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借着孟德斯鸠之口,对中年人和年轻人吐槽老年人没苦硬吃这一现象进行一些评价和观察。我的第一个观察是:现代商业社会运营的逻辑是解决麻烦,而传统社会的逻辑是接受麻烦,接受麻烦就是承担责任。第二个观察是现代商业社会的原则是计算,而传统社会的原则是美德。第三个观察是:商业社会使我们更加文明而柔软,也使我们更加腐败。
前奏:门德尔松回旋随想曲
演奏人:日安
主播...

仲树1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kyonkoo
6个月前
上海
6
24:46 长辈让晚辈亲自送他去医院而非找不认识的人打车送,除了节俭的美德外,未尝不体现出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控制欲和支配欲

和人类绝交的人类学家
7个月前
重庆
7
说起来年轻人才是没苦硬吃…上那么多年学就是为了接触到“前沿麻烦”然后致力于解决它。这个词非常有效地虚无化了不只是老年人but所有人的信念和生活目标

清悠悠
7个月前
广东
9
这一集孟德斯鸠里面谈论人的软化,我就想起来了卢梭,我看简中互联网,主要是B站上面很多人都说卢梭推崇野蛮人,但我自己去看了小树推荐的卢梭的著作,我发现其实卢梭所指的野蛮人某种意义上也能算是说美德,去对比当时18世纪法国巴黎的那些自认为社会名流,文明人的丑恶。比如爱弥尔选妻子,卢梭就很有趣,说一定不能在巴黎选,要去乡间去找寻一位,他去追群朴素赤诚的一个人,一位女子,我就想起了他的忏悔录,他的那位妻子也是在偶遇的乡间里面相识的,他也从他那位妻子里面观察到美德,不一定从文明社会里面出来,而有可能是在原始社会或者说野蛮人,而不是人文明人。

Scarletttt
7个月前
丹麦
9
老年人的没苦硬吃有一部分可以用不怕麻烦的传统逻辑解释,比如我娘就是不用洗碗机.但还有一部分用这个逻辑解释略牵强,比如吃剩菜留着新菜,是一个病态的节省,就是特殊年代留下来的创伤后遗症和获取安全感的方式
Eko壹壹
7个月前
广东
10
可以看出树老师很想给对方老人找优点,但难有说服力。
我非常反对甚至反感这期说是美德和效率计算的冲突,我不承认您描绘的这种老人美德比我高。我当下的反应是:这也许是新美德和旧美德的冲突,现代理性和迂腐守旧的冲突!博主应该可以承认,那些更有学识和美德的老年学者,不会像您奶奶那样被所谓的教条式美德困住。
我觉得现代社会中比较独立理性的人,道德和美德都高于旧时代美德。比如您说的比如节俭、礼貌之类公认的美德,我也很推崇,而往往是迂腐守旧之人,难于真正的节俭和礼貌,常常是抠门与计较,传统面子必要时非常铺张浪费,也许是历史事件养成的陋习。我的环保意识,极简倾向,不好面子,常常直言批评长辈,我自认为都比他们更有美德。
再如忠孝美德,我认为现代人不应该讲忠孝了,传统忠孝在日常中表现为愚忠愚孝(若重新定义出高品质的忠孝,那还可以接受),而是回归到对人的尊重,尊重值得你尊重的人,这更高的美德标准。父母受尊重不应该是因为他们的身份,而是他们个人的品行不差,值得尊重,叠加了家人长期共同生活和互助的“熟悉情感”,造就了亲情。
你没必要对愚蠢糟糕的父母违心尊重,没必要对道德败坏的老板或老师尊重,更别愚蠢的孝顺忠诚了,不是吗?这种情况下尽到基本责任义务,就足够的美德了!
树老师觉得您的美德比您奶奶差吗?

鱼仔播播
7个月前
上海
10
21:06 跟炒股相比,老年生活被骗卖保健品亏得更少🤣
wz_FbSv
7个月前
美国
10
19:49 能杀菌的菜刀不知道为什么狠狠地戳我笑点)

如夏十年
7个月前
未知
11
他们的感恩节,我们的春节都一样不怕麻烦,是我们对亲情的期待,对生活的热爱,用这种仪式感作为纪念,把大家连接在一起。

Cheli
7个月前
浙江
13
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是商业系统向生活世界殖民的过程。系统接管了越来越多的生活领域,为我们解决了越来越多的肉身麻烦,却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心灵麻烦,让我们变得更敏感、柔软和脆弱。父辈们在肉体上没苦硬吃,我们在心理上没苦硬吃。道德评价标准发生了范式转移,但人性始终没变——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给自身施加道德的重量,这是我们人类不可或缺的意义机制。
IvyYan
7个月前
澳大利亚
16
哈哈,主播又给了我一个新角度看问题。始终觉得,做不到相互理解,至少相互尊重。四年前起我家也没有可抱怨的老人了,我妈还尚有遗风,她也的确会说,做XX事总归会有麻烦的。某种角度,给了我启示。
MingliangW
7个月前
北京
17
我觉得倒不用把老年人或者把传统等同于美德,爷爷奶奶辈的人以节俭为美德,但是不代表他们拥有其他的美德,比如利他性,比如勇敢是不是美德,比如对公正的追求的欲望或者克制,都可以被称作美德。除了节俭和牺牲,我们往往从我们作为普通人的长辈那里看不到更普世的美德,一种愿意效仿当做榜样的美德。另外,价值观冲撞我觉得不会带来那么大的反抗情绪,里面往往还伴随着“长辈姿态”,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同样的感受,在承受巨大痛苦软化自己,试图和父母沟通时,你的言语像消失在空气里,他或者她对于你提出的问题、你的感受,回避不谈,最终谈话一定会落在她对你的道德否定或者威胁上,“你别后悔”“有你后悔的一天”等等。和他们沟通如鬼打墙,像在地狱轮回。不管哪一代人,都有更愿意从他人立场着想的人,也都有更自我缺乏共情能力的人。甚至,在我看来,未必是美德丧失,而是大部分人根本缺乏美德,不管是父母还是你我……
HD684592y
7个月前
北京
18
还是农村经验不足。其实就是时间精力乃至麻烦不值钱…
蟹黄豆腐包
7个月前
天津
20
23:21 想起xhs一个评论 说自己妈妈在超市总是试图趁人不备掐死那些看起来快死了的螃蟹🤣
IvyYan
7个月前
澳大利亚
30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那恋爱或者婚姻或者家庭不也是麻烦没有效率的事吗……唉😮💨
阿阑呀
7个月前
福建
35
这期给了我一个解读长辈催婚的新视角。我和很多身边30+朋友,不管已婚未婚,都觉得婚姻是一件需要慎重考虑的事情,为了不使自己的生活陷入麻烦境地就更要清醒。而长辈则认为,你应该去做这件事,如果这个人暂时合不来,那你要努力和他合得来。这就是我认为的“没苦硬吃”,但长辈会认为“你们这些小孩真是有毛病没有责任感”。

漂流的橡皮鴨子
7个月前
美国
37
我觉得老年人遵循美德不计得失是一个很善良也很浪漫的视角。 然而,老年人也是很计较得失的,也并非总是没苦硬吃。比如我的奶奶就乐意抱怨年轻刚当上医生时巡诊吃的苦(并且乐意把很多苦解读为同事有意为难她),抱怨她的婆婆(我爷爷的妈妈)曾经如何待她不好,刻意令她受苦。 还有大量老人在投资和购物时上当受骗,除了缺乏相关的知识,也同时少不了对于“贪小利”(这显然不是个美德)的巨大冲动,造成吃大亏。 所以我反而愿意把他们看成和我们没有那么大区别的,愿意为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家庭和睦,省钱)吃苦,并且不愿意为他们认为无价值的东西(比如隐私,边界,广场边的人不受噪音干扰的权利)吃苦的人类。只是他们的时代里,价值观和现在有所不同而已。

HD759781p
7个月前
美国
43
这个角度真的很新 。帮我理解了我奶奶和外婆的很多做法😭 以及 家里总是有一个会被骗的老年人😫😫😫 我奶奶也从买各种枕头进化到了买包治百病(拉肚子和房颤都可治)的神药 甚至还唬着我一岁多的小侄女吃😫😫希望听到树老师拆解更多的老年人心理(比如被骗/信外人也不信子孙/ 各种努力在家中找存在感(不知道如何宽慰老人))(如果我错过了也请各位帮我指路)

清悠悠
7个月前
广东
59
为什么我们会失去美德?或者很少拥有美德,只用效率跟计算去充斥着生活。以我的角度,当我们的学习跟生活充斥的都是一块一块的,模板化的,可替代,可效率化的公式。我们也少了人性化的思考,多了工具性的思考。奶奶愿意花一个小时去海边等待新鲜的虾。这对她来说可能就是一种体验,一种生活的样子,而我们就很难理解这种生活的样子,因为我们生活的样子不是由一大块不规则的活动构成的,而是由一块一块的规则性活动构成。美德就是在无意间潜移默化,随着生活的样子而孕育成,我在想,当我们的生活都是计算跟效率,美德反而成为了阻碍,美德也不再成为我们生活的样子或者说是内容。
TEST-TYPE-01
7个月前
辽宁
62
我提供另一种思考方式。我自己的观察里,现代人也不是全然怕麻烦,我们仍然会做一些没有效率但让自己熟悉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喜欢胶片相机,有些人仍然看纸质书,我自己就很倾向楼下小店里买日用,即便pdd会更便宜。归根到底,我们对已有的思考方式有一种路径依赖,每次打破这种依赖就会产生不可名状的排异反应。很多老年人的不可理喻的吃苦行为只是放弃思考之后的惰性情绪舒适区。虽然身体累,但脑子是舒服的。
我的点在于,可能我们和老年人的差异并没有那么大,只是我们所习惯的便利对老年人来说不一样罢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号称“自己还是喜欢老一套”的年轻人。现在的老年人年轻的时候必然也是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效率改革,比如用不用农药化肥,大锅饭改为包产到户,等等。今天老年人视为美德的一部分,在之前可能也只是效率的改革。

紫苏0
7个月前
陕西
111
16:06 我觉得很多老年人没苦硬吃还有一个内心诉求就是“用自己的付出来确认他的存在感”,不付出好像就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