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自己计算机和教育学的双重背景,但是什么是教育科技(EdTech), 老实说一时半会儿自己也给不出一个特别满意的定义,因为它覆盖的东西太多了~ 所以我特别邀请了真正科班出身的教育科技博士生,饭大爬(饭饭),和我们分享她对于AI, AR和未来人机交互的看法与展望。
两个学术领域相通的在读女博士生碰在一起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聊到博士学习,熬夜看论文,找不到足够实验样本数,再加上压力性进食,原来我不是一个人
- 只是录制一小时的播客,都可以头脑风暴出2个AR教学应用产品
- 如何正确高效使用AI,其实可以从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入手
- 很多很多
作为研究信息茧房的专家,饭饭提到一个十分戳中我的点,给自己主动增熵,即把更多样性的信息暴露给自己。这也是我为什么想做深度长内容的原因,通过和嘉宾反复的切磋对话,达成认知和信息的同步性后,直接进入谈话深水区,一起探索最细腻最深刻的思考与碰撞。
希望你会喜欢!
Timestamps
03:03 什么是教育科技(Edtech): 重点是教育还是科技?
10:00 读博的必要条件: 真的很在乎这个东西
12:34 又菜又爱玩,才能慢慢进步
15:07 [头脑风暴#1] AR可视化图谱,让你从零开始学打鼓
16:13 读博体验: 先从low hanging fruits(低处果实)开始摘
20:04 伊伊子读博体验: 读书像是烹饪,目的不是做出好吃的菜,而是让吃的人开心
22:39 人机交互的跨学科研究体验:如何讲好一个科研故事
24:16 压力暴食,如何与自己和解: 不确定性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28:21 读博人必经的一个低谷: 如何内在认可和外在标签
31:11 [头脑风暴#2]和横店群演聊教育科技,设计新的交互界面帮助他们学表演
32:02 饭饭和伊伊子使用生成式AI的体验
35:44 AI素养,可能是分化的开端
40:30 如何利用AR(增强现实)提高AI素养
- 具身学习:通过身体和物理世界的交互来理解抽象的语言
- AI推荐算法会造成信息茧房
- 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47:56 主动增熵:把更多样性的信息暴露给自己
51:44 [伊伊子版本]什么样的东西是值得成为一个产品
- 稳定持续地提供价值
- 生成式AI产品需要把模型的不确定性放在可控框架下面
- 快速的反馈机制
- 让用户去进行自我表达
57:45 伊伊子读博毕业时期的纠结
01:00:52 [饭饭版本]什么样的东西是值得成为一个产品
- 多巴胺产品VS内啡肽产品
- 学习的本质上是痛苦的
01:04:18 饭饭参加人机交互学术顶会CHI2024的体验
01:08:14 什么变化能成为教育科技学习体验的范式突破?
01:09:35 在AI的时代,我们需要怎样一个人机交互的体验?
欢迎留言转发,一起讨论!
-------------------------关于听友群------------------------
如果您对AI和教育的融合充满兴趣,欢迎填写我们的听友群入群申请问卷!🎧点击链接,或扫码,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交流最新的行业动态、分享学习经验,并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教育的未来。期待在听友群中与您相遇,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