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视线无法企及之处,声音从不仅是作为某种「候补」角色出现。在由声音构建的自述史中,它的神秘、即兴,牵动着科技发展,共同主宰了20世纪许多重要的政治舆论与流行文化时刻。
如今,在自媒体播客的全盛之际,声音带着它最如鱼得水的载体——广播电台节目,再度卷土重来,重演着另一个版本、另一个时空中的故事。在这些时空中,它潜入平民最深处,与市井和八卦共生;又越过大洋与洲际边界,在无线电的争斗里制造重重谍影。
声音因为无形而自由,因为便捷而长久。因此在这期节目中,我们谈论“得以在今天通过音频节目表达自我”的起因,回顾广播电台丰富又传奇的成长史,以及它之于普通人的意义。我们珍视声音正如我们珍视每一次表达与聆听的权利。有时,它也提示着不表达、不聆听的自由。
也谢谢你们在一年多以来愿意花时间倾听我们的声音,这是「击鼓传花」莫大的荣幸。祝春好,祝我们始终做拿着麦克风的人。
【时间线】
00:00:00 开场白 - 追问「声音媒介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
00:03:08 当下的流行:那些我们听播客的场景与借由音频专注的时刻
00:08:20 新的媒体基础建设:我们现在会听什么样的播客?
00:13:30 从收音机到电台节目的出现:媒介考古的热情
00:21:35 广播与上海现代化:声音、城市空间与都市流行生活的崛起
00:32:34 深夜电台与车载广播,以及改革开放下的港台流行与聆听记忆
00:41:57 无线电与海盗电台:战争与地下文化
01:07:30 一首关于帝国的后现代配乐:Rushdi Anwar, Listen again to the drum sound rising in the air; the truth is treason in the empire of lies, 2023.
01:12:50 Radio作为一种激进的实践:思考声音电台的潜力
01:25:00 结束语:那些我们成长过程中的广播时刻
【本期节目所使用的音乐】
《Yesterday Once More》- Richard Carpenter and John Bettis
《邓丽君时间》- 节目原声
马来亚之声广播电台 开场曲
【本期节目所提到的资料】
TELEVISION AND RADIO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Television and radio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 National Science and Media Museum
《中国收音机百年史》
《现代性的“生意”:广播与近代上海都市商业文化》
忽左忽右:《世界大战、铁幕外宣与广播攻势:从马斯克威胁关停VOA与RFE谈起》
A HOPE AND PEACE TO END ALL HOPE AND PEACE | Jim Thompson Art Center
Radio as Radical Education
Editors:Grégoire Rousseau, Nora Sternfeld
A collaboration between HFBK Hamburg and Station of Commons
Published by:Station of Commons, Helsinki 2024
【关于我们】
这将是一场以漫谈、广义阅读、信息漂移展开的谈话,来自于我们对于获取知识特定范式的思考,以及实在丰富的好奇心。我们将在每期内容中展开一张「阅读清单」的构建——包括但不限于书籍、野史、八卦、音乐、玄学、展览等,试图描述我们对一种现象/一个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能性。
想要获取更加详细的「Reading List」介绍,你可以在小红书搜索「击鼓传花」关注我们。我们还将开设一系列的公共Workshop,详细信息敬请期待小红书。
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email protected],我们也期待来自你的宝贵意见。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