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录制于2025年2月9日,上海

**本期完整版95分钟,烦请移步「关雅荻·刹极9秒」专辑订阅收听,感谢支持



本期主要内容:


2025年2月9日,资深电影人、"狂喜播客节"创始人关雅荻在上海举办《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影交流活动。这场持续95分钟的深度对谈,既是对春节档现象级影片的文本解读,更是一场关于中国电影产业变革、文化技术跃迁与社会共识形成的跨界思辨。


关雅荻以"系统性的文化技术跃迁"为切入点,将《哪吒之魔童闹海》置于更宏大的时代坐标中观察。他指出,该片与《流浪地球》系列、游戏《黑神话:悟空》、人工智能DeepSeek共同构成了中国在文化科技复合创新领域的突破。通过对比1979年经典动画《哪吒闹海》,关雅荻强调新版对传统神话的解构更具现代性——将"反父权"叙事升级为"反战、反纳粹"的普世价值表达,其票房突破百亿的本质是"14亿人文化共识的货币化度量"。他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已进入“系统性跃迁”阶段,即从单纯的制造大国转向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体。


影片依托虚幻引擎等国际技术工具,却以纯东方叙事构建世界观,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这种“用全球视野建立标准,从本土需求出发”的创作逻辑,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路径。此外,关雅荻将哪吒系列与《流浪地球》《黑神话:悟空》及国产AI项目DeepSeek并列,强调这些作品共同体现了中国新一代创作者的理想主义与创新精神,其背后是“需求驱动创新”的底层逻辑——无论是电影观众的集体情感共鸣,还是AI技术突破算力限制的算法优化,均源自对真实需求的深度回应。


对于电影行业的未来,关雅荻指出全球电影人正面临“叙事迷茫”。好莱坞依赖的神话学理论逐渐失效,中国电影虽以新主流类型片打开市场,但仍需探索更具普世价值的叙事框架。他引用李安、贾樟柯等导演对技术冲击与创作困境的反思,认为电影的本质是“集体想象的虚构共同体”,而当下中国电影通过东方神话的现代化改编,正在构建新的文化共识。例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反战、反阶级压迫的主题,以及哪吒与敖丙从对立到协作的叙事,传递了“和而不同”的价值观,这与西方超级英雄片的个人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在观众互动环节,多位参与者从不同角度分享了观影体验与行业观察。一位观众指出,影片虽技术精湛且情感充沛,但过高的票房预期可能导致实际观影体验的落差。他提到,电影中“考编修仙”的情节引发广泛共鸣,折射出普通人对阶级流动的焦虑,这种集体情绪成为票房爆发的重要推力。另一位观众则关注影片的全球化潜力,认为《哪吒》与《黑神话:悟空》通过东方美学与游戏化叙事,正在改写海外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但文化差异与发行壁垒仍是挑战。

技术层面成为讨论焦点。有观众提到,影片采用虚幻引擎与体积视频扫描等前沿技术,其制作流程已接近“数字孪生”的工业化标准。关雅荻补充称,中国电影工业正从“闭门造车”转向开放协作,如《封神》系列尝试用体积视频技术优化特效,虽因放映条件差异引发争议,但仍体现了技术探索的勇气。对于AI与电影的关系,多位观众认为DeepSeek的开源模式与“需求驱动创新”理念,与电影行业的创作逻辑不谋而合——二者均强调在限制中寻找突破,例如用算法弥补算力不足,或用类型融合应对审查压力。但AI可能带来的失业潮与伦理问题,也引发了对人文思考必要性的担忧。


市场生态与创作自由是另一热议话题。一名观众以陈思诚、郭帆等导演为例,指出非科班出身的创作者正打破行业壁垒,草根背景与跨界思维为电影注入活力。关雅荻则认为,中国需要更多“工业型导演”,在保证商业稳定性的同时提升艺术表达,而当前行业的核心矛盾在于“观众审美增速远超创作进步”。他呼吁政策层面给予更大自由度,例如推动分级制度,使创作者能更灵活地回应观众需求。此外,春节档的“虹吸效应”引发反思。有观众指出,《哪吒》的票房奇迹部分源于市场真空,若未来行业过度依赖“超级头部”,可能导致中小成本影片生存空间萎缩,反而不利于生态健康。


关于电影的文化意义,现场观点呈现多元碰撞。一名观众将《哪吒》定义为“反法西斯寓言”,认为影片通过揭露权力虚伪与战争危害,传递了反压迫的普世价值。另一名观众则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切入,指出影片通过“私欲转化为协作体系”的叙事,呼应了人类文明的本质——即通过虚构规则建立共同体。关雅荻进一步延伸,认为当下全球正处于“神话失效”的十字路口,中国电影若能以东方哲学重构叙事,或将成为新意识形态的载体。例如,《流浪地球》的“愚公移山”精神与《哪吒》的“逆天改命”,均是对传统神话的现代化转译,其内核超越了民族主义,指向人类共同的生存命题。


活动尾声,关雅荻以“文科复兴”的呼吁收束讨论。他认为,AI技术的爆发性发展暴露了人文思考的匮乏,未来需重新审视启蒙运动以来的单一维度,从更古老的东西方哲学中寻找答案。无论是电影创作还是技术应用,核心都在于“赋予行动意义的能力”——这正是人类区别于AI的本质。正如《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技术与叙事的融合,让观众在娱乐中触及深层思考,未来的文化产品需在商业成功与精神价值间找到平衡,方能在全球叙事中占据一席之地。


整场对谈始终围绕"系统跃迁"的核心命题展开,从电影文本延展至技术哲学、代际文化、产业变革等多重维度。关雅荻在总结中勾勒出清晰的演进路径:本土需求驱动创新,全球视野建立标准,制造能力支撑表达。当14亿人的文化共识通过银幕具象化,中国正在为人类文明贡献新的叙事范式——这既是电影行业的破局之战,更是文明形态的升级实验。正如观众在交流中形成的共识:当技术理想主义遇见文化自觉,中国故事的世界性表达似乎已然找到破壁之道。



时间轴:


00:06 关雅荻首次使用定帧图话题引入,分享《哪吒》观影体验
00:36 提出文化技术复合创新概念(流浪地球/黑神话/DeepSeek/哪吒)
01:12 定义"系统性文化技术跃迁"概念
02:32 阐述人类文明本质:协作体系与抽象规则构建
05:07 提出"百亿票房=14亿人文化共识货币化度量"
07:03 对比中国电影票房发展史(战狼2/李焕英/流浪地球)
09:35 分析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的文化技术跃迁
11:13 揭秘《封神2》体积视频技术应用
15:19 探讨AI技术对电影创作的影响
16:18 提出全球电影行业"叙事迷茫"论
20:39 定义《哪吒》为"反纳粹电影"新解读
25:08 指出中国电影工业化三大矛盾(产能/质量/放映)
27:11 揭示80后创作者技术理想主义特征
30:27 观众发言:虚拟载体与情感投射理论
37:30 观众发言:春节档虹吸效应与文化折扣现象


**本期完整版95分钟,以上内容烦请移步「关雅荻·刹极9秒」专辑订阅收听,感谢支持





43:27 观众发言:考编修仙情节的跨代际共鸣
54:38 观众发言:工业美学与叙事逻辑辩证分析
01:06:11 观众发言:非科班创作与AI普惠性关联
01:14:40 观众发言:中国电影工业化超越漫威体系
01:25:03 观众发言:简单叙事与复杂技术辩证关系
01:30:43 关雅荻总结:本土需求+全球标准+制造能力=文化跃迁



————————————————————


关于【开放对话】
【开放对话】是由电影人、户外极限运动爱好者关雅荻发起的一档长对话视频播客,希望能在这里聚集更多“真诚睿智、活出勇气、向死而生”的对话,因为「时代越碎片化,我们越需要完整的灵魂」。

介绍几个新专辑:
【狂喜播客节】:狂喜播客节相关内容专辑
【关雅荻·刹极9秒】:所有单集付费内容的合辑
【关雅荻·吾爱西尼马】:「狂+观影会」现场播客自留地
【关雅荻·开放对话番外】:没那么严肃的不同世代、年龄、背景、专业的对话
【关雅荻对话《封神三部曲》】:电影《封神三部曲》幕后主创系列对话(付费专辑)
【关雅荻·中国电影2020-29】:个人视角通过对话构建出的中国电影创作编年史


订阅收看/收听:
微博、B站、视频号、小红书、知乎、西瓜视频、抖音、快手
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Podcast、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商务合作找到我:
全网社交媒体请搜索「关雅荻」给我发私信
或者邮箱:[email protected]
或者微信:kaifangduihua(有事请直接留言)


「生活就是一场冒险」



主播...
关雅荻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