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收听提示

1、如何看待农民工热爱海德格尔?
2、民间如何产生有价值的文化和活动?
3、什么是文化阶层的偏见?
4、回答一些听众提问。

本集相关

农民工思考海德格尔走红

农民工陈直因为一篇求助帖“火”了。11月初,因为想出版自己翻译的理查德·波尔特的哲学专著《海德格尔导论》,他在网络发帖询问哲学著作是否有出版可能,因为其农民工的身份,引发了一场关于农民工和关于哲学的讨论。陈直确实是一位农民工,但又“不像农民工”。2009年,他从一所二本大学退学后,先后到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福建等多个地方打工,修过机器、搬过货物,也曾在流水线上组装iPad屏幕。

本集音乐

Sinéad O'Connor -《Bewitched, Bothered and Bewildered》

上集回顾

330. 我们应该如何与动物相处?
《八分》每周三、周五晚8点更新
欢迎留言说出你的问题和建议
主播...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小欣
3年前
9
美国有一位“码头工人哲学家”,埃里克·霍弗(Eric Hoffer, 1902-1983),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8bitsweet
3年前
10
刚看到红星新闻发表的陈直妻子的表态,印证了道长对文章中他们真实夫妻生活的描述的保留意见。期待道长讲讲非虚构人物写作的界限~^_^
肖冰1991
3年前
13
好久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德国某一个小镇几乎人人都出版过作品,还看过一个冰岛图书馆纪录片,你会碰到某一本书的作者,某个妈妈带着孩子在读书,发现她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歌手,阅读,写作就是吃饭睡觉一样自然的事情啊。
狗生的
3年前
13
推荐大家读赫拉巴尔的小说。
久菜合子_6aP9
3年前
13
听久了八分,有被道长看事情的方式和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现在看新闻,不会像以前那样局限在两性或者是家庭之间,也不会只看片面报道就充满戾气。学会了独立思考,有在成长😊
刘清月
3年前
13
道长一起都好吧,上一期和这一期之间不断刷新看看你有没有更新,从开始的期盼到现在的担心,刚看到屏幕弹出八分,内心安稳下来了,道长肯定好好的。祝安好
HD718981s
3年前
16
50:31 这段真好。先讲明家长和孩子是两个独立个体,来进行沟通和自主判断。而不是“我掌握经济权所以我说啥就是啥”,也不是“我认为动物表演不符合伦理所以严禁孩子去看”… 我其实没想到还有这样一条路。
逍遥津小妖精
3年前
16
余秀华当初不也是被别人不理解嘛
我不跑调
3年前
16
当普通人关心普通人。
Yzhiy
3年前
18
现在的公众号没有豆瓣都找不到素材了
随儿便儿接儿收儿
3年前
18
47:28 我现在在国外修传媒和文化两个专业,今年才大一。在刚开始接触的时候真的感觉到无力,无力是因为我认为世界上是没有什么新闻自由的。我很同意道长的话,学这个专业是可以教我们看世界的方式,看事情的角度。我也越来越认为我以后不会从事这个行业,但是在课程中学到的东西,我可以时时刻刻的运用在生活中。总之,我还是蛮感兴趣的!
Nodoubt
3年前
21
想起日本好多漫画主角都是小人物,都是一点一点变强。好像说这种变化更能有戏剧性,人们更喜欢看这种改变吧。
慧侦啊啊啊
3年前
24
09年考上二本也很厉害了!
爆爷
3年前
32
我来贴个链接!今天刚好关注这个,顺带看了几篇文章。 谷雨实验室【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5bjMfqgqEZNGr8ZHaRzGuA 澎湃思想市场https://mp.weixin.qq.com/s/lWush-rSRqZ7INmyUbYtAA 押沙龙https://mp.weixin.qq.com/s/09vO_f5GgfVCIjltMSj7qQ 无隅 https://mp.weixin.qq.com/s/PBEchUjkNvPOyzTZHeXxUA
小狗的小狗
3年前
37
因为小人物的逆袭能让这世界的大部分人觉得:自己也还有希望。
是大F
3年前
55
听道长讲农民工读哲学这件事,又看了谷雨那篇文章。因为开头以及后面时不时把大量笔墨放在农民工这个身份上,其实他也是二本数学系,只是后来沉迷哲学退学了。说实话,如果他愿意,他也可以当个普通文职甚至也可以进996大厂,如果他愿意的话。一个大学毕业生和一个大学退学生其实很多相差不大的,甚至我觉得初高中辍学后如果继续保持自学和阅读习惯等,和大学生也差不多,也能做很多现在大学生的工作。 但因为文章的描述,特别放大农民工这个身份,所以读哲学显得不太正常。其实就是一个大学辍学有学习和求知能力,目前选了一个农民工的工作,但他实际在大学就已经沉迷哲学了。如果他下份工作选文字工作、互联网运营编辑、销售市场等工作,其实就没有这种反差感了。还是大家把农民工这个阶级特别固化了,还是那种刻板印象——还是那种卖苦力没知识的体力劳动者。 可是其实想想,现在很多快递员、外卖员、农民工、月嫂、摆路边摊等等很多被国家都定义为“低端人口”的职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那么当大学生选择这些职业时,是不是也被视为阶级向下、没有出息、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不正常的事情呢。说到底,还是先把人当人,农民工读哲学、大学生做外卖员就是一种选择,不要把职业和阶级这么固化,还有就是为啥不想想人家为啥选择这样呢,但凡环境和资源更理想一点,就没有这么多不正常的选择和例子了。
楚田水月
3年前
60
听到他我想起《月亮与六便士》,我觉得他对知识的热忱实在让人感动。哲学来源生活,有对少人能真正活过,知识的流动不应被阶级限制。再者现在感觉人们没有耐心去认识一个人,了解一段故事,所以总爱给人贴上标签,就以为可以概括一个人的一生,实际上隔了笔墨,又从文字中知多少,不要给人太多期待,也不要小瞧任何一个人。
是大F
3年前
71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中,提到了因写作而引起关注的育儿嫂范雨素,一夕之间成名。范雨素在自己的一篇散文里解释到自己之所以不喜欢接受采访,是“不想当猴子”。 书中有一段北大文学博士张慧瑜说的话: “工人写作容易引发关注,有其自身具有的猎奇性质和人们的歧视成分。就像范雨素说的,工人会写作就好像猴子会骑自行车。她说她不想当猴子。” 书中还有这句话: “写作是一种基本权利,理应属于所有人。我想起陈年喜的诗歌,使人印象最深的并非控诉,他笔下的‘我’不是一个自我矮化的打工者,而是——渴盼自由、情感和尊严的人。”
你的宝藏
3年前
139
今天听道长的播客,有一个高三学生问,自己一直想从事新闻行业,但觉得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很大。不知道怎么办。没有听完这个节目,我的车就拐到中山东路,然后就到单位了。自觉停车,给保安看行程码,抬杆,我于是进了新闻单位。和这位高三的学生不一样,我已经在这个院子很多年了。 我的日常工作,是新闻内容的编辑。抢突发,抢时间,抢流量。所有所谓网络标题党,各种这样那样的套路,我瞟一眼,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以及,我在一次又一次严格的内容审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事尺度,什么是分寸,什么是底限,什么是“不能碰”,以及我自己心里永远有一个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是良心。当然,我和接受这个工作之初,相当渴望流量,还是有很大的心态区别,现在万事云淡风清,以及,有些标题有些内容抢流量的吃相太难看,实在是做不出手。 “在这个院子里很多年了”,后面有很多种接法,但我给自己的转折是“但是,依旧没有入门万一”。这个“门”有很多重。 第一:每个记者和编辑,都有做好内容的本能冲动。在任何人觉得要躲开的时候,新闻工作者第一个想的就是。“我要发稿”。不用干太久以后,第一思维会转变成“能不能发”。所以,当自己是新编辑的时候,想的是,这个内容好,我要!当自己觉得自己是老编辑的时候总会想“这个内容不行,这个内容不合适” 有没有偏差,有没有纠错机制?我的理解是,不可以有偏差,不可以有过错,但如果有错过,错过,就错过了吧。 第二:认知门。那个高三的学生听的节目,我觉得是很好的。至少,他将来会是一个有常识的人。网络舆论场和过去大有不同,从前的话语权在“精英阶层”“知识阶层”。当话语权分散以后,人人都觉得自己是意见领袖。传播者要适应这样的舆论场,但媒体有责任通过内容传播,建立一个较为广泛的共同认知圈层。我们就是干这个的。以及你知道你是干这个的,你的认知在什么层级,心里也必须有数吧? 第三:领导的门。我不和你们开玩笑。这个门是很重要的。我在这个院子里很多年,但依旧没有摸到领导的门,这是一种职业素养的缺失。可能没有人敢这样说,但在体制内,这是一个想做成事情的员工的基本职业素养。领导的站位和资源占有远在你之上。有本事的人,会把领导的安排做好,更有本事的人,会知道领导的目标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领导支持,然后就干。更有本事的人,领导会仔细帮你思考什么样的方案合适你,以及你未来应该如何发展。以上,是从本分到飞速进步的路径。但不是人人都能走好。比如我,我是没本事的人。这是一句真话。我的沟通能力和悟性都不是很高。但我希望那个高三学生,如果可以将来进入新闻单位,最好能娴熟的运用自己的沟通和外交能力,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我看到的不少事例里,这个是可行的。 有一句,必须强调。领导,很重要。以及,领导的见识永远在你之上。这一点,必须牢记在心。怎么对待,怎么相处,那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再说一句肺腑之言,如果,你一直在领导眼睛里,让领导需要做什么就想起你来,这就是你必须锻炼的能力,为了你有一天可以实现你该实现的价值,去做你应该做的事。 然后,扯一扯闲篇吧。 我这一年以来,有一个非常想做的选题,年初给领导发微信请示过,领导当时觉得分量不够,就算了。10月份的时候,我看到采访对象给我发来了兄弟媒体以及电视追着的报道,我心里是非常郁闷的。我觉得这还是我没和领导表达清楚。于是,我思前想后,百转千回了好几天,敲开了领导办公室的门。这是真的,当你们看到一个口若悬河的我时,另一个说话结结巴巴,不知所云的我,你们是想都想不到的。我又一次说了这个选题,以及给出了一些方向,陈述了利弊。领导答应了,并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远大的目标。但这个答应了以后还有很多下文,需要去做。 当然,我觉得也可能是随便一说,就看我能不能把这一说落实到事情上了。出来的时候,我咬了咬牙。就算画了一个饼,我也要把它变成面粉捏的。这个谈话的副产品,是我给今年的一个活动邀请一个相关的嘉宾。我心里有一位学者的人选。但在学术界的思维逻辑里,还有很多的考量。我知道,我请别的学者,可能人家会答应,但我执着邀请的这位,我觉得是真的学者。 舞台之上,沽名钓誉者众,但我不想为之作伥。 老记者们做内容会有很多思考维度,而我现在努力传播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初心,那就是“这么好的东西,应该被人知道”。我在这个院子工作很多年了,有很多门,我依然不能入其万一,但有一个门,我十分执着,这扇门说虚了是情怀;说实了,是“我生命的意义” 以上。 2021年11月25日 午间喧嚣的办公室
wekind
3年前
171
道长呀 虽然是化名 但那个是陈直 不是陈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