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收听提示

1. “医疗人类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2. 疾病名称背后的隐喻是什么?
3. 疾病的污名化会影响到谁?
4. 口号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吗?

本集嘉宾

刘绍华

人类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疗人类学博士,任职于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主要领域是中国当代传染病防治。

本集相关

柬埔寨旅人

刘绍华 著
在柬埔寨,风光秀丽的巴萨河畔,人们脸上常见神秘的微笑,但人口拐卖、赤 贫、文盲,以及内战的后遗症亦如影随形;当地人央求国际组织为其修缮寺庙,年轻的和尚却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来到这里的外国人,既有国际组织志愿者,也有自我流放者和淘金者……
1998年,刘绍华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提着一只皮箱便来到柬埔寨,在那里生活了两年。之后,她以人类学家的视角、散文家的笔法写下自己的柬埔寨记忆: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仍有美丽的“非现代性”残存。这里是“天堂与地狱的写实,就如同吴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着人世历史中的喜怒哀乐、罪与罚、堕落与超脱”。

我的凉山兄弟

刘绍华 著
“这是一个关于探险玩耍、为非作歹、吸毒勒戒、艾滋茫然、世代差异、文化冲击和兄弟情谊的故事。”人类学者刘绍华详细记录了诺苏人的生活经验和个人口述历史,呈现出现代化转型时期一个边缘群体的遭遇、认知、思索、接受与挑战。
作者更深层的关注,在于透过表面的社会问题,洞见当代中国卷入的全球化变迁中人的行为与福祉,并试图理解一个非主流群体在社会、文化、历史变迁中脆弱性形成的时代过程,以及未来何去何从。这正是医疗民族志的精髓。

麻风医生与巨变中国

刘绍华 著
刘绍华的漫长解谜旅程,始自二○○三年,她在四川进行《我的凉山兄弟》时,第一次踏入麻风村。此后十余年,她走访中国各地的麻风聚落和防治机构,一共正式访问四十五位不同世代的麻风医生。麻风医生的身影穿梭全书,如同当年他们奔忙于国家政治与底层苦痛之间。他们的生命故事,交织出社会主义中国麻风防疫运动的后台样貌、乃至人道理想与革命现实难以两全的矛盾挣扎。

本集相关节目

上集回顾

身处 ▇▇▇ 时代,人为什么还会给自己划线?
 《八分》每周三、周五晚8点更新
欢迎留言和我们互动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长颈鹿不惑
11个月前 上海
1
听完本集,对刘绍华展现出的文明素质非常钦佩!有时我们自己基本不自知自己的问题。
HD953254n
4年前
1
会不会类似 今年上门,明年上坟 这样的口号,大家就当做是个带有玩笑性质的口号呢?玩笑大于恐吓?
mylittlecloud
4年前
1
40:4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结果都用在粗俗的地方
sanhao
4年前
1
36:44污名化本质上是区分,符合人类在危险或恐慌时候寻找自我认同的心理,如何做到去污名化涉及到很多关于认同和区分的观念和行为。
可丽娜
4年前
1
口号是懒办法,但在人口数量庞大的国家如何全面迅速的把信息传播给每个人也是个问题
Zudy
4年前
2
艾滋确实给男同性恋带来许多污名,而他们其实才是最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新冠(最近的成都女生)下对隐私的侵犯也经常出于这种对疾病的魅影和恐惧。
Fantatata
4年前
2
50:09刘老师总是带着学者的理想主义去表达思想,但是实际情况和理想还是有所不同的吧
HD228810z
4年前
2
03:44 又是哥大人类学。
仆仆
4年前
3
沙发
生而为人生生不息
4年前
4
33:06 这次也是医务人员不准进小区,歧视人这一块我们太擅长了,以前歧视开日本车,现在韩国车
眯袄
4年前
5
这都聊了些啥?一直停留在表层,也没有太多跟进一步的讨论
黄的绿的灯
4年前
5
疾病的污名化其实和疾病本身带给人的恐惧有关,但是渐渐地,疾病就会变成一个隐喻,这个隐喻是社会的,可能关于道德、关于个人生活,也关于这个社会的整体教育和偏见。语言的影响力,其实某种程度上和权力的大小有着很强的关联,站在权威地位的媒体和宣传部门或许更加需要精进自己对于疾病事务的表达方式,不至于将疾病这件事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层面。另一方面,从大众自身的角度出发,我们似乎应该对于疾病有除了“恐惧”之外的新的认知,疾病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我们将这种对疾病的恐惧泛化到每一个个体的身上,最终对他们产生了伤害。
mylittlecloud
4年前
6
42:36 口号是一种单向沟通
佳O_Y9uy
4年前
7
在一个落后的农村,其实有时候口号是比较迅速有效给与警惕的方法,科学独立思考当然很重要,可是在一个疾病迅速扩散的时候不是个现实的方法。与村民同在的人更知道什么方法最有用!可能对于老师这样受教育很高的人看不上这些方法,但是理想和现实确实存在一些困难!
我不跑调
4年前
9
有兴趣的还可以看看医学传播有关的内容,比如苏珊桑格塔的《疾病的隐喻》。与本期节目高度相关。
我不跑调
4年前
10
30:55 道长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会不会和名字关系并不大?“但改变名字只是第一步。”它是一个导火索,就像有人说你是“家庭主妇”,也许一开始没有恶意,但慢慢的,大家以为这就是你的身份。个体性的蒸发。
多大点事丫
4年前
11
51:00最常见的疾病名称伤害莫过于把阿尔茨海默病称为老年痴呆了吧
Wenser-半耳FM
4年前
11
说说我的看法,整体聊下来,其实人类学家对于世界的观照仍然是部分的、稀少的、少干涉多实验的,尽管人类学,或者说医学人类学从疾病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卫生学等方面与人类息息相关,但对于现状的改变仍然是任重道远的,单就一个疾病(病毒)命名污名化的问题,现在的医学人类学仍然无法给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体系及纠正机制(可能有但并未提到),所以,一方面是医学与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深度结合与协同发展有待加强;另外一方面,基础的疾病学、病理学科普、普罗大众的医学启蒙课也是当务之急。
Wenser-半耳FM
4年前
17
12:59医 学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以病人对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为重心,而不是以疾病本身为重心,主要关注生病行为,即病人对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 医学人类学是国际人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它是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理论与心理学、公共卫生和社会医学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国际学术界,医学人类学以其科学审慎的研究态度以及体现人文情怀的研究风格,已经成为作为联结社会科学和医学领域最重要的桥梁。
Absurdity
4年前
19
污名化口号式都是政策制定者冷血的偷懒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