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爱上了阿强,原来阿珍叫做邱立珍,阿强叫做刘炳强”
走出海丰,来到省城广州,迫使五条人自然而然地以一种的特殊的异乡人身份诉说人与故乡和时代的关系。但歌词强烈的叙述性风格,又使得作品不拘泥于宏大叙事🤔抑或伤感迷茫等表层情感抒发,只是一个一个字地拼凑出日常琐碎场景,做走鬼的许昌龙、在阴雨天的烧烤摊上穿着廉价塑料凉鞋的啤酒妹;杀人犯走进沙县小吃点了蒸饺和拌面,吃完付完钱便离开,没头没尾的一个场景,不会也不必追究杀人犯杀人的动机、他是否被绳之以法;货车司机悲伤过度撞上高架桥,因为发现初恋已为人妻。乐评人邹小樱这样形容:“依然是片段化的写作,面目更模糊,但打击又更精准”。
在文学构建的世界里,我们有迟子建笔下流淌着爱恨情仇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有金宇澄用《繁华》绘制出的上海,还有莫言讲述的东北《红高粱》地;而仁科用音乐和文学记录了广东地区经济快发展之外的小人物在日复忙碌与日常潜流下个体生命的诗性飞扬,城中村般顽强地生活在时代的夹缝里,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真实、“声画同步”的华南景象。
在当代内地乐队的世界里,我们听新裤子呐喊《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听野孩子用西北大地的方式打开《竹枝曲》,听痛仰用《再见杰克》“像黄色罗马烟火那样不停地喷发火花”。这些北方乐队饱含着情感或者带着一股追根到底的劲儿,和他们所在的城市性格一样;而五条人只会告诉《伤心的人》“你不要太伤心”,不追问、不解释、不激烈,也跟华南地区不善表达、内敛的城市性格如出一辙。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什么样的地域性格似乎就会滋养出什么样的音乐文化。
从文学到音乐,或者说在五条人的作品里二者本为一体,相互依偎,我们聚焦书中/歌词中符号化的人物却搭配真实细腻情感的矛盾,探讨由此衍生现代艺术的包容性带来的不包容性结果;《通俗小说》既不通俗,也不小说,像一只顽强而内心世界却是一只诗意蝴蝶的广东蟑螂。
1:08-3:09 仁科是谁?
3:09-25:05 为何京圈摇滚乐曾称霸一方?试论摇滚乐的独特性与城市性格的关系。
25:12-46:36 摇滚与生活,热情与希望……摇滚乐队在传达什么?
46:37-69:23 《通俗小说》,一部关于珠三角城中村生活的纪录片
69:40-85:27 从文学中的符号化运用,到现代艺术中的精神内核……是否与当下社会精神价值相关?
85:34-98:00 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摆烂”潮流?
感谢听到这里~
本期书目:《通俗小说》
—————————————————————————————————————
播客栏目介绍:
- 《试试说新语》,本播客通过评说书籍、影视和音乐等文艺作品,以20岁普通人的视角,探讨身边议题。
主播:小白/卡卡/马丁
播客Logo by SallyGallagher
文案&剪辑 by 小白
统筹by 卡卡
本期Bgm来源:(来自剪映app音乐素材库)
晚上好,春天小姐-五条人(片头)
我的头发就是这样吹乱的啊-五条人
有所追求-五条人
深圳的街头-五条人
地球仪-五条人
初恋-五条人
石牌桥-五条人
伤心的人-五条人(片尾)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