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4.1213段)
4.1213现在我们也理解了我们的这种感觉:只要我们的记号语言中一切都得到正确处理,我们也就有了一个正确的逻辑观点。
维特根斯坦在这个命题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正确的记号语言使用与正确的逻辑理解之间存在本质联系。这个命题不仅总结了前文关于语言与逻辑关系的讨论,也揭示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与逻辑思维的正确性之间的内在关联。
维特根斯坦在这里建立了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与逻辑思维的正确性之间的桥梁。他认为,当我们正确使用记号语言时,我们实际上已经体现了正确的逻辑理解。这种观点表明,逻辑不是一种外在于语言的规范,而是内在于正确的语言使用之中。
这就像正确使用工具自然体现了对工具性质的理解。当我们恰当地使用语言时,我们已经在实践中展现了对逻辑的把握。
当一个人能够正确使用"如果...那么..."这样的条件句时,他实际上已经展现了对基本逻辑关系的理解,即使他可能无法明确解释条件推理的规则。
这个命题揭示了认知与表达之间的深层联系。维特根斯坦指出,正确的表达形式本身就体现了正确的认知方式。这种理解表明,语言使用的规范性不仅是表达的问题,也是认知的问题。
这类似于象棋选手在正确走棋时自然展现了对棋理的理解。正确的行为本身就显示了正确的理解。
当科学家用精确的数学公式描述自然现象时,这种表达本身就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正确理解。
维特根斯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指引:通过规范化语言使用来达到逻辑思维的清晰性。这种方法强调,逻辑思维的培养不仅依赖于规则的学习,更依赖于正确的语言实践。
这就像学习一门乐器,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本身就包含了对音乐的理解。规范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解的体现。
当程序员写出结构清晰的代码时,这种表达本身就展现了对编程逻辑的准确把握。
最后
维特根斯坦的这个观点对现代教育和研究实践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它提示我们在培养逻辑思维时,应该注重规范化语言使用的训练。其次,它告诉我们,对逻辑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实践中,而不是抽象的规则记忆中。这种理解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重要,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培养逻辑思维的实践路径:通过规范化的语言使用来培养和展现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这个观点也提醒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应该特别注重表达的规范性,因为这本身就是思维清晰性的体现。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