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主播:
老刘:沈阳是个重生的城市
大婉:吃过苦的孩子早当家
米乐:到中年才知道爹妈的累
老纪:你看看人家大婉!!!
喜欢的听众请添加V信号:xpradio2021
或者关注我们的微博:扯会闲篇官方微博
再或者关注我们的公众号:闲篇radio
这一期又是一个蓄谋已久,
而且扯点闲篇和抓马调频一起蓄谋已久!
我们这期聊一个80年代出生的孩子逃不了的话题,
下岗!
我们的父母都在什么工厂工作?
我们感受到的下岗是什么样的?
那段时间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周围还有什么跟下岗相关的故事?
那段日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改变?
我们怎么看跟下岗相关的一些文艺作品?
4050究竟意味着什么?
欢迎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在评论区与我们留言互动!
主播...

扯会闲篇老刘

扯会闲篇_大婉

闻叨zz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于小鱼_Ua6E
1年前
山东
0
1:05:14 太真实了,我爸家当年每年过年打一架,打到09年吧,后来岁数大了也打不动了

hlee-小宇宙专用
1个月前
辽宁
1
我大概比几位主播年纪大一些,89年上高一,说些我知道的一些事。我爸妈,以及我妈那边的大部分亲戚,都是在沈阳郊区的七二四,或是厂内的职工或是大集体的,大集体也是那阵儿的专有名词,一般是厂子办社会时的相关服务产业,待遇比厂子正式职工差一点。七二四可是有五个子弟小学两个初中一个高中一个职高的大企业。姥爷算是厂子里接近中层干部的职位,待遇比较好,即便姥姥只是纺织厂普通女工,家里条件也还说得过去,当时他们住在一个把边儿的平房,有那么些年还是跟大舅一家一起在那,婆媳吵架自然是家常便饭,何况当时我太姥还在,后来大舅一家搬到铁西工人村,换成了老舅跟老人同住。说起来这个住房条件算是中规中矩。每年春节要在那聚餐,将近30口人一起,那是小时候最快乐的时光,什么打煤坯挖地窖剁鸡食都是那阵的事。
记得是小学六年时我自己家才终于被分配了一套房,之前都是住在简易房,就是单身宿舍改的平房或者二层房,当时靠父母的知识分子积分才勉强分到一处顶楼,厢房。全家高兴坏了,因为在简易房时我家特别拥挤,只有一张双人床和两个柜子拼的单人床,厨房厕所都是在外面搭起来的,而且邻居是一个杀了自己丈夫的精神病,成天过得提心吊胆,那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搬去新家没多久我爸就离开了厂内大学的教职去了厂里的部门做翻译,那阵厂子开始尝试民品转型,各种调研讨论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什么的,想来那阵儿我爸一定压力很大。因为还在上初中,我也没啥心眼,又是乖孩子那种,父母倒也没太操心过我,中考时又发挥异常的好,不再通勤而去了能住校的高中,这大概也注定那三年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我没太感受。那阵住校是要给学校食堂交大米换取主食粮票,菜钱单算,那几年真是吃不饱,因为粮票是按米的1比1发粮票,说一下,一斤米会做出两斤多米饭,学校真黑…因为不在家住跟很多亲戚走动就少,应该就是那段时间开始陆陆续续有些已经开始下岗或者开不出工资,只记得老姨开始卖保险,三姨找到金杯一个打杂的活。她们自然不会给我这个晚辈说太多,但印象中她两家过得比较辛苦。
等到真正的大下岗来临时,我大概在外地上大学,父母倒是没轮到下岗,不过他们也临近退休,工资经常要拖延,每学期的生活费都很紧巴,食堂打饭通常买最便宜的炒白菜什么的,九毛一份,跟舍友俩人再一人两三个馒头合着吃,那是吃完饭饭盒都是干净的,任何一个油滴都被馒头吸干。记得那阵有两年暑假我都在学校打工,工地做苦力或者发传单什么的。我妹妹因为读的卫校,比我工作早一年多,而且单位待遇比较好,她先开始补助家里,等我毕业时待遇也还好,毕竟那几年东宇还是沈阳排名第二的本地大型民企。说起来我算是赶上大学毕业就业转型那几年,有人等分配有人自己找,万幸我选对了路没有等分配,避免了刚上岗就下岗。
与此同时,我爸那边的亲戚就不那么顺,她们,我的哥哥姐姐们,大部分是吉林市造纸厂的职工,大部分都下了岗,而且又是没受到过啥教育的一代,赶上上山下乡,下岗后聪明点的做点小买卖,自己做点熟食卖,倒腾点日杂什么的,脑子笨的就一直浑浑噩噩的吃低保等自己的孩子接济,唉
另,沈阳下岗女职工做风月生意的延续了很多年的,即使在2002年时方型广场晚上还是有路边站街的

-陈曦-
8个月前
浙江
1
感谢!我98的,这段今天补上了❤️

hlee-小宇宙专用
1个月前
辽宁
1
1:13:16 有那么一段时间出租车司机是高收入群体,其中一些人的媳妇要找空姐

夏日收音机
1年前
未知
1
你们和银杏树下连续暴击

hlee-小宇宙专用
1个月前
辽宁
1
54:45 煤坯子,小时候我也打过

-陈曦-
8个月前
浙江
1
1:21:46 黄马甲是华商晨报的,前几年黄了

老纪
1年前
辽宁
1
泪湿体质,快用泪不湿吧
于小鱼_Ua6E
1年前
山东
2
爸妈都是沈阳人,亲戚一小半人在铁路,其他人都下岗了,90年我四岁时和妈妈跟着爸爸随军去了南方,算是躲过了最残酷的那几年,亲身体会是那几年我家几乎没有存下啥钱,都被每年过年时拿回沈阳接济亲人了,最后一次是七八年前给两个姨的儿子上学租房和创业启动资金,好在都过去了,亲戚们摆过摊,送水送牛奶,开小店,都顽强地活过来,拿上了不多但能吃饱饭的退休金,还从于洪铁西慢慢搬到了沈河和平,现在回沈阳就是购物和吃吃喝喝,繁华得好像那些年不存在一样,题外话,最近红的那部片,在我看来还是文艺病了些,比铁西区的劲儿差远了。

普洱猫
1年前
北京
2
今宵酒醒何处,南湖畔,鸡架老雪♥️

老纪
1年前
辽宁
4
录的时候就激动,片头曲一响,我就又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