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邪恶,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难清晰定义的概念之一。人类探讨何为邪恶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便从神学角度探索了“恶”的起源;二战之后,汉娜·阿伦关于“恶之平庸”的论述在学界引发巨大争议。从社会事件中频频发生的残暴恶举,到战争时期令人瞠目结舌的反人类暴行,再到互联网时代的网络暴力和匿名攻击。邪恶与普通人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但又如此之近。
《恶人:普通人为何变成恶魔》的作者在书中通过访谈,记录下了侵华日军的骇人自白,还原了普通人逐步沦为恶魔时的心路历程,藉由哲学、文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对“恶”的思考,分析其背后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我们要如何应对仍在不断发生的暴力事件,要怎样才能不犯下重复的错误?知识能否解答人性中的晦暗面向?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否近在咫尺?
本期Naive咖啡馆邀请到了燕京书评主编萧轶,理想国编辑张璇硕、EG,和大家聊聊“恶”。
本期嘉宾:
萧轶,《燕京书评》主编(个人公众号「手纸」,ID:shouzhi2020)
张璇硕,理想国译著馆编辑
EG,理想国译著馆编辑
本期你将听到:
4:15《恶人》不分章节,不下结论,作者在“如果...可能...但是...”式的书写中不断地反思、推翻自己
8:59 当我们讨论“恶”的时候,必然会面临的悖论:邪恶既是恶魔和他者,又是平庸和寻常的/我们是自由和具备自主能力的,同时又是环境的产物
12:06 纳粹高阶军官艾希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阿伦特所谓“恶之平庸”真的经得起推敲吗?
19:07 为什么说“恶”往往和“爱”相联系?人们会为了保护同袍去血刃敌人
23:09 “恶”的美学分析:纳粹、种族净化、瓦格纳、未来主义、为天皇而死的崇高感
30:05 “恶”的技术性阐释:恶行与共情能力有什么关系?“零度共情”必然产生恶人吗?
36:27 回望二十世纪的残暴时,我们得回到叙事,集体化纪念是遗忘,是对个体的抛弃,对记忆的清算
38:35 怎样理解加害者的“自白”?如果这对他们起着某种拯救作用,我们又该怎样呈现它?
41:00 高度性别化的“恶”与“恶人”:战争为何总伴随着对女性的强暴?
53:41 如何在作者极富文学性的书写中,进行一场和“恶人”的零距离冒险
推荐书目:
《恶人:普通人为何变成恶魔》 詹姆斯·道斯
《恶的科学:论共情与残酷行为的起源》 西蒙·巴伦-科恩
《奥斯维辛:一部历史》 劳伦斯·里斯
《耶路撒冷之前的艾希曼:平庸面具下的大屠杀刽子手》贝蒂娜·施汤内特
《日本之镜:日本文化中的英雄与恶人》伊恩·布鲁玛
主持:
郝汉
节目编辑:
郝汉
后期制作:
崔旭蕾
管薇
配乐:
大悲咒-印能法师
Bossa Antigua-Paul Desmond
互动:
在微博话题#Naive咖啡馆#说出你的想法,或前往微信公众号「Naive咖啡馆」留言
联络我们:
[email protected]
声明:
本节目由文化品牌「理想国imaginist」出品,内容涉及观点仅表示个人立场,欢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
主播...

hyl_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TOLUKO
2年前
加拿大
0
推荐剧集《绝命毒师》称得上是一种艺术了
皮卡丘本丘
3年前
0
说得很好,但是这个录音质量实在是

Sansii
4年前
0
51:42这表明这些人的反抗能力需要学习 而不是他们的人性需要学习 (重复Milgram实验)

Sansii
4年前
0
47:13书里面也提到一句话,就是他说他讲这三个慰安妇的故事,与其说是男人对女人做了什么,不如说是战争对这些男性做了什么。
他有一句话就是,父权社会中的男孩必须做的心理工作是,内化一种稳定的男性气质,并且回避自己的女性气质。这些男性在施暴的时候其实是杀死了自己的内在女孩。
它是一套父权社会的逻辑教导你的东西。这样的一个因素促使出来的一种系统性的暴行。它本质上是跟暴力相联系,欲望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

Cl3ment
4年前
0
04:00 这个时间点附近的声音有点破音

joy是谁
4年前
0
这期讲得好拉杂,没有主线,但感觉每句话都不由人反思好久。

鬼鬼夭
4年前
1
我想说同为看理想的博客频道,这个为什么水准总是和其他品牌差距那么大,不管是主播的口条还是嘉宾。。。

Sansii
4年前
1
40:09提到了「大屠杀」这个词,有一个受害者曾经表示自己是非常讨厌大屠杀这个词,因为它把太多凌乱的东西用一个干净的词掩盖了。也包括通过这个加工以后大家好像觉得我们已经纪念过了,这个事情可以理所当然地过去了。
这个思路极端化下来,我们如果做任何概念化都是在简化真相的话,那其实叙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叙述都是抽象跟概念化的。这个是很典型的黑格尔式的困难。
-宁安安
4年前
1
这集太好了,一个问题的关键不在这个问题本身,而在于它拓展延续下来的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思...让恶的这个概念延续到了很宽的地步,历史的领域以及在被采访的这些资料里都太需要这样连接在一起去反思了,关于艾希曼这个人的视角之前在阿伦特的那本书里看的时候一直很有共鸣,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对作者本身写这份材料时就是做了很多个人情感上的反思有关系,但是她关注到的点真的太细腻了,也让人想到自己的感受...以及联想到身边的很多社会性的事件,甚至重新思考很多社会个体被忽略,历史被忽略带给现代社会的困境,像《我们与恶的距离》剧里的这种关注也格外难得,即使他们很多都没有给出答案...
普通晨ha
4年前
1
44:51 这一期真的既深度又悚然
劉有點方jpg
4年前
1
46:20 这个太可怕了……

vanillalala
4年前
1
哇!更新了!!!我倍速播放时候迷惑了,女嘉宾声音好像文化有限的主播超哥!!!
子了
4年前
1
沙发🛋️
劉有點方jpg
4年前
2
08:21 “如何让极度私人的创伤兼容于毫无怜悯之心的公共空间…”
宁一更
4年前
2
推荐书目可以再加一本《平常的恶》
劉有點方jpg
4年前
3
24:38 “一方面不要过度自信,但在有限之中,又必须要做决断…”

paulette
4年前
3
还没有开始听,但是我很开心能在这个时间节点收到这条博客的推送,因为在两天前,这个主题对我来说只是一条社会性思考,但是在我当下的生活中我希望有人能带着我思考,强势的给我一些指导和答案。
HD130439c
4年前
4
07:46 加缪談過民主與謙遜,胡適談過容忍與自由,果然之前想做比較研究的方向是沒錯的[苦涩]我什麼時候才能有心力讀書,給蕭老師打call[苦涩]

-梁爽
4年前
4
很巧,昨天逛书店的时候找到了阿伦特的这本《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在多抓鱼上订阅的《人的境况》也到了,这两本都很切今天的节目。听完后想起哈内克的《白丝带》,里面的孩子不就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和环境中培育出来的不自觉不自知的恶的平庸的么...时代和环境这个教育皿真的太强大了....

wangzhy
4年前
5
27:51 对远方的苦难感知 同时也存在近区域的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