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物质为表现对象,对其进行艺术处理和展示的一种影视艺术形式,以表现真实为本质,用现实引发人们对影视艺术形式的思考。这部纪录片的核心是真相。

今天我们来聊一部2021年九月上映的一部纪录片,2019年5月,几十位作家来到山西汾阳的一个小村庄,在这里谈论乡村与城市,文学与现实。影片以此为序曲,交响乐般的以18个章节讲述出1949年以来的中国往事与变迁。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三位作家贾平凹、余华、梁鸿成为影片最重要的叙述者,他们与已故作家马烽的女儿一起,重新注释了社会变迁中的个人与家庭,个人与理想。成为一部跨度长达70年的中国心灵史。电影从第一手材料出发,充满动人的隽语。在文学、历史、人生之间,建立起紧密的关联。说了这几句大家就可能马上知道这是哪部电影了,是的这是一部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
读完上面的推广语,再加上贾樟柯指导,这时大家应该想这部影片到底应该怎样拍摄,如此宏大的主体又将如何体现。
但是当我们打开影片,开始观看的时候,原本意味的深刻和论述都成为了一锅清水煮白菜。

电影以老年人开始,历史也就从老迈的人在饭堂打饭开始。
马锋的女儿,讲述了自己的父亲怎样成为别人眼中的人才,讲述了一个干部的平生,讲了很久我才发现发现,原来文学和农民根本没有联系。这也是个事实,在一家人坐着包饺子的时候女主人说:听说是个作家,不知道原来是个大作家。这样的展现我觉得很有意思,感觉很讽刺,乡土文学是作家本身的情节而已。血地也只是作家的血地,那么文化只是没文化中的一面飘在很高很高旗杆上的旗子而已。他女儿说我们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农民是有文化的,大约读书写字就是有文化。有种很可悲的感觉,事实大概就是可悲的。
接着又是流动的人群,火车、汽车、玩手机的男女。贾科长的固定模式。也许是导演的镜头太过深沉,眼前的人茫然而疲惫。似乎生活所带来的就是漂泊与漂泊。至于为什么漂泊大家应该也是心知肚明的。在我们国家工人有两种,一种是工厂的工人,一种是农民工,其实让人觉得难受的便是农民工,我们说民主讲平等,可是在冠名上却把这标注的很清晰,很明确。这里我不用说大家也会知道到底意味这什么,如果他们是建筑工人他们就是工人,其他工人也是工人。我们在社会中行走,在我们的心中、眼中有多少人对他们充满了鄙夷,但其实谁又能比谁好到哪里。人家家里有荒废的一亩三分地,你奋斗了一生不过是为了在城市中买几十平的一个鸟窝。这是题外话。只是说到了农民就想到了农民工,想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定位。想到了文学到底给千千万万的农民带来了什么。或者他们与文学到底应该怎样产生联系。再或者说为什么没有联系!其实现实问题千千万。
贾平凹的探讨从他和他女儿的对话开始,他女儿说要出版第二本诗集了,他说:“首先要生活,做个好妻子,做个好人,其次才是写诗”看似血地的确长出了麦子。不仅长出了麦子还长出了品商洛白茶的惬意。接着就是对于苦难的回忆,这次贾平凹的确站在了血地,真诚的讲述自己的曾经的苦难。讲述了自己的大学经历。他再次回乡。但是在贾平凹讲述中他讲到了八十年代,国外的东西开始全面引进,绘画,音乐,文学成为一代人模仿的基础,导演在这里用了一段学习英文的声音,鹦鹉学舌一般。
梁鸿的段落同样在代与代之间展开。在回忆母亲受到病痛折磨时,她几度落泪。但是对于他们的父亲,难道父亲最后的妥协,才是他们原谅的根本吗,所以梁鸿到底要讲什么,难道导演要说的是经历过、见识过、扎根在心中的痛才能成为文学的土壤,你从没有理解过,只是被时间磨平了棱角怎么算的上是挣扎?文学大概就是反思,将自己的痛和伤加上流光,告诉别人,什么叫善良。他儿子嘴里说出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电影最后,梁鸿儿子被要求面对镜头说一段河南话。这堪称全片最让人尴尬的片段。男孩说他的理想是做物理学家是真诚的,孩子说河南话忘干净,外面有人说:努力一下,到底什么是乡?说了河南话,就是有根的人了,孩子说吧。或者潜台词是我在挖你的DNA。贾樟柯现场教育孩子不要忘本。
理解好一点大概导演要说的是乡就是你常年在那里吃饭喝水的地方。
我比较喜欢余华的讲述,大家可以把余华这部分单看一下,余华讲述了一本没头没尾的书,核对一张有批评性内容的女同学的纸条的隐藏内容,余华讲了细腻的感情会对文学造成的影响,事情可能只是情感的载体,但感情可以演化出无数的故事。我喜欢余华。因为余华是真实的,他只是一个怀揣着简单单纯的愿望的少年,只是想一次又一次游的更远,

敦促他一直游,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也仅仅只是那个少年的那个单纯的愿望。
回首往事或者怀念故乡,其实只是在现实里不知所措以后的故作镇静——余华,
影片中贾平凹和梁鸿的表现很造作,在商洛白茶和河南话的展示中,我望见了荒诞。这一纪录片是要重建文学世界,导演一如既往通过镜头展示时代的更迭,在一代人的过往中,乡愁成为了文学的所谓的根,这应该是导演的主题,在探讨乡这个字时,让我们看到了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然后给了一个愁,作为彩蛋,结果,既然是血地,却能在茶室饮茶聊天,结果既是血脉,却生活在北京,供养儿子读人大附中,是呀,愁只是自己心中的梗,别人眼中的情而已。所以文学可能就是一种资本。一种资格。一种可以把海水变成金币的魔法。
这是一部探讨文学的纪录片,但令人发笑的是,我们在电影中找不到文学。这部影片可以叫《一直游游到海水变成金币》这样这部电影看起来更舒服点。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