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17分钟
播放:
1.04万
发布:
5个月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藏”是一种不怎么被单独提及的重要心理功能,但与“藏”有关的心理功能或许能影响一个人成年后健康使用各种资源的能力。聊聊在儿童心理治疗室里看到的形形色色与“藏”有关的心理发展阻碍,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养育者可以如何支持他们发展与“藏”有关的健康功能。
顺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呀:)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芯芯爱生活
5个月前 河北
23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当你步入社会的时候,你到了某种沉淀布局扎根不到位的情况下,一定不要去多去做大事件,大发守一定要学会藏起来去沉淀自己的基本功。
鼠_鼠
5个月前 河北
16
07:23 人的一生演绎着生死闭环,也追求者因果闭环和施受闭环(类似于阴阳合和),当某个闭环难以达成或缺口很大时,便会在那个上面格外用力。 有的人可以很轻松的施受,而有些人则不是难受便是难施(不能舍),当不能受时,便追求成为纯粹的施者,反之亦然。有的人也种也收,有的人有心种因无力收果,……。生死是也是如此,有畏死也有畏生,有贪生也有求死,而只有接纳生死才能更平静的生活。
那年夏天的星空
5个月前 山东
15
34岁,还没有孩子的我,很喜欢听艺家的博客。养育孩子之前,先养育自己一下吧。如果以后还有机会,想做一个有点儿知识储备的妈妈,而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妈妈。
大聪明小年
5个月前 四川
15
藏——秘密的边界;贡献自己资源的前提是确保自己还有足够的资源,这不叫自私,要把资源用起来;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
芒小菓
5个月前 山东
12
17:06 现在看到一些晒娃博主也是觉得对孩子的隐私缺乏尊重
芒小菓
5个月前 山东
9
10:36 现实是很多家长会偷看孩子日记,带锁的日记本尤其是要撬开来看的。锁门也是不允许的,会被一脚踹开。
Miner_62
5个月前 广东
7
16:58 朋友圈发照片这个例子我家就经历过。过年前把孩子写的毛笔字“福”以及她的照片发朋友圈了。我本以为这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没想到孩子知道的情绪是即开心又担心的。她会觉得我没有经过她的同意就把她的东西发出去很不好。每个人站在的角度都不一样。 就这件事情之后,如果我要发孩子的照片以及手工制作时,我都会跟孩子商量一下,如果她不愿意的话,那我也会尊重她的选择。
_银
5个月前 江苏
7
假如什么秘密都保持不了,就会体验到自己仿佛不存在的感觉
大明湖畔的夏雨喵
5个月前 陕西
6
00:20 艺家老师,你的声音太让人舒服了,刚好我现在是身体很累,脑子觉得空虚的状态,你的声音让我一下子愉悦起来了🥹🥹🥹🥹谢谢你~~~
MoMo宇宙
5个月前 河南
5
09:05 ……都将近30了才意识到要“藏”,仿佛已经成年的原始人去上小学
鼠_鼠
5个月前 河北
3
当一个人命运的圆盘压覆在因果施受的对称轴上时,他应该是个会藏的人,因为一部分对称的能量可以在内心平衡存在,而命运偏处一侧的人,或是不能藏,或是不能表。而那种自身无法平衡一部分能量的人,只能成为一个不平衡的大环境的依附者,离开便会枯萎死去。 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家庭都是偏索取者,生了个孩子,被养成了纯粹的付出者,那他便只能在一刻不停的付出里感受到存在。享受不到要和争取的感觉。而且一旦到了一个更健康的环境里,反而可能非常不适应。被溺爱的孩子丝毫不懂付出也如此。 这种偏颇,也会让一个人无法获得对位视角,故而难以和人处,不能真正的共情……心理不健康。
夏风_j9pJ
5个月前 辽宁
3
不知道有没有八零后的小伙伴小时候玩过“埋花窖”的游戏,我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这个游戏,就是挖个坑放些漂亮的糖纸或者小玩具,然后在上面放一块玻璃,埋上过一段时间再来挖出来,前些天还和孩子说到了自己小时候玩的这个游戏,现在想来这个游戏确实有他存在的意义呀,改天带孩子也玩一下
尽兴hc
5个月前 陕西
3
15:20 太藏的人便秘型人怎么办
Aery
5个月前 北京
2
想问个问题。我的女儿从很小的时候好像两三岁时吧,直到8岁了,如果她在做什么不想我们知道的事情,就会对我们说,妈妈/爸爸别过来或者妈妈/爸爸不能看。(这事情可能是大人不允许的,也可能只是单纯不想打人知道)然后发现朋友家差不多大的儿子也是这样,但她家的弟弟很小开始,就是直接自己悄悄地搞完了,不会像哥哥姐姐这样有个掩耳盗铃的动作。想问这是为什么呢?
百变小馨
5个月前 江西
1
联系起个人的成长经历,想到两点:一方面不会“藏”,不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另一方面很会“藏”,或者说很想“藏”,放在隐秘角落的日记本,地铁上调低暗度的手机屏幕…
HD765563t
5个月前 丹麦
1
我以前就是属于供养者类型的,只要大家开心,我会毫无底线的去奉献情绪价值和金钱价值。现在学会了收回来这个动作。艺家每次听你的播客都有新的收获,很小的一个话题也能引出背后的深意。四两拨千斤👍
LinsterJ
5个月前 未知
1
16:51 请问几岁问比较合适
emmme
5个月前 未知
1
03:03 Out of sight, in my mind.
熊小灵
5个月前 广东
1
家中有一位亲戚的表现简直和艺家说的一摸一样,小时候并未被很好的照顾,长大之后却成了一个"无私"的供给者,却不会懂的要先照顾好自己。有时候觉得她很可怜,如何才能让她意识到这个问题呢?还是说这是长久的心理创伤,很难轻易改变?
一樹君
3个月前 广东
0
客体永存性,让我想到存在感。感知、确认依恋对象存在的能力,还有感知、确认自己存在的能力,也许也跟「藏」的能力有关系? 而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会引起死亡焦虑,这又让我想起艺家讲睡眠障碍那期,你说睡眠障碍的核心是感知不到自己的存在感。 刷存在感的方式有很多,高频率发社交媒体,没有边界地向所有人开放,高频率在社群活跃,回应每一个人、每一个问题,无条件付出到耗竭自己……还有自伤行为等。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