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遭受过性暴力”
“接下去的内容可能会引发相关的创伤”
“谢谢你鼓起勇气点进来,请闭上眼睛,深呼吸”
“现在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故事”
这是伊藤诗织导演的纪录片《黑箱日记》的开头,我把里面的“我”,改成了“我们”。
为什么做这个主题,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契机。
在上个月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最近简中网络又对林奕含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我的朋友(也是这期的嘉宾姐妹A)在微博发文说:“长大后和我爸说常来家里的他的朋友在小时候戕害我,他说:不可能的事,是我没把你教育好,让你看太多书,才让你这样以为。”
姐妹A的微博总是很热闹,但这条微博下却无人问津显得非常冷清。想安慰的人不知道怎么安慰,鼓起勇气说出口的人又得不到回应,这样的瞬间让我觉得异常残忍又心疼。
而我自己也经历过戕害,所以我就萌发了发一期关于“戕害”主题的播客。
首先要说的是这期播客完全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分享,对于这样的创伤,我们讨论的意义在于提供渠道,而不是强迫所有人面对。
我们的讨论希望可以服务于那些已经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人,而不是宣扬让所有受害者都必须开口。
我想经历过这些的人都有自己的困惑,而每个人的心结和创伤也都不同。
但我只有我自己的经验,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的面对才算是正确面对,怎样的和解才算是正确和解。
所以我把自己的经历发上了微博,想听听其他人的故事,然后我就收到了包括今天在我身边这两位姐妹,一共26个“我”的故事。
2025年3月,这是我们的黑箱日记。
* 时间线(抱歉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没有把每一个“我”的故事都分享出来)
00:00 开场白
02:15 第1个我的故事(徐徐)
31:27 第2个我的故事(姐妹A)
52:17 第3个我的故事(姐妹B)
1:14:09 第4个我的故事
1:30:25 第5个我的故事
1:43:52 第6个我的故事(⚠️强预警⚠️)
1:59:41 第7个我的故事
2:24:35 第8个我的故事
2:30:37 第9个我的故事
2:40:48 第10个我的故事(⚠️强预警⚠️)
想推荐的相关作品:
【舞台剧】初步举证 National Theatre Live: Prima Facie (2022)
【纪录片】黑箱日记 Black Box Diaries (2024)
【电影】狩猎 Jagten (2012)
【播客】独树不成林:191期“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吗?”
【播客】放学以后After School:23期“看见普遍的戕害,听见她内心的风暴,践行愤怒的美德”
【播客】声东击西:337期“从《初步举证》到日本修法:当法律听不见「我不同意」”
【书籍】[英]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性权利:21世纪的女性主义》(2024)
【书籍】[法]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同意》(2023)
【书籍】[美] 罗克珊·盖伊:《饥饿》(2020)
【书籍】[日] 伊藤诗织:《黑箱:日本之耻》(2019)
之后的节目预告:
4月2日:勇往向前的人生 vs. 被推着走的人生(播客《话仙桃》串台)
4月11日:3月日本娱乐新闻合集(付费)
4月16日:日本鸡娃记实录:私塾、中考、学区房。
4月23日:和社会学博士聊聊:卖身到底不好在哪里?
* BGM
Kaoma / Mark Degli Antoni
This is me / Keala Settle & The Greatest Showman Ensemble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email protected]
【制作】Shalala Company
“接下去的内容可能会引发相关的创伤”
“谢谢你鼓起勇气点进来,请闭上眼睛,深呼吸”
“现在我想告诉你,我们的故事”
这是伊藤诗织导演的纪录片《黑箱日记》的开头,我把里面的“我”,改成了“我们”。
为什么做这个主题,是因为一个很小的契机。
在上个月我刷微博的时候,看到最近简中网络又对林奕含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我的朋友(也是这期的嘉宾姐妹A)在微博发文说:“长大后和我爸说常来家里的他的朋友在小时候戕害我,他说:不可能的事,是我没把你教育好,让你看太多书,才让你这样以为。”
姐妹A的微博总是很热闹,但这条微博下却无人问津显得非常冷清。想安慰的人不知道怎么安慰,鼓起勇气说出口的人又得不到回应,这样的瞬间让我觉得异常残忍又心疼。
而我自己也经历过戕害,所以我就萌发了发一期关于“戕害”主题的播客。
首先要说的是这期播客完全是基于个人经历的分享,对于这样的创伤,我们讨论的意义在于提供渠道,而不是强迫所有人面对。
我们的讨论希望可以服务于那些已经有勇气去表达自己的人,而不是宣扬让所有受害者都必须开口。
我想经历过这些的人都有自己的困惑,而每个人的心结和创伤也都不同。
但我只有我自己的经验,而且我自己也不知道怎样的面对才算是正确面对,怎样的和解才算是正确和解。
所以我把自己的经历发上了微博,想听听其他人的故事,然后我就收到了包括今天在我身边这两位姐妹,一共26个“我”的故事。
2025年3月,这是我们的黑箱日记。
* 时间线(抱歉由于时间有限,所以没有把每一个“我”的故事都分享出来)
00:00 开场白
02:15 第1个我的故事(徐徐)
31:27 第2个我的故事(姐妹A)
52:17 第3个我的故事(姐妹B)
1:14:09 第4个我的故事
1:30:25 第5个我的故事
1:43:52 第6个我的故事(⚠️强预警⚠️)
1:59:41 第7个我的故事
2:24:35 第8个我的故事
2:30:37 第9个我的故事
2:40:48 第10个我的故事(⚠️强预警⚠️)
想推荐的相关作品:
【舞台剧】初步举证 National Theatre Live: Prima Facie (2022)
【纪录片】黑箱日记 Black Box Diaries (2024)
【电影】狩猎 Jagten (2012)
【播客】独树不成林:191期“我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吗?”
【播客】放学以后After School:23期“看见普遍的戕害,听见她内心的风暴,践行愤怒的美德”
【播客】声东击西:337期“从《初步举证》到日本修法:当法律听不见「我不同意」”
【书籍】[英]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性权利:21世纪的女性主义》(2024)
【书籍】[法]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同意》(2023)
【书籍】[美] 罗克珊·盖伊:《饥饿》(2020)
【书籍】[日] 伊藤诗织:《黑箱:日本之耻》(2019)
之后的节目预告:
4月2日:勇往向前的人生 vs. 被推着走的人生(播客《话仙桃》串台)
4月11日:3月日本娱乐新闻合集(付费)
4月16日:日本鸡娃记实录:私塾、中考、学区房。
4月23日:和社会学博士聊聊:卖身到底不好在哪里?
* BGM
Kaoma / Mark Degli Antoni
This is me / Keala Settle & The Greatest Showman Ensemble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节目主播】徐徐:在日电视台民工、美食博主
【更新时间】每周三18点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Spotify|网易云|豆瓣|微博
【信件】[email protected]
【制作】Shalala Company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Maybe_hct
3个月前
广东
42
大概是听过最长的播客了,但一直鼓励自己“一定要听完”。不仅因为性侵受害者的自述应该被听见,还有意识到这些勇敢者的表达正在被扭曲。
近期网上突然掀起对奕含的批判,说辞大概是认为奕含的书写是顾影自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勇敢,而她的死去更证实她的懦弱,她的书就是在误导性侵受害者温顺地沉默。
我太理所当然地认为共情是人类的基础品质,以至于一开始无法理解这样的声浪为何会形成趋势。
但任何经历过创伤写作,或者是对此有想象力的人,都会明白奕含的书写毫无疑问是勇敢的。它要求个体必须直视疮口的残忍,并强制撕开一道口子,允许自己潜入其中发掘那些隐秘、幽深、庞大的情感。
这个过程是极其孤独的,因为没有人可以代替你去体验其中的感受,也没有人可以百分百理解你表达出的感受。所以你必须一次次忍受深潜的痛苦与孤独,逼迫自己探近那个缺氧的无人之境。
能将故事书写出来,奕含无疑是勇敢的。而能将故事编织成带着审美和思考的文学作品,难以想象她要耐受怎样庞大的痛苦才能做到这些。
所以我对播客中的每一位女性感到钦佩,她们诉说自己痛苦的同时,还不忘惦记姐妹们的命运,竭力分享自己在伤害中幸存下来的经验和智慧。
每一位的感受都如此不同,但每一位的初心都如此热忱善良。
而我最想和每个女孩说的,也是这期播客中一直在强调的,就是请允许自己在面对性侵害时有任何感受。或许悲痛得无以复加,或许无助得不知所措,也可能觉得不值得停留太久所以无感。
总之,性侵受害者不存在所谓的「模板」,不要为自己的感受不符合刻板印象而苛责自己。允许自己的感受流淌,并试着去发掘背后的底层逻辑,尽可能去理解自己,而非与施害者站在一起伤害自己。
也请相信性侵害可能伤害你的身体,但绝不会伤害你的精神或者灵魂。伤害以何种叙事开展,在于你选择如何看待伤害。
最后感谢这些女孩们,希望你们别轻易停止诉说,这个世界一直有人在听。

kyoul
3个月前
四川
23
1:43:00 “性对男人来说就是他们最小单位能够行使的权利”
effy_r+s/
3个月前
上海
15
对比之前那集 男人永远在得意洋洋 女人永远在反思🙂↔️
噗噗是只小熊
3个月前
上海
14
39:00 听到父亲这种回复该有多绝望
HD788254e
3个月前
美国
10
15:51 所谓的“怪自己”是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能够对生活中的偶然事件有控制的能力。认为如果自己xxx那么可能xxx不会发生。很多人真正难以接受的是生活中就是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偶然事件,没有任何原因,你做任何事都改变不了。这是我心理咨询师说的。
Maybe_hct
3个月前
广东
9
1:13:08 过去六年,我总是强迫自己一定要将那些伤害刻进骨肉里,因为报警失败后没有人会替我记得这份伤害,替我讨伐坏人。但这也让我始终困在过去的悲伤中迟迟走不出来,每一个清晰可忆的细节总是会在想起时折磨我很久。
直至今年因为这份伤害逼得自己差点自杀后,我终于决定放过自己了,因为比起通过永远铭记伤害来表达反抗,现在的我更希望自己可以过上一个正常的生活。虽然这样不够勇敢,但好歹有活下去的力气了。

颗打
3个月前
福建
8
如此多字字诛心的经历自述,又莫名想起上期那几个男的轻飘飘说出来的话,好愤怒,好崩溃。
Maybe_hct
3个月前
广东
7
1:50:53 天哪,这位女生的心理咨询师的反应太不合格了吧,难以想象女生当时听到的时候会有多绝望。

养猪崽的猫
3个月前
澳大利亚
6
因为工作,从早上到下午分了几次听完,每次听一段也确实需要些时间喘息,太难受了……很幸运我没有类似经历但是我只是个例,想到那么多女性经历过这些很心痛,而我自己也有个幼小的女儿。谢谢你们这期的内容,让我们一直说,一直说,永远不嫌说得太多,一直说下去!

有麓
3个月前
浙江
5
38:57 就是因为看了足够多的书,才会知道当时发生的事都是错的,才会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讨回迟来的公道。不负责任的家长总是这样推卸自己的过错,把一切都推到敢于提出质疑的孩子身上
盆花盆花
3个月前
新加坡
5
徐徐的播客总是能够震撼到我。性侵受害者们如此平静坦诚的讲述,让人心疼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勇敢的力量,抗争的力量。受害者对于被侵害后自我心理和行动的详细剖析更让我自己也重塑了某些观念,释然了某些想法。听完这一期长达两小时播客过程十分艰难,时不时要停下来喘一口气。但是坚持听完并分享出来,我觉得是我在表达对受害者的支持,对徐徐这样一个有良知的自媒体人的支持,也是对自己的治愈和支持。感谢徐徐能够一直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感谢每一个勇敢说出自己的故事,勇敢剖析自己内心的受害者们。你们都很伟大!
HD349127z
3个月前
湖北
4
40:28 太心碎了,抱抱这位朋友
巨大磁场中央的光
3个月前
未知
4
这一期好压抑,比上一期还难听完,唤起了我小时候被性侵的回忆

MadWomen
3个月前
广东
4
这期给我很大收获和思考,我之前从未想过在遇到伤害之后复盘的“我应该如何避免”其实也是“受害者有罪论”的另一种表现。伤害就是伤害,加害者可以有一万种理由解释为什么我要加害别人,也可以毫无缘由,只是“想害人的时候刚好你出现了”而已。值得反复收听
izumi_KfZq
3个月前
上海
4
我相信你说的每一个字!

大力强
3个月前
云南
4
纪录片看得很难受,来自方方面面,来自看似在帮助的警员,却开玩笑除非我们结婚,
来自明明工作时眼睁睁看着拖进酒店,事后说站出来已经八年之后,伤害早已发生,
来自明知在发生什么,却成为帮凶和共犯的出租车司机,
来自舆论,很多精神男性的女性们,恶意满满的中伤,
想起《道格拉斯被取消了》,想起“恶的平庸性”,千千万万的共犯,加害者……
纵纹腹小鸮
3个月前
上海
3
中断数次,分好几天才听完,这是一期意义非凡的节目,谢谢

jingjingnota
3个月前
上海
3
同为女性,即使没有亲身经历过一样的事,听到你们讲出来也非常难过,多次心痛到流泪。谢谢你们鼓足勇气分享这件事,能说出来已经太棒了!
HD449836s
3个月前
澳大利亚
3
2:09:27 会的。想分享两句《社会性动物》里的话
“如果人们要建立长期的非攻击性行为模式,作为孩子,他们必须内化一套反对攻击性反应的价值观。”
“毕竟,如果每个人都只是服从多数派的意见,如果每个人都遵从不公正的、歧视性法律或命令来实施非法行为,社会便不会有进步。罗莎·帕克斯(Rosa Parks)拒绝坐在公共汽车的后部;约瑟夫·达比(Joseph Darby)向阿布格莱布监狱里正在实施酷刑的战友们吹口哨;马克·费尔特(Mark Felt),这位后来被称为“深喉”的政府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尼克松的白宫如何掩盖犯罪事实。实际上,大多数美国人现在支持像同性恋和跨种族婚姻这样曾经不受欢迎的观点,这表明在某些条件下,少数派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居于优势地位。他们会怎么做?
●如果少数派始终充满信心、信念坚定、坚持不懈地表达自己的立场;
●如果少数派曾经同意多数人的立场,但改变了主意;
●如果少数派不愿意妥协,哪怕只是一点点;
●如果群体中的多数派力图做出准确而不是快速的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派可能受到感动去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并考虑它的优点,而不是盲目地按照大众的规范和观点去行事。但是,假如我们仅仅依靠自己,这些因素便难以奏效;我们需要盟友来调动其他人。毕竟,没有盟友,我们很难抵制那种影响我们大多数人的社会压力(如拒绝和惩罚的威胁)。即使是受人尊敬的专家也很难成为某个群体或某种意见的唯一代表。桑德拉·戴·奥康纳(Sandra Day O'Connor)是美国第一位最高法院女法官,作为法庭上唯一的女性,多年来她经历了她称之为“窒息”的时刻。几年后,当露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erg)加入这一行列时,她称这一变化为“黑夜与白天”。 单一盟友的存在极大地降低了自身的压力,增加了我们信念的互动性,并减少了其他人把我们当作局外人来看待的倾向。当持不同意见的人有足够的盟友时,他们可以调动大多数人来拓宽他们的思路,并找到新的办法来解决老问题。正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经说过的:“千万不要怀疑,一小群有思想、有责任心、有组织的公民能够改变世界;事实上,这是唯一的改变。”

林一亦
3个月前
广东
2
1:25:47 疑问:为啥一直听到qiang害?软件不能直接说伤害?(😅某些地方强迫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