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2025年的Google I/O大会谷歌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曾几何时, Bard的“翻车”让谷歌市值一夜蒸发千亿,OpenAI的4o模型又在I/O前夜“精准狙击”。然而,今年谷歌却破釜沉舟:Gemini 2.5 Pro强势霸榜,重塑搜索的AI Mode主动拥抱变革,XR智能眼镜重构人机交互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前Google的技术专家,拆解Gemini模型登顶背后的底层逻辑,以及AI Mode能否帮助谷歌在AI时代扳回一局?我们还邀请了华尔街投资人,从资本市场的视角解读发布会后为什么谷歌股价先跌后涨,并分析谷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变革,以及它在“美股七巨头”中的真实处境。
【主播】
泓君Jane,硅谷101创始人,播客主理人
Yiwen,硅谷101特约研究员
【嘉宾】
Kimi Kong,Energent.ai联合创始人,ex-DeepMind
Shaun Wei,HeyRevia创始人,ex-Google Assistant
刘沁东,美国Esoterica Capital(济容投资)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投资官
【你将听到】
Google I/O 2025:从模型到产品的全面翻身仗
00:11 Google I/O三年回顾:从Bard失误到Gemini 2.5 Pro的翻身仗
03:44 Google的模型全家桶:从广度到深度的融合
04:34 视频模型加入声音:Veo 3真正实现Text-to-Movie
AI Mode:搜索业务的自我革命
06:58 AI Mode大幅提升上下文理解能力,但灰度测试体验弱于Open AI
10:09 手握人才、模型、流量三大优势,意愿才是AI搜索之战的关键
13:41 闭环购物:AI搜索带来全新商业逻辑
19:04 用户订阅+精准广告能否建立新商业模式
23:14 数据、生态、分发,Google在AI搜索上的起点无人能比
Gemini 2.5崛起背后的底层逻辑
25:06 让AI教AI,Gemini 2.5霸榜秘诀
27:38 代码第一优先级,Anthropic脱颖而出的数据配比
30:36 从追赶到引领,Google用代码质量与推理能力翻盘
32:21 解奥数题只是秀肌肉,模型要能服务于商业
33:36 三位灵魂人物撑起Gemini:预训练、强化学习与自然语言处理三管齐下
37:09 谢尔盖·布林回归:重回每周60小时的“Founder Mode”
38:10 从躺平到拼命,Google用一年打回了AI主场
39:18 Google API价格优势揭秘:TPU、基建调度能力、软硬件一体化
41:26 DeepSeek论文暴露谷歌API真实成本
AI创业机会与冲击
42:44 AI Agent创业模型选择: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
47:05 AI产品设计:模型决定下限,工程决定上限
49:58 Google Meet实时翻译三大惊喜:准确、低延迟、上下文理解
51:58 巨头一更新,创业公司倒一批
54:25 Google在AI竞争中的优势:硬件、数据、算法
55:29 Google惯用策略:产品靠铺量看谁出爆款
华尔街视角看Google AI的困境与挑战
59:06 “起个大早,赶个晚集”:Google全栈式服务仍难打消市场疑虑
01:02:27 从躺着赚钱到动一动才能赚钱
01:08:56 “反垄断”是Google挥之不去的悬剑,风险尚未真正price in
01:12:53 Google在“七巨头”中的独特困境:叙事始终不清晰
01:17:25 大模型不再只是烧钱竞赛,应用场景才是巨头的护城河
01:18:56 AI Mode虽能带动搜索增长,但商业化路径仍不清晰
【提到的相关名词和人名】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索引擎优化)
33:53 Google大模型的三大灵魂人物:Jeff Dean、Oriol Vinyals、Noam Shazeer
【监制】
泓君
【后期】
AMEI
【运营】
孙泽平、王梓沁
【BGM】
Sunshine Rain - Brendon Moeller
The Twelve Spies - Silver Maple
The Last Run - Christoffer Moe Ditlevsen
Antidote X STEMS MELODY - Van Sandano
Anticipating a New Day - Stationary Sign
【在这里找到我们】
公众号:硅谷101
收听渠道: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其他平台:YouTube|Bilibili 搜索「硅谷101播客」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Special Guests: Bruce Liu, Kimi Kong, and Shaun Wei.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Yanan1116
2个月前 加拿大
108
我们都是在北美AI职场混的 夹杂一些英文术语完全可以。但并不是你这样完全是瞎糊弄 东一句西一句 而且语速快不代表就逻辑对 毕竟你是在录制中文博客 不是随性发挥 自己说的是爽了 但是需要有点情商 让听众感受好点。 而且 不是英文说的多就是水平高 这两者没任何关系。
吴心怡
2个月前 上海
55
这种程度的夹杂英文 真的不如直接说英文 全英文反而更好理解。
Vajj
2个月前 美国
45
101真的蛮不错的。只是这次的嘉宾,这个英文夹杂。。。还不如全说英文,感觉老中硬装,尊重祝福,哈哈哈哈
泓君Jane
2个月前 美国
41
大家提到中英夹杂的问题我收到了,我们以后也尽量提醒嘉宾。接下来可不可以把讨论尽量聚集在内容上(满满的求生欲🙃)
Cudi
2个月前 北京
37
忍不住了 我也在美国呆了十年 其中那个嘉宾中英夹杂听的太难受了
PhronesisCZR
2个月前 美国
33
现在research和data analysis已经没法离开Gemini了, context window太舒服了,对于code base的理解也非常厉害。
精神Phoebe
2个月前 北京
31
30:22 听不下去了,太烦了,非专业词汇也要夹杂英文,不如全英文,而且还越说越快。
HD1001008t
2个月前 美国
21
18:35 完全理解各种对于专有名词和习惯性表达的中英夹杂,但感觉这种大段中英夹杂的句式的程度感觉是不是如果能有意识地用中文表达的话会是比较容易避免的,能听懂中文和英文也觉得有点影响理解
Shawnwoh
2个月前 美国
18
12:34 不是 这段以及后边1分钟的所有英文 真的不用英文 ,相信我 初中汉语语文真的可以说清楚
kamu
2个月前 上海
18
对于谷歌 AI 电商购物的商业模式,一边收 C 端用户的使用费,一边还可以收 B 端的推荐费,嘉宾们想得过于理想和天真了,还是在用移动时代的商业模式来套 AI 时代。 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AI内容生成逻辑与现有的广告模式存在本质的冲突,因为如果AI生成的内容不够透明、客观和公正,将很快会被更好的AI替代,就像搜索引擎一样,用户不会使用太多的搜索引擎;而广告天生就是排他的,广告隐藏的含义就是“选择我不要选择其他”。 关于AI 对广告的影响,DeepSeek观点如下: 生成式AI不是搜索广告的延伸,而是正在创造新的「认知经济学」范式。其商业化的突破点不在于如何移植旧模式,而在于重新定义广告的本质——从「打断式推销」进化为「共识型服务」。这要求建立新的价值评估体系(如认知渗透指数)、风险控制机制(动态可信度审计)和利益分配规则(三方博弈均衡)。最终可能诞生完全不同于CPC/CPM的第三代广告计量标准。
elephant0823
2个月前 北京
16
31:44 听了半个小时,我觉得中英无序夹杂的问题还在其次(虽然确实听感很不好),最关键的问题是,嘉宾这么深的AI和大厂背景,但是见解非常normal,观点深度可以说是行业干个两三年的人也能说出来,大失所望
小鹿Bambi
2个月前 美国
16
英语占比这么高的话做全英的可能更好吧 因为突如其来的英语 在中文里还有点中文母语者的口音实在是分不清说的英语还是中文
TONGXW
2个月前 广东
15
这种程度的中英混杂,还不如全英…我更想表达的是语言逻辑和专业水平认知的问题,听众想听到的是基于事件的看法和分析,而不是把事件本身用英语复述一遍就叫专业…
good_luck
2个月前 浙江
15
我同事的baby也是叫kimi,因为他们是在king‘s 峡谷know each other的。
月食_2025
2个月前 沙特阿拉伯
14
中英文夹杂太多了, 那个deepmind出来的人,dario有个interesting的talk。太多了 ,难受,臭不可闻
wang2go
1个月前 山东
11
我觉得没必要攻击嘉宾的说话方式,多么好的大模型训练的一手资料,人家都无私的分享出来了,很感谢嘉宾的经验分享,大模型菜鸡选手学到不少。
阿互
2个月前 北京
11
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让员工觉得自己是精英,这个企业的产品能力大概就不会很强。
地命海心惹
2个月前 英国
10
Gemini真的挺好用 普通的文案书写和润色已经非常出色了
_Lyn_
1个月前 浙江
7
虽然看到吐槽很多了,也看到主持人的反馈了。但,仍忍不住讲两句。 读书时候导师曾教导过,当你要做一个(学术)报告的时候,应该尽力做到让每个听众听了都有一些收获。大意为:让完全外行的至少知道你在讲个什么事儿,让稍微内行的人能清楚关键的技术点和结果等,让非常内行的相关人士可以看到关键细节以备进一步的细问甚至讨论。 我想很多播客的表达也是同理,表达应该尽量是面向听众的,让不同专业度的听众尽量都能听到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听懂的内容。如果要展示自己,那显然不应该参与本播客。 这嘉宾就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表达(甚至卖弄?),而完全不顾听众感受的。如果英文能更好的表达,那不妨全英文,这个夹杂真的是让人错乱。说白了,甭管其专业能力如何,这都是极其差劲的表达/报告。甚至,让一场本来蛮有意思的讨论的质量大打折扣。
提篮桥夜未眠
2个月前 河北
7
这就是老高和小沫坚决不在简中平台开号的原因,去看看B站那些搬运号下面的评论,仅仅是搬运就能被吐槽成那样,本人开会如何,再去看看油管下面的评论你就明白大多没出过国门的老中人是各种视角和思维方式看世界的
HD781513v
2个月前 美国
7
其实在美国生活下就知道,混杂中英文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大家接触到的信息都是中英文
cc7190
2个月前 广东
7
12:39 。。。。。。。
sunx32
2个月前 英国
7
听不下去了 要不你就用全英文行吗?
sssPix
2个月前 中国香港
5
18:55 有的段落意思用英文表达一遍又用中文一遍...说明可以轻松用中文,为啥还要用英文
Joes东
2个月前 广东
3
太影响听众感受了 可以理解中英文夹杂 可是英文一般都是专业的比如sft rf 等 但是这种说法实在听不下去了
Alex_Z
2个月前 北京
2
嘉宾中文英文混搭没问题,主持人就你了,J,G发音的时候。别撅着嘴,发出gege的声音就行
迷失的贵族
2个月前 北京
1
最期待的就是硅谷101的节目👍
无_dBEg
2个月前 广东
1
真的听不下去,要不就全英文讲吧🫡
石头在路上220415
2个月前 上海
1
57:38 为什么播客会成为大多数信息获取的渠道?
EmoTheCat
2个月前 美国
0
21:57 这里没太明白。。如果AI搜索的结果是广告驱动的 ,这语料不可信啊,那消费者估计还得自己去搜一搜研究一下,失去了AI本来的意义?
Evarle
2个月前 广东
0
11:07 我用的bard.google.com😂
HD747106r
2个月前 美国
0
我以为是什么专有名词要用英语来说,大段大段的中式英文让人回到了开组会的感觉。。。真的,要么全中要么全英吧球球了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