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园,“一生尝尽酸甜苦辣 终落得如此下场”。
秋园一生都被剥夺了选择权:
孩童时期,不能选择自由的双脚,后来裹过的小脚再也无法支撑自由的灵魂;少女时期,不能选择婚姻,所谓门当户对的背后,是被耽误的一生,曾经读书求学的梦想,被生活中的鸡毛蒜皮消磨殆尽;中年时期,不能选择体面的生活,瘦削的肩膀任劳任怨地扛起家庭的重担,努力活下去,成了她生命中的信仰;老年时期,不能选择自我生命的结局,脑海中始终萦绕着家庭责任,为了子女,她可以默默吞下翻涌而来的苦难。
秋园的苦难,亦是绝大多数生于清末民初的中国女性的苦难。她们一生如浮萍,无法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却要被动地如刀俎上的鱼肉,一声不吭地接受汹涌滔天的苦果。
但是,她们个体生命所散发的力量,将她们塑造成了一棵棵苍天大树:世俗让她们既要对外得体,也要对内贤惠;生活让她们既要在外勤恳务工,也要在家操持家务。她们,反而更像是家中的顶梁柱,但是千百年来鲜有人为之歌颂。
《秋园》这本书,比起有意地渲染、堆砌苦难,它是用近乎白描的方式,记录女性在生活中的身不由己、委曲求全。
女性在历史大浪潮下如浮萍一般“随风飘摇”的一生,或许并不如家喻户晓的英雄事迹那般波澜壮阔,但是也该被人们记住和时刻回忆——因为,正是这些记忆在警醒我们,生命的根本是什么。
在秋园身上,我们还可以窥见中华文明几经覆灭却延续至今的秘密。通俗而言,便是对“活下去”,有着刻骨的执着和坚持——是千百年来,每当面临家国分崩离析之时,为了整个民族可以“活下去”,千年文脉得以传承,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用血肉破开一道生的希望;也是日复一日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以秋园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为了家人能“活下去”,一次又一次忍受着生活的打击,倔强地昂首地面对命运的不公与苛待。
那是当代年轻人都未曾经过的时代,是战火纷飞,是饿莩载道,是生离死别。那时,人们一生只想着一件事:
“活下去”。
人于历史洪流如蝼蚁,但是人情羁绊、爱恨嗔痴给予了他们抵抗世事变迁、命运不公的勇气。
《秋园》,不只是她的名字,也不只是她的故事。 它让无数被历史浪潮吞没的普通人,在时间的洪流中,拥有姓名;这些颠沛流离的灵魂啊,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地方。
《秋园》中的女性视角,像是给所有苦难都加上了一层柔光镜——本书作者杨本芬,以温柔和慈悲的书写,娓娓道来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坚韧不屈。
—————————————————————————————————————
1:47-3:48 传统纸媒何去何从,乐府文化“向死而生”
4:48-5:30 《秋园》:中国女性在历史大浪潮下如浮萍一般“随风飘摇”、“跌宕起伏”的一生
6:05-7:47 第一种爱情:藏在“牛车堆满了红薯藤”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7:49-10:01 彼时对于“恩爱”的定义 VS 当今定义“恩爱”的标准:过去的“搭伙过日子”是爱情吗
11:40-12:27从“裹脚”变成“不裹脚”,从“清婉”到“清扬”,社会思想革新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留下了印记
13:16-14:25 满春桃的一生,是父权社会下两性关系的不平等造就的悲剧
14:33-17:31 第四对夫妇:裹了脚、但想读书的秋园,和身为国民政府官员、但会教秋园读书的仁受
17:51-18:29仁受,忍受?为人父,他一辈子窝囊且迂腐;为百姓,他一生善良仁厚
18:38-20:40善意,终以另一种方式,实现了永恒
24:34-25:34 《秋园》之外,惠才和吕医师: 无人教他们如何去爱
26:14-35:25 相亲真会遇到真爱吗?我们期盼的是,世俗标签之外,自由地相爱,和相爱的自由
35:50-42:34 《秋园》的生命力:是用女性独有的温柔,书写着中华文脉几千年来的倔强和坚毅
42:50-46:40 比起迎合潮流,文艺作品是否应该更加“以人为本”
46:59- 49:43 人于历史洪流如蝼蚁,但爱恨嗔痴给予了人们抵抗世事变迁的勇气
49:44-50:37 《秋园》,给予无数被历史浪潮、社会变革吞没的平凡的中国人姓名,让他们颠沛流离的灵魂得以安息
感谢听到这里~
本期书目:《秋园》
—————————————————————————————————————
主播:小白/卡卡
Logo by SallyGallagher
文案&剪辑 by 卡卡
策划 by 小白
统筹by 小白
本期Bgm来源:(来自剪映app音乐素材库)
去松兰山看海—还潮 (片头)
阿嫂看了出眼泪—还潮
日记簿的某一页—还潮
南风吹吹—还潮
旧社会顶穷的人—还潮
今后我无法再吃酒酿圆子—还潮
南塘河春梦—还潮
老江桥的水—还潮
永无尽头的约会—还潮
舟宿渡夏目漱石—还潮
柯桥足浴中心—还潮 (片尾)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