实面貌与想法。从一个伊朗女孩的视角,撕开了外界对伊朗的刻板印象,还原这个神秘古国的真实一面。
这期和我们共读分享的嘉宾是漫画家Buddy老师,在节目中,她不仅讲述和玛赞一样在异国留学的孤独与迷茫,也真诚地分享在与伊朗前男友相处的过往中,体验到的文化碰撞与情感冲击。
如果你也对 “个人如何在大时代里活成自己” 好奇,或是想看看不一样的伊朗故事,这期一定别错过!
🤓本期嘉宾:漫画家Buddy,代表作《美味季节》《魂音》《渡灵》《白色海棠》,留学英国期间(2006年)创作的绘本《Cactus》获英国MacMillan童书大赛优秀奖,为首位华人获奖者。2009年获中国金龙奖最佳插画奖,2016年荣膺英国杰出校友大奖(职业成就奖)。
《我在伊朗长大》
漫画奖项:
2001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心动奖最佳首版漫画。
2001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 Lion 大奖最佳首版漫画。
2002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法国国家 Info 电台年度最佳漫画奖。
2002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剧情奖。
2004 年美国 Harvey 奖最佳外国出版物。
2004 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
电影奖项:
第 60 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终与墨西哥影片《沉默的阳光》并列获得评委奖。
第 80 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玛赞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此殊荣的女性!2008年,再度获得凯撒电影节奖。
第 65 届金球奖:获得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 35 届动画安妮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时间轴:
【01:43】:欢迎《美味季节》《白色海棠》作者、漫画家Buddy老师做客【大人的任意门】
【03:53】:出道20年的Buddy,连载大热时期毅然出国留学深造,一直在执行深化自我的人生规划!
【07:55】:破除偏见,还原真实!从图像小说《我在伊朗长大》,深入了解这个近期卷入战争的神秘国度:伊朗
【12:51】:作者玛赞,敢说“真话”的大女主:出生伊朗贵族,父母是马克思主义者,会5种语言,敢在作品公开自己的“不光彩经历”,是伊朗在国际舞台的重要声音!
【24:16】:“明教”的来源?宗教、面纱、战争……从波斯到伊朗的变迁史
【35:40】:第一章:面纱(1970s-1979)
- 儿童视角下的历史切片
- 时代裂变中的童年:自由灵魂的萌芽
- 女性觉醒的初啼
“面纱”既是物理的遮蔽,也象征意识形态对个体思想的禁锢。玛赞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生活。1979年,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革命初期,伊朗的人民对新政权充满希望,但很快,社会开始发生剧变。她和家人、朋友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兴奋到失望的转变。
这一章节通过玛赞的视角,我们看到伊朗社会在革命后的动荡和女性权利的受限,同时也开始塑造她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玛赞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开始萌芽 。
【43:41】: 第二章:安息日(1980-1984)
- 黑色面纱下的青春:德黑兰生存实录
- 高压社会的生存智慧第二章:两伊战争的疯狂与牺牲:“天堂钥匙”骗局的真相!
两伊战争,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爆发于1980年9月22日,结束于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的炮火打破了生活的平静。玛赞一家身处德黑兰,时刻面临着空袭威胁,原本安宁的日子一去不返。玛赞亲历首都德黑兰在空袭中的动荡:防空洞成为日常避难所,邻居因轰炸惨死,富豪家庭的宝石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在战争阴影下,经济崩溃,物资匮乏,社会愈发混乱。伊朗政府将穷人送上战场,用 “天堂钥匙” 蛊惑人心。玛嘉虽年纪尚小,却对战争的荒谬和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步入青春期的她逐渐觉醒。
父母将14岁的她送往奥地利留学。临行前,外婆叮嘱“永远保持尊严与真诚”。
【53:38】: 第三章:流落奥地利(1984-1990)
- 少女流落奥地利,自由国度的身份迷失
- 流亡与重构:西方世界的身份撕裂
- 文化夹缝中的身份迷失
《我在伊朗长大》里的最精彩的,情感浓度最强,画龙点睛的篇章:
14岁的玛赞因伊朗战乱被父母送往维也纳留学,本意为逃离宗教压迫、追求自由,却陷入更深的文化撕裂与身份迷失。她辗转寄宿于友人公寓、修道院等多处住所,从认真学习的留学生变成了融入欧洲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抽烟、酗酒、吸大麻、性解放),同时因伊朗人的身份饱受种族歧视,被贴上“恐怖分子”标签。
【59:46】:Buddy的留学情感共鸣:在异国陌生的地铁上,没有一站是我能回去的地方!
【1:09:09】:第四章:回家(1988-1994)
- 撕裂的故土与自我身份的觉醒!
- 归乡即流亡:觉醒者的二次放逐
- 新式压迫与旧梦重温
作为系列的终章,聚焦玛赞18岁从奥地利返回伊朗后的生活。两伊战争虽已结束,但伊朗社会在宗教政权统治下更加压抑:女性被迫穿着黑袍,公共场合禁止娱乐,卫星天线被严查,而“烈士命名的街道”与残破的战争伤痕形成荒诞对比。
玛赞试图重新融入故土,却深陷文化撕裂——在西方被视为“恐怖分子”,在伊朗又被看作“西化的异类”。
【1:15:08】:Buddy亲述与伊朗前男友的交往经历:是什么让一个善良的人,在异国也无法自由的恋爱?
【1:21:32】:强烈反差!伊朗社会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约束
【1:23:34】:结婚与离婚,玛赞的成长。父母说:永远别回来,你是自由的女人!
【1:27:02】:女性视角下书写的宏大叙事,是拼凑完整世界的重要拼图
【1:38:49】:汉服中窥探女性的成长,Buddy新作《白色海棠》背后的故事
【1:43:44】:推荐书单:《鼠族》《切尔诺贝利之春》《凡尔赛玫瑰》《大奥》《遗产》《火车上的女孩》,从图像到文字,看时代议题的变迁,看女性如何在困境中生长。
作者玛赞·莎塔碧
本期提及书目:
《欲望德黑兰》 [伊朗] 玛赞·莎塔碧
《锌皮娃娃兵》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遗产》 [以] 露图·莫丹
《火车上的女孩》 [英] 宝拉·霍金斯
《鼠族》 [美] 阿特·斯皮格曼
《切尔诺贝利之春》 [法]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大奥》 [日] 吉永史
《凡尔赛玫瑰》 [日] 池田理代子
🎵本期曲目:
Olivier Bernet - Persépolis Thème
Olivier Bernet - Le Prolétariat (Version ?ditée)
Olivier Bernet - Absurde
Olivier Bernet - Frenchie
Olivier Bernet - Va-T'en !
Olivier Bernet - Tout Ce Qui Est ? Vous M'appartient
Olivier Bernet - Love And Hate
Olivier Bernet - Adieu
Olivier Bernet - Téhéran
Olivier Bernet - The eye of the tiger (version éditée)
Keith Jarrett - Shenandoah
🤓本期主播:
鳄鱼小宝 即刻:鳄鱼小宝 WB:鳄鱼小宝
小狐君 即刻:小狐君 WB:大魔王小狐君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入群加V:WOACG3
最近因围绕伊朗的核威胁与争端而起的以伊战争,又一次成为大众焦点。伊朗这个神秘国度,也再度走进我们的视野。它有着源远流长的波斯文化,历史上数度陷入战火,它曾经因为石油而闻名,也因为石油陷入崩塌,它是现代文明中惟一标榜政教合一的地域,就像被强迫带上面纱的伊朗女性。
我们仿佛永远只能看到它的冰山一角。在对大家关注着以伊两国之间的历史矛盾以及战争起源之刻,我们该如何阅读伊朗?
所以我们今天想来聊聊一部知名的作品《我在伊朗长大》,它不仅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伊朗现代史、女性觉醒与文化认同的深刻作品。作者玛赞·莎塔碧通过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叙事风格,打破了西方对伊朗的刻板印象,同时也为伊朗社会内部的多元声音提供了表达空间。这部作品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认可,成为当代图像小说与女性主义艺术的经典之作。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一起揭开笼罩在媒体表达上的面纱,来看看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真实面貌与想法。从一个伊朗女孩的视角,撕开了外界对伊朗的刻板印象,还原这个神秘古国的真实一面。
这期和我们共读分享的嘉宾是漫画家Buddy老师,在节目中,她不仅讲述和玛赞一样在异国留学的孤独与迷茫,也真诚地分享在与伊朗前男友相处的过往中,体验到的文化碰撞与情感冲击。
如果你也对 “个人如何在大时代里活成自己” 好奇,或是想看看不一样的伊朗故事,这期一定别错过!
🤓本期嘉宾:漫画家Buddy,代表作《美味季节》《魂音》《渡灵》《白色海棠》,留学英国期间(2006年)创作的绘本《Cactus》获英国MacMillan童书大赛优秀奖,为首位华人获奖者。2009年获中国金龙奖最佳插画奖,2016年荣膺英国杰出校友大奖(职业成就奖)。
《我在伊朗长大》
漫画奖项:
2001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心动奖最佳首版漫画。
2001 年比利时布鲁塞尔 Lion 大奖最佳首版漫画。
2002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法国国家 Info 电台年度最佳漫画奖。
2002 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最佳剧情奖。
2004 年美国 Harvey 奖最佳外国出版物。
2004 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最佳漫画奖。
电影奖项:
第 60 届戛纳电影节:入围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最终与墨西哥影片《沉默的阳光》并列获得评委奖。
第 80 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玛赞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此殊荣的女性!2008年,再度获得凯撒电影节奖。
第 65 届金球奖:获得电影类最佳外语片提名。
第 35 届动画安妮奖:获得最佳动画长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时间轴:
【01:43】:欢迎《美味季节》《白色海棠》作者、漫画家Buddy老师做客【大人的任意门】
【03:53】:出道20年的Buddy,连载大热时期毅然出国留学深造,一直在执行深化自我的人生规划!
【07:55】:破除偏见,还原真实!从图像小说《我在伊朗长大》,深入了解这个近期卷入战争的神秘国度:伊朗
【12:51】:作者玛赞,敢说“真话”的大女主:出生伊朗贵族,父母是马克思主义者,会5种语言,敢在作品公开自己的“不光彩经历”,是伊朗在国际舞台的重要声音!
【24:16】:“明教”的来源?宗教、面纱、战争……从波斯到伊朗的变迁史
【35:40】:第一章:面纱(1970s-1979)
- 儿童视角下的历史切片
- 时代裂变中的童年:自由灵魂的萌芽
- 女性觉醒的初啼
“面纱”既是物理的遮蔽,也象征意识形态对个体思想的禁锢。玛赞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生活。1979年,革命爆发,巴列维王朝被推翻,伊朗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革命初期,伊朗的人民对新政权充满希望,但很快,社会开始发生剧变。她和家人、朋友都经历了从最初的兴奋到失望的转变。
这一章节通过玛赞的视角,我们看到伊朗社会在革命后的动荡和女性权利的受限,同时也开始塑造她对自由和个性的渴望。在这个过程中,玛赞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传统束缚的反抗开始萌芽 。
【43:41】: 第二章:安息日(1980-1984)
- 黑色面纱下的青春:德黑兰生存实录
- 高压社会的生存智慧第二章:两伊战争的疯狂与牺牲:“天堂钥匙”骗局的真相!
两伊战争,即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爆发于1980年9月22日,结束于1988年8月20日。两伊战争的炮火打破了生活的平静。玛赞一家身处德黑兰,时刻面临着空袭威胁,原本安宁的日子一去不返。玛赞亲历首都德黑兰在空袭中的动荡:防空洞成为日常避难所,邻居因轰炸惨死,富豪家庭的宝石在战火中化为废墟。
在战争阴影下,经济崩溃,物资匮乏,社会愈发混乱。伊朗政府将穷人送上战场,用 “天堂钥匙” 蛊惑人心。玛嘉虽年纪尚小,却对战争的荒谬和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步入青春期的她逐渐觉醒。
父母将14岁的她送往奥地利留学。临行前,外婆叮嘱“永远保持尊严与真诚”。
【53:38】: 第三章:流落奥地利(1984-1990)
- 少女流落奥地利,自由国度的身份迷失
- 流亡与重构:西方世界的身份撕裂
- 文化夹缝中的身份迷失
《我在伊朗长大》里的最精彩的,情感浓度最强,画龙点睛的篇章:
14岁的玛赞因伊朗战乱被父母送往维也纳留学,本意为逃离宗教压迫、追求自由,却陷入更深的文化撕裂与身份迷失。她辗转寄宿于友人公寓、修道院等多处住所,从认真学习的留学生变成了融入欧洲青年群体的颓废生活(抽烟、酗酒、吸大麻、性解放),同时因伊朗人的身份饱受种族歧视,被贴上“恐怖分子”标签。
【59:46】:Buddy的留学情感共鸣:在异国陌生的地铁上,没有一站是我能回去的地方!
【1:09:09】:第四章:回家(1988-1994)
- 撕裂的故土与自我身份的觉醒!
- 归乡即流亡:觉醒者的二次放逐
- 新式压迫与旧梦重温
作为系列的终章,聚焦玛赞18岁从奥地利返回伊朗后的生活。两伊战争虽已结束,但伊朗社会在宗教政权统治下更加压抑:女性被迫穿着黑袍,公共场合禁止娱乐,卫星天线被严查,而“烈士命名的街道”与残破的战争伤痕形成荒诞对比。
玛赞试图重新融入故土,却深陷文化撕裂——在西方被视为“恐怖分子”,在伊朗又被看作“西化的异类”。
【1:15:08】:Buddy亲述与伊朗前男友的交往经历:是什么让一个善良的人,在异国也无法自由的恋爱?
【1:21:32】:强烈反差!伊朗社会的私人生活与公共约束
【1:23:34】:结婚与离婚,玛赞的成长。父母说:永远别回来,你是自由的女人!
【1:27:02】:女性视角下书写的宏大叙事,是拼凑完整世界的重要拼图
【1:38:49】:汉服中窥探女性的成长,Buddy新作《白色海棠》背后的故事
【1:43:44】:推荐书单:《鼠族》《切尔诺贝利之春》《凡尔赛玫瑰》《大奥》《遗产》《火车上的女孩》,从图像到文字,看时代议题的变迁,看女性如何在困境中生长。
作者玛赞·莎塔碧
本期提及书目:
《欲望德黑兰》 [伊朗] 玛赞·莎塔碧
《锌皮娃娃兵》 [白俄] S. A. 阿列克谢耶维奇
《遗产》 [以] 露图·莫丹
《火车上的女孩》 [英] 宝拉·霍金斯
《鼠族》 [美] 阿特·斯皮格曼
《切尔诺贝利之春》 [法] 艾玛纽埃尔·勒巴热
《大奥》 [日] 吉永史
《凡尔赛玫瑰》 [日] 池田理代子
🎵本期曲目:
Olivier Bernet - Persépolis Thème
Olivier Bernet - Le Prolétariat (Version ?ditée)
Olivier Bernet - Absurde
Olivier Bernet - Frenchie
Olivier Bernet - Va-T'en !
Olivier Bernet - Tout Ce Qui Est ? Vous M'appartient
Olivier Bernet - Love And Hate
Olivier Bernet - Adieu
Olivier Bernet - Téhéran
Olivier Bernet - The eye of the tiger (version éditée)
Keith Jarrett - Shenandoah
🤓本期主播:
鳄鱼小宝 即刻:鳄鱼小宝 WB:鳄鱼小宝
小狐君 即刻:小狐君 WB:大魔王小狐君
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入群加V:WOACG3
主播...

津仔城武

鳄鱼小宝

小狐君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狐君
1周前
上海
8
节目中,有一段情节没有说,
想了想还以文字写下来吧。
在故事的开头,群众对国王沙的暴力统治越发不满,于是走上了街头。
街头情况越发激烈的某天,群众从医院里抬出了一具刚去世的遗体,呐喊着“国王是凶手”走向了王宫。
途中,被死者的妻子把愤怒的人群拦了下来:
“你们要把我丈夫的尸体带到哪里去?”
“我们去王宫!国王需要为此负责!”
“可是,我丈夫是得了癌症去世的呀?”
“不!凶手是国王!国王要为此负责!”
猜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是这样的,那位死者的妻子,拦路的老妇人,高喊着“凶手是国王!”加入了这个队伍。
这个就是少女玛赞,亲眼目睹的一幕。

夏息澈
1周前
北京
3
看到漫画家名字进来了~以后都多薅不同漫画家过来做客吧ε(○´∀`)зε(´∀`●)з

恒心08
4天前
西班牙
2
1:04:03 赞同。玛赞在伊朗的时候,即使社会高压,还是有父母的陪伴在的。有稳定的亲密关系托住她。而去到奥地利,是人生地不熟,会很渴望与周围人建立关系。在没有太深感情的国家和城市待久了,都会产生怀疑,我为什么要继续在这里的想法。

natsuki_xs
5天前
浙江
2
1:07:19 这期讲的我又想再去看一遍电影了。尤其是从书中主人公经历,聊到青少年时期独自留学对成长以及身份认同的影响,作为曾经的留学生和现在的家长,听得很有感触。谢谢两小只和buddy老师
LYI_EgNJ
5天前
广东
2
我觉得你们可以上链接带货了,我还没看过书,十年前看过电影狠喜欢,准备看书
沈小微微
5天前
日本
2
1:45:46 没想到小狐君对凡尔赛玫瑰评价那么高 我也是无论如何奥斯卡都是我最喜欢最喜欢的一个女性角色 感动
Momo兽进化_infj
6天前
广东
2
这一期真好.
未月明
1周前
浙江
2
1:35:08 因为伊朗的经济和俄罗斯、法国都绑得很深啊,法国的思潮他们受教育阶层还是比较容易接触到的

书虫弗兰克
1周前
河南
2
35:23 阿富汗和伊朗的情况,有点像,也是曾经有一段时间自由开放,女性可以不戴头巾面纱,女性可以上大学。但塔利班上台后,阿富汗的女性,生活比伊朗更惨。
猪么
6天前
德国
1
58:11 歧视、暴力这些坏和某某主义、某某宗教关系并不大,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罢了,就好像两片隔离的大陆分别演化出了相似物种。
罗大企
1周前
上海
1
第一

謎葒
1周前
天津
1
打个卡

霡霂潇潇
1周前
上海
1
晚上好~

失忆面包
1周前
上海
1
1:09:15 被玛赞妈妈的回答感动 想再去看一遍这部电影了
未月明
1周前
浙江
1
1:05:22 我感觉如果换成一个中国留学生,应该会想办法找个黑工打,赚钱,学习
罗大企
1周前
上海
1
03:42 白色海棠 好看的,buddy尊的太好了🥹
小马_4Rmi
1周前
加拿大
1
50:07 莫名的熟悉感吧

书虫弗兰克
1周前
河南
1
16:17 中国历史上也有类似的,前朝皇族得到优待,便于快速接管政权和稳定巩固统治

霡霂潇潇
1周前
上海
1
03:39 好耶 火速去关注上✓
HD903368d
1周前
上海
1
1:01:23 我不知道,还没有看原作,不知道会不会也有那种偷生者的心理,因为她爸妈还在国内,国内肯定也有她的其他亲人朋友,我觉得国内发生的事可能也会对她造成影响吧,人可以离开故乡,但故乡不会离开你

长弓缺
3天前
安徽
0
有请嘉宾漫画家buddy,我:谁?不认识,不咋看国漫。
以前画过《美味季节》,我:谁?!漫友旗下的还出过单行本的那个?我还买过。。。暴露年龄了
HD6942t
3天前
江苏
0
1:26:28 同意,所以中国的女性问题只是历史遗留问题~

争气的一天
2天前
山东
0
意犹未尽
ArtistAshes
4天前
广东
0
1:29:53 疯了一样的管控

木叶的苍蓝萌兽
1周前
德国
0
正好想读这本书来着!

烛焱
6天前
广东
0
buddy老师🥺🥺❤️
Para_HxJ9
6天前
上海
0
先别觉得“共产主义”当政会比“原教旨主义”当政好到哪里去了。看看前苏联看看东大前三十年再看看赤色柬埔寨,一样反西方也没freedom可言。在那种社会下牛仔裤烫头可乐都是不允许的。千万别拉一打一,这些给人类造成无比灾难的思想。

心心心肝
6天前
江苏
0
44:42 有办法去其他国家吗 好无力啊
nuomi77
1周前
福建
0
趁午休看完了电影才来听这期,很棒的一部作品,又吃到了任意门的好安利!主角家人对她的教导与支持太令人感动了。欢迎知性优雅的Buddy大大常来聊天!
HD903368d
1周前
上海
0
1:26:32 当然,当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人应当天然地反对任何形式的剥削,应当反对家庭奴隶制
HD903368d
1周前
上海
0
1:17:06 俺要浅浅放一下厥词,我感觉其实大家总说某个宗教哪里不好,我觉得很可能是信仰这个宗教的大多数地区经济都太落后了,其实思想的不开放不是来源于宗教,而是来源于经济落后,大踏步地搞经济谁还顾得上纠结教条(be like新教不就因信称义了),原教旨的宗教里的价值观基本都是适用于这个宗教诞生的时代的,很难适应当代了,大多数主流宗教都有很奇怪的原教旨信条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大多数主流宗教的核心思想都是普世且永恒的,社会经济发展了宗教自然会跟着发展。阿拉伯大扩张的时代,阿拉伯帝国是以开放包容著称的,还有过百年翻译运动,也曾是世界文明的灯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