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3小时地铁从苏州到上海,真的值得吗?在非洲做城市规划,到底在关注什么?厦门为什么现在要开展城中村的改造与治理?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些话题。
“The United Nations was not created in order to bring us to heaven, but in order to save us from hell.“ 在这句话中,假如把「United Nations (联合国)」换成「城市规划」,也同样适用。究竟为什么要设置城市规划这门学科?——它没有办法创造一个天堂,但至少可以把一些人从地狱般的生活当中解救出来。
-
☕️ 本期嘉宾
许诺 Helen,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 MPhil Planning, Growth and Regeneration 硕士,曾在联合国人居署总部(肯尼亚)、中国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城市中国》杂志社等多种类机构与平台实习,即将在坡岛开始一段 full-time 工作(如一切顺利)。持续关注城市更新、TOD、参与式规划等话题,欢迎多多探讨!
小红书 @快乐市民小海伦
-
☕️ 时间线
【非洲联合国实习】
- 03:52 城市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环境和社会
- 06:44 内罗毕母亲河周边的更新项目:让大众都能参与进来
- 09:17 城市规划不再是「从无到有」,而是「更新改造」
【剑桥大学毕业论文研究】
- 12:31 可持续城市:城市越大,整个城市热岛效应就越高
- 16:21 从苏州到上海的地铁,3个小时到底值不值?
- 19:56 开通时的噱头很大,但人流量却没有想象中大?
【厦门城中村改造】
- 22:22 二十年后,《城市中国》杂志的理念仍在延续
- 26:55 厦门城中村有 774 个,并不是一个边缘问题
- 29:37 城中村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 31:28 城中村其实是推动城市往前走的重要支柱?
- 38:29 城中村中的「公共空间」为什么重要?
- 39:27 互联网空间在支配公共空间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高了
【结尾】
- 43:19 城市规划,一个快“死”了的学科,为什么还要坚持?
-
☕️ Reference
- UN Habitat:unhabitat.org 联合国人居署
- TOD 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区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
- 《城市中国》杂志:《城市中国》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杂志,以“城市智慧与中国俱进”作为杂志定位,是国内独一无二的一份城市研究型杂志。它具有鲜明的国际化视野,从政策、规划、建筑、经济、人文、社会生态、商业形态等领域的各层面出发,全面剖析当代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轨迹与思路。
- 构建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厦门城中村改造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 城中村改造政策扩围!扩大到近30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
☕️ 关于我们
- Victoria: 帝国理工大学化学系本硕 // 做不被定义的理科生 // 领英主页 // 即刻&IG @victoritse
- Jecci: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 // 做自己的生活艺术家 // 领英主页 // 小红书&公众号 @杰西西Jecci
☕️ 关于AirCafe
《AirCafe》是一档将不同学科和领域里的人链接在一起的播客节目。通过「第一视角」的对谈与碰撞,我们想要打破海内外信息壁垒,建立一张属于你我的人脉网。
💌 欢迎大家多多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或者点击 AirCafe听众留言 与我们联系,期待你的来信!

欢迎在 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 订阅我们,不错过我们的「云端聊天」~
-
☕️ 幕后制作
监制:Jecci、Victoria
剪辑:Jecci
-
☕️ 声明
由于话题的专业性和嘉宾的表达习惯,本期节目中很多专业术语都是用英文来表达,如果存在不清楚的术语或者词汇,可以在评论区和我们讨论!
本播客的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不代表任何公司、律师事务所、投资机构出具的任何形式的意见或建议。未经本播客的授权,不得转载或使用播客节目中的任何内容。
感谢您对本播客原创内容的喜欢。如需转载或引用本播客所述内容,请注明出处。转载前请与我们联系并取得同意。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