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长:
14分钟
播放:
120
发布:
6个月前
主播...
简介...
(摄于 大理@野柚子书店)
大家新年好,欢迎收听播客“书店盒子”,这是一档关注实体书店与空间垂类节目,创立于2024年2月,虽然目前处于不定期上线状态,但基本上会维持月更的频率。现在一年过去,节目一共上线12期,拥有1200位订阅听众,我觉得非常意外也非常满意,很受鼓舞,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
这是农历年以来的第一期节目,这期番外呢主要是想阶段性聊聊这一年做独立书店巡游与播客节目的起始回顾与总结,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录制节目,也没怎么准备,就是非常随心随性地自说自话,你可能会听到很多天马行空很多前言不搭后语。
(摄于 上海)
(摄于 宁波@南方书店,当时出版社三辉结业不久,书店墙上挂着三辉的帆布包“自由的智识生活”)
(摄于 宁波,有个年轻男孩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躺在地上,旁边有人去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抓抓脑袋好像很诧异自己怎么在地上睡着了)
(摄于 常州溧阳@瓦尔登书局)
(摄于 昆明@橡皮书店)
其实想做关于独立书店与空间的内容已经很久了,认识的朋友很多都知道我之前会做阶段性的自称是“独立书店巡游”这样比较好玩的事情,虽然也尝试过通过图片视频记录和写作的方式在我自己的账号平台上做推荐(小红书上现在也还在做,但是文字真的很有限),但是文字表达始终有它的局限,而且对我来说,事后的记录无法复刻那个当下站在一个空间跟人对话的感受,它完全是一种个体体验和单向输出。之前一直有朋友希望我整理一个“独立书店推荐手札”之类的小手册,我也一直没什么动力。
(摄于 北京)
(摄于北京@刺鱼书店)
从2023年开始,每年2月我都会来到武汉。23年来的时候拜访的第一家书店就是位于昙华林的诚与真书店,一番闲聊后,老王拿出了那篇长达一万两千字的书稿《在开诚与真之前,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不停为实体书店业发声》来招待我,现在收录在《独立书店生存指南》这本书里,在书萌“书店行”的公众号上也发表过,感兴趣的听友们可以去找来看一下。
老王一直很关注书店业和出版业,21年在他的第一家书店百草园书店因为一些店址纠纷问题关门之后,他曾经一度考虑过不再开书店,但是要继续为书店业发声的话就还是需要一个定位,于是22年他重操旧业在昙华林重振旗鼓开了诚与真书店。我在读到前面提到的那篇长文之后很受触动。23年5月份,我离开了在北京一家实体书店的工作,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还是会很喜欢探索当地的实体书店,茑屋方所西西弗这样的连锁书店也会去,但是我更喜欢的还是去探访躲在老旧居民区的那种街角小书店,它们可能没漂亮的建筑外表和内在装饰,也可能店里的书籍毫无分类随地乱摆,但是我会很容易被那些老旧发黄的二手淘旧书、书架上的老物件、旮旯的老唱片、边缘破损褶皱的手写便签、读者跟店主打招呼聊天,现在还有很多书店会有店宠,小猫小狗金鱼小鹦鹉——南宁凿光书店甚至还有一只粉色的蝾螈!
(摄于 南宁@凿光书店)
又因为我自己很喜欢听播客,23年和24年我听了很多节目,在听到单读主编吴琦在播客“螺丝在拧紧”里和泉州芥子书屋的对话,还有明室创始人陈希颖在“有关紧要”里和诚与真老王的对话之后,我检索了一下小宇宙,发现好像还没有什么人用播客做与书店深度链接的节目,于是我就萌生了做这个“书店盒子”的想法。我也简单评估了一下,首先我想做这个方向的内容很久了,其次我自己也会简单的音频剪辑,我也对书店业好奇且有一些了解,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于是24年2月,我借着又来到武汉的契机跟老王聊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剪成了播客“书店盒子”的第一期节目。
23年来的那几天一直在淅沥沥地下雨或间歇性阴天,天气还很冷,刚好又临近清明节,路边一排排摆的都是黄白相间的菊花,就是有种“泪眼问花花不语”的凄凉的感觉,可能还带着一些新冠过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4年来的时候又赶上百年不遇的暴雪冻雪,路面结冰,路两边的香樟树全被压劈叉了,也是很凋敝的景象吧。今年再来的时候,我感觉我对这座城市的伤痛记忆好像被更新了,我会更加关注到它的日常,傍晚的霞光,头顶的月亮,温暖湿润的空气,飞机划过云层留下的印记,街边热气蒸腾的小吃店和往来如织的人群……非常日常非常具体,声音,味道,视觉,各种感官都被打开之后非常丰富很有活力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我做播客之后带给我的变化。或者说是我当时有意要引导自己做一个与他人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改变之后,我的整体的开放性被打开了。在跟不同的书店人对话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不对问题做方向上的预设,不对他人和空间和回答有一个模糊的猜测之后,所有的回应都具有它在那个时刻那个空间发生的合理性。对话进行地非常顺利的时候,我在剪辑的过程中会觉得听到耳机里的声音就好像再回到那个对话的当下,对话的间奏就好像一条小河流在我耳朵边流过去。我曾经以为“心流”这种东西只内在于个体经验,但是这一年在对话的过程中,我渐渐也感到了那种同频共振的“心流”是可以在一个场域之中发生的。感谢书店带给我这样的契机,我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与书店人发生对话,感受与人链接的同时,也感谢书将人与人以这样的精神上的方式链接起来。这种体验真的非常非常奇妙。
当然这些还是我自己非常偏向个体内在的抽象感受和经验。听友们可能会更加关注每一个独立空间,在这样低迷的实体经济下的经营处境与应对策略、大相径庭又或者是几近雷同的书店故事、不同的书店人独特的书品与经营之道,这些在每一期节目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新的一年,我也想再开设一些分支,譬如邀请写作者分享写作经验、或者独立编辑的自我营销、或者读者对于书店逛店的偏好。对我来说,书店就是因书而在的空间,希望在这个播客节目中,一切都是“为了书与人的相遇”。新一年新一期节目正在酝酿当中,敬请期待!
本期节目提到的两期播客
Vol.59 小地方|去!那个自由烂漫、俗而有力的泉州
vol.021I TALKwith诚与真书店老王:独立书店可以靠卖书活下去吗?
大家新年好,欢迎收听播客“书店盒子”,这是一档关注实体书店与空间垂类节目,创立于2024年2月,虽然目前处于不定期上线状态,但基本上会维持月更的频率。现在一年过去,节目一共上线12期,拥有1200位订阅听众,我觉得非常意外也非常满意,很受鼓舞,希望可以一直做下去。
这是农历年以来的第一期节目,这期番外呢主要是想阶段性聊聊这一年做独立书店巡游与播客节目的起始回顾与总结,这是我第一次单独录制节目,也没怎么准备,就是非常随心随性地自说自话,你可能会听到很多天马行空很多前言不搭后语。
(摄于 上海)
(摄于 宁波@南方书店,当时出版社三辉结业不久,书店墙上挂着三辉的帆布包“自由的智识生活”)
(摄于 宁波,有个年轻男孩不知道为什么一直躺在地上,旁边有人去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抓抓脑袋好像很诧异自己怎么在地上睡着了)
(摄于 常州溧阳@瓦尔登书局)
(摄于 昆明@橡皮书店)
其实想做关于独立书店与空间的内容已经很久了,认识的朋友很多都知道我之前会做阶段性的自称是“独立书店巡游”这样比较好玩的事情,虽然也尝试过通过图片视频记录和写作的方式在我自己的账号平台上做推荐(小红书上现在也还在做,但是文字真的很有限),但是文字表达始终有它的局限,而且对我来说,事后的记录无法复刻那个当下站在一个空间跟人对话的感受,它完全是一种个体体验和单向输出。之前一直有朋友希望我整理一个“独立书店推荐手札”之类的小手册,我也一直没什么动力。
(摄于 北京)
(摄于北京@刺鱼书店)
从2023年开始,每年2月我都会来到武汉。23年来的时候拜访的第一家书店就是位于昙华林的诚与真书店,一番闲聊后,老王拿出了那篇长达一万两千字的书稿《在开诚与真之前,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不停为实体书店业发声》来招待我,现在收录在《独立书店生存指南》这本书里,在书萌“书店行”的公众号上也发表过,感兴趣的听友们可以去找来看一下。
老王一直很关注书店业和出版业,21年在他的第一家书店百草园书店因为一些店址纠纷问题关门之后,他曾经一度考虑过不再开书店,但是要继续为书店业发声的话就还是需要一个定位,于是22年他重操旧业在昙华林重振旗鼓开了诚与真书店。我在读到前面提到的那篇长文之后很受触动。23年5月份,我离开了在北京一家实体书店的工作,每到一个地方我都还是会很喜欢探索当地的实体书店,茑屋方所西西弗这样的连锁书店也会去,但是我更喜欢的还是去探访躲在老旧居民区的那种街角小书店,它们可能没漂亮的建筑外表和内在装饰,也可能店里的书籍毫无分类随地乱摆,但是我会很容易被那些老旧发黄的二手淘旧书、书架上的老物件、旮旯的老唱片、边缘破损褶皱的手写便签、读者跟店主打招呼聊天,现在还有很多书店会有店宠,小猫小狗金鱼小鹦鹉——南宁凿光书店甚至还有一只粉色的蝾螈!
(摄于 南宁@凿光书店)
又因为我自己很喜欢听播客,23年和24年我听了很多节目,在听到单读主编吴琦在播客“螺丝在拧紧”里和泉州芥子书屋的对话,还有明室创始人陈希颖在“有关紧要”里和诚与真老王的对话之后,我检索了一下小宇宙,发现好像还没有什么人用播客做与书店深度链接的节目,于是我就萌生了做这个“书店盒子”的想法。我也简单评估了一下,首先我想做这个方向的内容很久了,其次我自己也会简单的音频剪辑,我也对书店业好奇且有一些了解,那为什么不去做呢?
于是24年2月,我借着又来到武汉的契机跟老王聊了一个多小时,最终剪成了播客“书店盒子”的第一期节目。
23年来的那几天一直在淅沥沥地下雨或间歇性阴天,天气还很冷,刚好又临近清明节,路边一排排摆的都是黄白相间的菊花,就是有种“泪眼问花花不语”的凄凉的感觉,可能还带着一些新冠过去的创伤后应激障碍;24年来的时候又赶上百年不遇的暴雪冻雪,路面结冰,路两边的香樟树全被压劈叉了,也是很凋敝的景象吧。今年再来的时候,我感觉我对这座城市的伤痛记忆好像被更新了,我会更加关注到它的日常,傍晚的霞光,头顶的月亮,温暖湿润的空气,飞机划过云层留下的印记,街边热气蒸腾的小吃店和往来如织的人群……非常日常非常具体,声音,味道,视觉,各种感官都被打开之后非常丰富很有活力的一个地方。
这也是我做播客之后带给我的变化。或者说是我当时有意要引导自己做一个与他人在交流沟通的方式上改变之后,我的整体的开放性被打开了。在跟不同的书店人对话的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不对问题做方向上的预设,不对他人和空间和回答有一个模糊的猜测之后,所有的回应都具有它在那个时刻那个空间发生的合理性。对话进行地非常顺利的时候,我在剪辑的过程中会觉得听到耳机里的声音就好像再回到那个对话的当下,对话的间奏就好像一条小河流在我耳朵边流过去。我曾经以为“心流”这种东西只内在于个体经验,但是这一年在对话的过程中,我渐渐也感到了那种同频共振的“心流”是可以在一个场域之中发生的。感谢书店带给我这样的契机,我在一个特定的空间与书店人发生对话,感受与人链接的同时,也感谢书将人与人以这样的精神上的方式链接起来。这种体验真的非常非常奇妙。
当然这些还是我自己非常偏向个体内在的抽象感受和经验。听友们可能会更加关注每一个独立空间,在这样低迷的实体经济下的经营处境与应对策略、大相径庭又或者是几近雷同的书店故事、不同的书店人独特的书品与经营之道,这些在每一期节目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新的一年,我也想再开设一些分支,譬如邀请写作者分享写作经验、或者独立编辑的自我营销、或者读者对于书店逛店的偏好。对我来说,书店就是因书而在的空间,希望在这个播客节目中,一切都是“为了书与人的相遇”。新一年新一期节目正在酝酿当中,敬请期待!
本期节目提到的两期播客
Vol.59 小地方|去!那个自由烂漫、俗而有力的泉州
vol.021I TALKwith诚与真书店老王:独立书店可以靠卖书活下去吗?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大力强
6个月前
云南
0
周年快乐!
哈哈钊
5个月前
中国香港
0
新年快乐 🎉
哈哈钊
5个月前
云南
0
新年一起继续做下去!

大力强
4个月前
云南
0
很感激❤

大力强
4个月前
云南
0
13:14 写作者 编辑 读者,也加入书店经营者
一整个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