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bum
时长:
44分钟
播放:
9,747
发布:
1年前
主播...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西方人有可能理解中国文明吗?西方人有资格去研究中国问题吗?跨文明交流可能存在吗?还是说我们本质上只能自说自话?这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它最终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期播客的一开头描绘了现代西方主流学界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以及这个态度背后的理论基础。播客介绍了萨义德于1978年出版的《Orientalism东方主义》这本书对福柯的应用,西方霸权主义的自我批评,以及这本书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我想问的问题是:不带偏见的知识有可能存在吗?自我认识还有可能吗?知识的目的是为了理解自我、还是控制别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视野永恒的局限性、还是为了帮助我们超越我们视野的局限性?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一切吗?


播客的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拒绝跳出自己的偏见和狭隘,这是一种闭塞;但是用一套最近发明的理论去解释现代世界上的全部规律,拒绝考虑这一套理论本身的局限性,这是另外一种闭塞,这是一种受过教育的人的闭塞,这是一种思想上的狂妄和自大。至少目前没有任何一套理论可以解释世界上的全部规律,与其相信一套理论,我宁愿相信我可以通过不断地谦虚的学习和阅读,超越我与生俱来的狭隘和偏见,让我触摸人性。这是我目前相信的偏见,至少我还没有遇到过一套理论可以彻底地反驳我的这个偏见。


播客中引用的张之洞《劝学篇》,我读得也太差了,哈哈哈太丢脸了吧,抱歉抱歉,毕竟我只有初中文凭,在这里给大家贴上原文:君主、民主之国略同。西国君与臣民相去甚近,威仪简略,堂廉不远,好恶易通,其尊严君上不如中国,而亲爱过之,万里之外,令行威立,不悖不欺,每见旅华西人遇其国有吉凶事,贺吊忧乐,视如切身,是西国固有君臣之伦也。《摩西十戒》敬天之外,以孝父母为先,西人父母丧亦有服,服以黑色为缘,虽无祠庙、木主,而室内案上,必供奉其祖父母、父母、兄弟之照像;虽不墓祭,而常有省墓之举,以插花冢上为敬,是西国固有父子之伦也。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赵四姑凉
1年前 意大利
58
你已经成功打败了 道长的八分,成为了我的助眠神器。爱你。
我不是健健
1年前 葡萄牙
17
还没听,沙发一下,直觉是不能。人对外界的理解奠基于自己的切身经历,要 真正 理解一个人的观点必须live the person’s whole life,更别提理解一个国家的问题了。。。
GoldenDust
1年前 天津
15
31:17 挠头,我不知道哎,我只是觉得世界太大了,我不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太渺小了,我想知道,我想看看,我想要了解。学习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无用之用,我无法想象,把书(或者说书所代表的知识)剥离出我的生命我该如何生活。话又说回来,我又是个“学习”很不好的人,我不擅长考试也就无法取得更好的文凭或者在更高的学府深造whatever,但学习对我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功利性”的事,所以我只是想知道那些我不知道的事而已,很有趣啊!世界上曾经发生了现在也在发生着的那么多有趣的事,作为生命有限的人类我穷尽我的生命也无法做到全知,会遗憾吗,会的。但想知道更多…有错吗?
Cheli
1年前 浙江
13
博主最后得出的结论,让我想到了福柯在《快感的享用》中的一段话:“至于说是什么激发着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希望在某些人看来这一简单答案本身就足够了。这个答案就是好奇心,这是指任何情况下都值得我们带一点固执地听从其驱使的好奇心:它不是那种竭力吸收供人认识的东西的好奇心,而是那种能使我们超越自我的好奇心。说穿了,对知识的热情,如果仅仅导致某种程度的学识的增长,而不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尽可能使求知者偏离自我的话,那这种热情还有什么价值可言?在人生中:如果人们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有些时候就绝对需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了解人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方式思考,能否采取与自己原有的观察方式不同的方式感知。……今天的哲学——我是指哲学活动——如果不是思想对自己的批判工作,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它不是致力于认识如何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思维,而是证明已经知道的东西,那么它有什么意义呢?”
兔兔栗子
1年前 天津
13
偏见性的理解有没有价值?当然有,就像误读也有价值一样。关键是,如果偏见性的理解有实用价值,满足某种需求,那么不满足需求的真正理解又如何上位呢?!西方人有可能真正理解中国问题,但那恐怕不是他们需要的答案而已。
越向书
1年前 美国
11
权力关系只是知识的一个面相,如果知识仅仅关乎权力,那么主播在高中进行的古典学教育就是白费力气,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也没有意义了。
Cheli
1年前 浙江
9
没有他者,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没有他者文明,一个文明如何认识自身?没有“野蛮”的存在,如何理解“文明”?我个人比较认同哈贝马斯的“沟通理性”,真正的理解存在于主体之间。
LittleFishBi
1年前 美国
8
39:55 从这个观点可以引伸到男性能真正理解女性的遭遇吗?
花与兽
1年前 安徽
7
教育的目的是把人的灵魂从他的出身之地的枷锁之中释放出来。
小猴小猴下雨不愁
1年前 河北
6
这期播客给我的启发就是重新思考一下我和男性之间的相互理解问题,因为我一直觉得男的没办法真的理解女的的处境,所以一直拒绝跟他们沟通来着,看来我这本身也是带着偏见
cybermomo
1年前 日本
4
确实,如果接近真理的尝试只是一个幻觉,那这一切的争论、对知识的追求不就变成了音量大比拼? 一场狗咬狗的游戏?而真理则是一杯任人调色的鸡尾酒? 这也太虚无了…… 也能理解萨义德的观点,比如我们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大概率是片面的,但这种观念是不是也可以导向“兼听”则明(更接近真理)? 不太明白是怎么导向了上面的那种虚无。📖
HD840385m
1年前 英国
3
我的天呐 好完美的critical thinking示例!感谢小木墩老师,正在写essay的留子大受启发
梨树狸花_FhAZ
1年前 四川
2
求真的道路就是,从不同程度不同倾向的偏见中尽量提取客观
木叶君
1年前 美国
2
33:37 解构一切的结局是自我解构
mockingjay95
8个月前 广东
2
已连续听到第38期,仿佛回到了大学时刻。
鱼在游泳
6个月前 河北
2
来这只是想说声“谢谢”,听完这集就觉得好美,思想之美,如饮甘露,人为的分出东方和西方,真的没有意思,人性有共通的地方,所以才会有普世价值。就像我,一个48岁在三线小城市开一个小茶馆的人,依然能听懂你的课,能和你产生共鸣。会继续听下去的,无意之间找到了你,真是幸运😃
枥_WulR
10个月前 上海
1
34:52 有被冒犯到
hdqbhdf
10个月前 江苏
1
34:18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Caoo
6个月前 意大利
1
10:09 每个政治决定的背后都有一个哲学立场。 说的太棒了👏
Pineggplant
1年前 北京
1
搞埃及学的前来报告!其实东方学系改成远东/中东/近东还是一种欧洲中心论的表达(虽然它们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地理和文化概念了)。另外,一个有趣的观察:牛津大学的东方学院2022年改成了“亚洲和中东研究学院”,依然使用了“中东”一词,感觉改了又没改,但似乎也没有更合适的命名,毕竟这个学院包括这些地区古代和现代的研究。目前国内新设立的相关课程和项目大多选用“古代西亚北非”这种纯粹地理位置定位的命名,因为西方的“东方研究”在我们这分散到各个基础人文学科里了(比如北大的埃及学在历史学系,亚述学在外国语学院和艺术学院,赫梯学和犹太研究在外国语学院,日本研究在历史学系和外国语学院,很多合作通过各种跨学科项目/“区域研究”/“古代文明”实现,而不是单独设立学科或学院,这可能是咱们学科体系建立得比较晚+我们作为所谓“东方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的身份。类似的现象在欧美大学肯定也有)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