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返场介绍
事后返场是由丫仔、708、雪妹共同打造的一档聊天栏目,它是思考,是对话,是日常。我们尝试用语音备忘录的形式把流动的思想固定,并保持对世界的持续性敏感。
世界动荡不安,我们固执地坚守自己的阵地,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我们对于文化、娱乐、社会现象的探讨。发声有限,但我们选择发声,喊叫出来的声音更有力量。对于即将听到节目的你来说,这档新生栏目,很幼稚、很新鲜、很生猛。
此房是我造,欢迎来到事后返场。
📝本期节目介绍
被情绪击中的瞬间像被扔进海里,持续的抑郁是一场溺水,想呼救却无法开口。
我的朋友形容处在抑郁状态的我,「像是一株被压弯的草,却没有任何回弹的能力」。
台湾作家林奕含在她的婚礼致辞里说,“我失去了快乐这个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他的眼睛,然后再也拿不回来一样。”
求生欲使我尝试各种方法自救,当我从那段黑暗的时光里走出来后,想把这段经历分享给仍在黑暗里挣扎的人。最近看到《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全世界范围内患抑郁症的人群数量相当可观,加之最近的公共事件,精神问题似乎成了一件非必要讨论的事,但深陷泥沼的人更需要别人能拉一把。
我们持续反思抑郁原因、抑郁的本质,并找办法走出抑郁。
我们能否接受抑郁情绪的存在,并不要与之对抗?
在一个极度躁狂的社会,被定义为“抑郁”,是得病了吗?
有没有可能我们主动投靠了“抑郁症”这样一个语言符号?
在我们看来,抑郁是用一种否定的防御机制来对抗着周围的社会关系,那么有没有可能错的不是“我”,而是病态的社会关系呢?
这种情况下,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劳动、去创造,尽自己所能去改变病态的社会关系,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要无谓内耗自己。
如果你有疑问或者任何想分享给我们的故事,欢迎在后台给我们留言,我们乐意当你的树洞,也会尽我们所能去解答你的疑问。
希望阴霾过境,你还是你,且能成为更强大的你。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05当你抑郁的时候,不要反省自己,就要指责他人
3:10抑郁情绪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对待抑郁情绪的方式不同
5:10.嗜甜、嗜痛、求医、服药,是抑郁者的“自救”
8:00“我失去了快乐的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他的眼睛,再也拿不回来了一样”
8:50“抑郁情绪”与“抑郁症”如何界定?
9:40当抑郁者确诊为“抑郁症”的那一刻,会感到开心,因为他终于知道了“这是什么”
10:23 “求生欲”会使抑郁者求医,但“封闭感”与“羞耻感”又让他无法呼救
13:22 部分抑郁者会把疾病当做借口,来逃避本该属于自己承担的责任,这也是大众对于抑郁者无法共情的原因之一
16:00 抑郁者做情绪评分时,是在被“肯定”成为一名抑郁者,单纯的情绪评分来作为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是否合理?
17:09 什么事件会导致抑郁?
18:27 “地基”、“建筑”、“外力”共同构建了“情绪”
21:40 当抑郁者选择消沉,其思维逻辑与行为方式,将不断被“定义”成一名抑郁者,社会的规训使抑郁者主动“投靠”了“抑郁符号”
26:17 社会对抑郁者有某种程度的想象和部分自以为是的定义
27:58 比起男性,女性为什么更容易抑郁?
30:51 青少年与老年抑郁者,由于自身的认知缺陷、信息闭塞以及外界对于抑郁人群的不理解,而导致这类抑郁群体更加“求救无门”
33:55 健全人对于抑郁者的苦难缺乏想象力
36:18 让坏情绪像水流淌,而不是对抗它
39:03 当处于抑郁情绪时,“触感”消失
41:47 我们认识自己是依靠他人的“目光”,抑郁者很难看见“镜中的自己”
45:50 抑郁也是一种“死亡焦虑”吗?
47:16 去劳动、去创造、去实践,打破自己、重构自己、拥抱自己
🎵本期音乐
Your Bravest Fight - From Your Balcony
Let It Be - The Beatles
📓本期提及影视书籍作品
《林奕含婚礼演讲视频》
《假如房子倒了》 没药花园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
💡收听渠道
苹果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QQ音乐
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
泛用型客户端可通过复制rss feed:
https://feed.xyzfm.space/3qyghjntkpp8
手动添加节目
你可以在各个平台搜索
【事后返场Encore】
找到我们
☕制作团队
策划选题:丫仔/708/雪妹
音频编辑:708
平台投放:雪妹
文字:丫仔
LOGO设计:海伦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