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58分钟
播放:
7,853
发布:
2个月前
主播...
简介...
这期我们来聊聊暗物质。我们不仅要追问,暗物质到底是什么,说说最新的科学发现和计算模型,还要给你聊一个疯狂而大胆的假说:地球上存在人类文明,是一次极大的幸运,而这个幸运背后的重要推手,也是暗物质。
在聊之前,我们先要打破你对“看得见、摸得到”这个概念的一切刻板印象。为什么要打破这个印象呢?因为如果你的脑海中认为,一个东西在那,总能被我们用某种方式探测到,最直接的就是看到它;如果它特别小,那我们总能用某种显微镜看到它;如果它特别的远,那我们总能用望远镜看到它,对吧?
但你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看到”,只可能有两个原因,要么是这个东西它发光,要么是这个东西它反射光,才能让特定频率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或者进入我们的探测器。
那一个东西它要是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呢?有可能吗?这就得说说发光和反射光的更底层的机制。
物质发光的本质是吸收能量、再释放能量的一个量子过程,比如电子的能级跃迁就是这么个过程,当某个原子里面的电子以某种形式吸收了外界的能量,从某一个低能量的状态变成某个高能量的状态,再返回到低能量状态时,会有一个能量差,这个能量差就会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出去,这里有个公式:
放公式在这儿就是帮助你理解,不是说这个原子里头已经有个光子随时蓄势待发了,而是先有能量差,再以光子的形式把能量释放出去,所以发光是一个现象,而不是物体的某种特定的属性。
那反光呢?在你的想象里,反光不就是一个光子撞到一个物体上,再反弹到我们眼睛里吗?也不对,这也不是本质。
物质能反射光,本质上是光子和物质里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的一个机制。
光作为电磁波,在物体的表面会引发电子被迫跟着一起震荡,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些震荡的电子会辐射出新的电磁波,跟原来的电磁波频率相同但是方向相反,严格来说原来光的能量是被吸收了,转化成了热能,剩余的能量是由表面的电子“发光”新给找补出来的光,所以你看虽然镜面会反射光,但它被光晒着还是会变热。
这里的重点是,反光本质上是电磁作用,是电子对震荡波的反应,并不是咱们想象中一大堆光子小球撞到物体上那个样子,所以有些物质你在原理上就没办法通过反光来观察到它。
在这儿咱们要说一句量子物理学中经典的话,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说:世界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事件的集合。
说实话年轻的时候我不理解这样的话,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原子它在那,我是不是能探测到它这是我的问题,它总是有一个特定的样子——或者说一个特定的属性,存在在那里吧?
而过去上百年的科学发展已经让地球上最聪明的一群大脑转变了思维,我们只能描述两种东西,一种是基于数学提出的假设,一种是基于实验数据得出的观测结论,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的也只是实验数据而已——当然,我们看到的是屏幕发出来的光子在我们的视网膜中呈现的数据的图像而已。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层含义,就没办法对暗物质祛魅。
尽管很难,还是请你相信,主流的科学观点认为,如果咱们一层层地往下挖,最终能挖到的都是一个一个的现象,而从来不能讨论一个物质它“本来”是啥。如果你在思想上能稍微接受这个理念,就可以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暗物质了。
在聊之前,我们先要打破你对“看得见、摸得到”这个概念的一切刻板印象。为什么要打破这个印象呢?因为如果你的脑海中认为,一个东西在那,总能被我们用某种方式探测到,最直接的就是看到它;如果它特别小,那我们总能用某种显微镜看到它;如果它特别的远,那我们总能用望远镜看到它,对吧?
但你要注意,我们这里说的“看到”,只可能有两个原因,要么是这个东西它发光,要么是这个东西它反射光,才能让特定频率的光进入到我们的眼睛,或者进入我们的探测器。
那一个东西它要是既不发光,也不反射光呢?有可能吗?这就得说说发光和反射光的更底层的机制。
物质发光的本质是吸收能量、再释放能量的一个量子过程,比如电子的能级跃迁就是这么个过程,当某个原子里面的电子以某种形式吸收了外界的能量,从某一个低能量的状态变成某个高能量的状态,再返回到低能量状态时,会有一个能量差,这个能量差就会以光子的形式被释放出去,这里有个公式:
放公式在这儿就是帮助你理解,不是说这个原子里头已经有个光子随时蓄势待发了,而是先有能量差,再以光子的形式把能量释放出去,所以发光是一个现象,而不是物体的某种特定的属性。
那反光呢?在你的想象里,反光不就是一个光子撞到一个物体上,再反弹到我们眼睛里吗?也不对,这也不是本质。
物质能反射光,本质上是光子和物质里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的一个机制。
光作为电磁波,在物体的表面会引发电子被迫跟着一起震荡,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这些震荡的电子会辐射出新的电磁波,跟原来的电磁波频率相同但是方向相反,严格来说原来光的能量是被吸收了,转化成了热能,剩余的能量是由表面的电子“发光”新给找补出来的光,所以你看虽然镜面会反射光,但它被光晒着还是会变热。
这里的重点是,反光本质上是电磁作用,是电子对震荡波的反应,并不是咱们想象中一大堆光子小球撞到物体上那个样子,所以有些物质你在原理上就没办法通过反光来观察到它。
在这儿咱们要说一句量子物理学中经典的话,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说:世界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事件的集合。
说实话年轻的时候我不理解这样的话,在我的脑海里,一个原子它在那,我是不是能探测到它这是我的问题,它总是有一个特定的样子——或者说一个特定的属性,存在在那里吧?
而过去上百年的科学发展已经让地球上最聪明的一群大脑转变了思维,我们只能描述两种东西,一种是基于数学提出的假设,一种是基于实验数据得出的观测结论,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看到的也只是实验数据而已——当然,我们看到的是屏幕发出来的光子在我们的视网膜中呈现的数据的图像而已。
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一层含义,就没办法对暗物质祛魅。
尽管很难,还是请你相信,主流的科学观点认为,如果咱们一层层地往下挖,最终能挖到的都是一个一个的现象,而从来不能讨论一个物质它“本来”是啥。如果你在思想上能稍微接受这个理念,就可以用科学的视角来看待暗物质了。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椆咏瑄
2个月前
安徽
3
期待主播继续搬运喜马拉雅内容到小宇宙上😉尽管喜马拉雅的我已经买了不少了😂

椆咏瑄
2个月前
安徽
1
沙发🛋️
熊小灵
2个月前
广东
1
听到后面感觉非常震撼!即使这个发现还没有被证实,但是感觉还是非常合理。感谢博主解读,原作可能真的看不下去,但是博主搭桥,让我得以感受物理前沿的魅力!

潇潇Andrea
2个月前
浙江
0
55:34 听得眼睛都湿润了… 太美了
若爱莱茵河
2个月前
上海
0
结局又是一集有着浪漫属性的科普节目

aa王磕碜
2个月前
天津
0
我觉得简而言之就是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表面和现象,而最终本质的东西我们是看不到的
o呆呆o
2个月前
江苏
0
46:43 2700个G,内存满了清一下
神秘的叉烧包
2个月前
贵州
0
讲得特别好,小白也能听明白
工程小学生
2个月前
甘肃
0
那比如我称体重,结果到底是我自己的体重还是包含了周边暗物质的重量
让爱随风娟子
2个月前
云南
0
科学太有趣!宇宙更有趣!真想去太空看看!更想去黑洞里边看看!
o呆呆o
2个月前
江苏
0
12:44 暗物质怎么这么多呀?因为我们能探测到的东西太少啦~

雅各布1007
2个月前
浙江
0
叹为观止!
圆头笔小王子
2个月前
广东
0
对不起,我知道这个说得很好,但是太枯燥了,专业术语太多,根本听不懂

三点水淇
2个月前
河南
0
蝴蝶效应真贴切
生之响往2023
2个月前
广东
0
54:18 按 3200w 一个周期,掐指一算:
- 周期一:6600w 年前恐龙灭绝
- 周期二:3400w 年前,平安渡过未发生大事件
- 周期三:200w 年前,平安渡过未发生大事件
- 周期四:3000w 年之后,who knows?
所以人类处在周期三和周期四之间的太平期?好了,可以继续安心搬砖了😂
物华休
2个月前
上海
0
讲的真好咋没流量呢!!!
oldpunker
2个月前
北京
0
00:00 好家伙更新这么快都不适应了_(:з」∠)_
Sophia321
2个月前
上海
0
好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