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加急加更
主播:
Aki (常年重金观看国产电影工伤理赔不能)
lava(2040金棕榈得主)
剪辑:西红柿番茄
内容后期:lava
文案:lava Aki
时间轴:
00:00~01:29:信息介绍
01:29~03:37:打分环节
03:37~04:44:优缺点讨论
04:44~25:21:谈cult片现状的原因
25:21~42:57:葛维塔和福茂交交杯,柯南伯格卡朋特徒伤悲
提及影片:
《芭比》《可怜的东西》
《圣鹿之死》《宠儿》
《从二十一世纪安全撤离》《梦之安魂曲》
《闪灵》《2001:太空漫游》
《乌鸦》《无主之地》
《长腿》
《灭世男孩》
《凶兆前传》
《嗜血芭蕾》
《血爱成河》
《祭屋出租》
《感恩节》
《X》《珀尔》《马克辛》
《小丑》
《钛》
《瑞格和莫蒂》
《变蝇人》《欲望号快车》
《科学怪人》
《裹尸布》
《未来罪行》《裸体午餐》
《诗无尽头》《圣山》
《咒》
《伯德小姐》《小妇人》
《方形》《悲情三角》
《辩护人》《熔炉》
《底特律》《猎杀本拉登》《拆弹部队》
《撞车》《月光男孩》
《复仇战姬》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一般路过听众
8个月前
中国香港
3
听之前先看评论区有打分以为是给电影的就先评了,所以才选了三星。
我没想到这期80分钟,还是影评本身只占四分之一左右剩下都是观点和情绪的节目,除了我不了解的部分,其他观点要么我自己本身也这么想过,要么对此感到认同。
我是可以接受为了让电影叙事下去所以有科幻逻辑问题(听到对于继承记忆这个地方的吐槽简直复刻前几天我朋友刚看完这个电影的观后感,逻辑原理上的漏洞导致他觉得这电影都没啥值得上价值的意义),除此之外对电影的批评,包括什么很土的过场,搞笑的血浆都同意。虽然我没看过复仇战姬,但我能Get到把这两部电影对比的用意,某种物质对男性而言完全可以当作类型爽片来看而没有一丝刺痛感。
至于外延环节……听得出Lava这番话是很真诚的,如果粉丝数再多一两个零可能就真不好这么直言了😂也正是这份先发言引出后面这场精彩的讨论。lava的一些观点同样是我的想法,Akii的“找补”又是我另一方面去制衡前者的角度,这场讨论就像是心理活动具象化说了……我和Lava有相同对女性创作和女性表达的期待,不过我对于创作套路的看法更倾向于Akii。男女既有不同的视角,也有共同的人性,有些结构和爽点是不分性别的。但从男性被外星怪物虐杀,到男性被女性反杀,这就是一种进步。
不过我觉得女性叙事不能和西部片这种类型电影比,这是关乎于世界一半人口的东西,不应该过时只会不断更新。虽然我知道这里想表达得是现阶段女性主义作为卖点和话题,吸引了很高关注。但比起“过了这村没有这店”,更希望是作为一种开始。对于在常规套路里填充女性情节,我反而是想看更多,它不够创新,但它高效。让女性主义不局限在打了女性叙事标签的电影里,不只在女性群体(甚至还不够下沉)里激荡情绪。当女性议题不再是热潮后,女性色彩依旧能稳定自然地出现在各类型套路里,更有效的传播,最终常态化,和男性色彩平分秋色。

马里纳亚土豆
8个月前
北京
3
这评论区脏得我都不想听了
Z_hcC0
8个月前
上海
3
仅就提一个小小的意见,为什么反对使用“处女作”这个词,是因为“处女”这个概念本身就起源于对女性的贞操要求,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在当今都是十分过时的,改成“首作”并不等同于“大笨蛋”改成“傻根”,因为“首作”是一个中性词。如果要评判女性相关的电影的话这点意识还是要跟得上的吧

23-X型
8个月前
安徽
1
😃
曼蒂2018
8个月前
山东
1
这部电影根本不是个高概念,也不是科幻片,他是个象征主义,然后主打的b级片的感官刺激。
Isaac1
8个月前
江苏
0
太爆了,昨晚睡觉听都给我吓醒了

Dr-SL-文和
7个月前
北京
0
骂的真是听的我好爽哈哈哈哈

美丽坚果墙
7个月前
陕西
0
1
HD60763z
8个月前
广东
0
爱听,多录!

猎人的一年
6个月前
浙江
0
06:22 可是我觉得不共享意识,容貌不一样才是酷的一点

Aileeen
8个月前
河北
0
赶上这期节目里主播让给节目打分,索性聊聊我对节目的看法。单就这期节目而言,我觉得二位的讨论非常精彩,虽然涉及到性别议题、性别创作观的观点并不完全认同,但是在目前评论环境里也确实需要一些更个人的、主观的观点表达。如果能有非男性嘉宾参与,并且lava依然保持自己的观点不受干扰,那可能讨论的内容会更精彩。
再者,二位提到了“波米”的节目,波米早期的直男观点也是层出不穷,一些“直男性用词”也沿用至今,但是之所以受大家认可,还是因为其独立勇敢真实的个人观点,以及极具魅力的个人语言风格。每个性别一定有各自的局限性,当你有更强大的优点足够吸引听众,局限性也就被打破了。我想,很多直男向的电影同样可以吸引不同性别的影迷,就是这个道理。
想到一点,我不喜欢目前很多播客一旦涉及到女性电影,非女性嘉宾就不敢参与的现状,这种不参与也是一种性别责任的逃避,作为构建性别结构的一环,恰恰需要参与讨论,哪怕被当做反面典型,被批判的过程也是有必要呈现的。嘉宾准备节目的过程,也一定会让其本人更多元的思考审视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这种过程,对评论者个人的成长应该也很有帮助。当然,前提是嘉宾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董强那种除外。
从目前我对“镜面计划”的听感来讲,我觉得非常有独立性和“敢说”的特质,希望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听众一旦听一个播客久了,对主播也就有了更高的期待,也会发现主播的成长和变化,所以希望“镜面计划”的主播们可以继续进步,越来越优秀。
说回这期的片子,没提《霓虹恶魔》我还挺意外的,从我个人观感来说,我觉得《霓虹恶魔》明显高于《某种物质》一个档次。《某种物质》让我最不满足的是一个A级高概念走向B级套路化的偷懒式拍法,最后完全是概念懒得圆,套路懒得变,粗糙到只能用宣泄收尾,砸烂了影迷的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