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879年挪威剧作家亨利·易卜生创作了戏剧作品《娜拉》,又名《玩偶之家》,之后这部作品被翻译引入中国,“娜拉的出走”就此惊醒了“五四”之后积极探索中国命运和出路的知识分子们。
1923年,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做了一次演讲,题目叫《娜拉走后怎样?》,从社会现实的角度击穿了“娜拉出走”这个意象所(被)携带的某种浪漫化色彩。
2025年,我们在云空间里借助声音的力量讨论《出走的决心》,这部电影改编自一个关于娜拉走后怎样的故事,而电影本身讲的却是娜拉的出走本身,它的文本内外形成了关于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问题的多重叠合与交错的空间:
娜拉如何成为一个“走者“?她在什么程度上可以被称为一个“声者”?
公共场合里的感性经验分配是如何被劳动分工所支配的?
家务劳作在电影审美秩序上居于什么位置?
女性如何经由制造噪音而生成主体性?
娜拉可以不出走吗?
娜拉老后怎样?她的女儿(们)呢?
……
我们希望借由讨论这部电影,更多的与之相关相连的议题能被激活开来,并被延展、传递、深入下去。
感谢大家的收听!也欢迎听友们留言分享自己对于这部电影的想法!
【我有嘉宾】
肖慧:美国堪萨斯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教授。她出版了英文专著 Family Revolution: Marital Strife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Visual Culture(2014)和 Morning Sun in the Tiny Times: Youth Economy, Crisis, and Reinvent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2020)。此外,她和朱萍教授合编的论文集Feminis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于2021年出版。她现阶段的研究聚焦于现当代文学和电影中的女干部和性别音景,书名暂定为 The Hen Cackles in the Morning: Gendered Soundscape and Female Leadership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inema。
马雪飞: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世界语言与文化系的中国文化助理教授。她的研究重点是全球华人和华语社区中的女性主义、酷儿和跨文化生产。她目前的book project, Translated Solidarity: Women’s Writing and Feminist Living in Chinese and Sinophone Cultures,探讨了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女性通过女书等艺术表达方式建立的联系,并讨论了在全球化和民族主义的冲突力量中跨国女权主义联盟的前景和威胁。
不多:电影研究者,“华语电影讨论”系列活动的发起人,同时主理电影学术类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
【鼓瑟吹笙】
[05:22] 李红的“噪音”
[09:23] 我们为什么关注“出走”?
[15:42] “娜拉出走”是一个声音事件
[18:16] 噪音作一个破坏性的时刻,也是一个生成性的时刻
[22:00] 多次欲出走而不得的原因是什么?
[25:04] 双线交织,从不同的“家”中出走
[27:48] 女性如何自我赋权?
[30:45] 国家女权主义(state feminism)的失效
[32:37] 不是所有劳动都被称为“工作”
[37:08] 政治等级决定了感性分配:只有打破这种等级制,才能被看到,被听到
[41:47] 隔绝的空间与父权的噪音
[47:04] 从女儿凝视母亲到母亲凝视女儿
[54:50] 什么是“不需要出走”的时候?
[01:01:07] 家庭关系的政治经济学:女儿从母亲的支持者到父权的共谋者
[01:01:07] 李红的困境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01:03:31] 妈妈虫与袋鼠族:非人化与自我噤声
[01:07:09] 神圣的噪音(secret noise)与听觉的规训
[01:10:52] 性别剥削的代际传承
[01:12:32] 老年女性:“社会的秘密耻辱”
[01:15:22] “青春霸权”
[01:20:09] “姥姥经济”
[01:24:12] 怎样的电影可以被称为“女性主义电影”?
[01:30:05] 让女性的情感劳动被听见,被感知:《好东西》与《让娜·迪尔曼》
[01:34:11] 从美学意义上的平等到政治意义上的平等
[01:36:47] 电影的媒介自反,以及“女性的梦”
[01:41:28] 倾情推荐
【承筐是将】
《万紫千红总是春》(1959)
《人鬼情》(1987)
《无穷动》(2005)
《春潮》(2019)
《82年的金智英》(2019)
《寄生虫》(2019)
《妈妈》(2022)
《坠楼死亡的分析》(2023)
《好东西》(2024)
《姥姥的外孙》(2024)
《玩偶之家》(亨利·易卜生,1879)
《娜拉走后怎样?》(鲁迅,1923)
《袋鼠族物语》(朱天心,2008)
Rancière, Jacques, and Gabriel Rockhill. 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 Edited and Translated by Gabriel Rockhill. Bloomsbury Revelations edition. London, UK: Bloomsbury Academic, 2013. Print.
Schafer, R. Murray. Ear Cleaning; Notes for an Experimental Music Course. Scarborough, Ont: Berandol Music; sole selling agents: Associated Music Publishers, New York, 1969. Print.
Teresa de lauretis. Feminist Studies/Critical Studies.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6.
Foucault, Michel. Discipline and Punish : The Birth of the Prison.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Alan Sheridan. Trans. by Alan Sheridan. Second Vintage books edition.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5. Print.
Zhang, Zhen. Women Filmmakers in Sinophone World Cinema. 1st ed. Amsterdam: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 2023. Web.
宋少鹏. “‘回家’还是‘被回家’?——市场化过程中‘妇女回家’讨论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转型.” 妇女研究论丛 4 (2011): 5–12. Print.
三八节特稿 || 走出辩护者的位置:戴锦华教授访谈
https://mp.weixin.qq.com/s/1LgoJuUUdajnJwA17nHECg
推荐
西蒙·波伏娃:《论老年》
《让娜·迪尔曼》(1975)
Marks, Laura U. Touch : Sensuous Theory and MultisensoryMedia.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02. Print.
《女人们的谈话》(2022)
Robinson, Dylan. Hungry Listening : Resonant Theory for Indigenous Sound Studies / Dylan Robinson.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20. Print.
【人之好我】
本期剪辑:不多
本期音乐:《出走的决心》by 黄英华、黄正中、张月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uF4GUjePs&list=OLAK5uy_lTpg4xuzaaVZY71CMjz8WAiRCbGe2-6m0&index=1
【示我周行】
感谢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看电影的人S”(ID: Spectator-s)和我们的小红书:画外音Voice-Over。可获取更多电影资讯,并向我们传递专属于你的“画外音”!
同时欢迎大家在Apple Podcasts, Spotify和小宇宙上收听我们的精彩节目。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