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鼓浪屿,这座奇妙的小岛总能带给我们无限惊喜,它不仅孕育了旖旎的风光与丰厚的历史,还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
从首个以中国人身份参加奥运会的周廷旭,到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目标的马约翰,从横扫亚洲、为国征战的国足徐亚辉,到投身抗战壮烈牺牲的球王陈镇和,从中国女排第一代队长苏彩霞,到率领中国男排进入鼎盛时期的排球元老戴廷斌……他们成长于鼓浪屿,又从鼓浪屿走向世界,用汗水与坚持,建设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荣耀篇章。
同时,在掌声和鲜花簇拥的领奖台之外,更多的是那些璀璨群星身后的「无名英雄」,他们默默奉献的身影同样值得被记录。
今日,借着巴黎奥运会开幕的契机,我们再度聚焦「体育」这一不朽主题,因为体育不止是人体的锻炼,更关乎人的教育,它是一场肉体与意志的较量,能赋予我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智慧,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为此,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多次担任奥运会国家队队医的吕钟毓大夫,从鼓浪屿出发,与我们共话体育、奥运与人性的深刻联结。让我们一同聆听,那些关于梦想、勇气与奉献的动人故事。
📖【本期目录】
00:44 本期主题
01:06 嘉宾介绍
03:50 鼓浪屿与中国奥运史
05:25 周廷旭: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
19:26 马约翰与中国体育教育
36:45 两位参加奥运会的厦门籍足球运动员
38:16 陈镇和的跌宕生平
40:57 「一代球王在天空中用他的生命击球」
41:20 体育人的奉献精神和民族情怀
47:25 中国女排第一代队长「苏彩霞」
69:05 埃里克·利迪尔纪念碑
70:40 我们为什么关注奥运会?
76:04 体育人的「牺牲」
82:00 体育场的无名英雄
89:00 体育——人生的重要一课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周岩路35,37号:周氏家族故居
△1910年7月《申报》上刊登的“奥运三问”(图源自网络)
△马约翰体育场
△马约翰体育场的足球儿童雕塑
△马约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雕塑(图源自网络)
△龙头路468号,苏彩霞旧居
△泉州路64号,黄宜甫宅
△泉州路72号,版筑传芳
△内厝澳路6号,戴廷斌旧居
△利迪尔纪念碑与雕塑:「他们应可振翅高飞如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图源自网络)
📖【延展阅读】
周廷旭
美籍中国画家,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曾经活跃于欧美画坛。曾于1924年以中国人的身份代表英国参加巴黎奥运会。
刘长春
刘长春(1909-198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1932年7月8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天津新学书院
天津新学书院是英国人赫立德于1902年创办的一所学校。校长上设董事会,董事们均为社会贤达,如顾维钧、林语堂、张伯苓等。
埃里克·利迪尔
埃里克·亨利·利迪尔(Eric Henry Liddell,1902-1945),中文名李爱锐、李达,出生于中国天津,苏格兰田径运动员,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烈火战车》是由英国埃尼格玛制片公司发行的一部剧情影片,该片由休·赫德森执导,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等主演。于1981年上映。
张伯苓与奥运三问
1907年10月19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为参加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颁奖时发表演说,首次提出“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1910年《申报》刊登《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王正廷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体育的早期领袖之一,有“中国奥运之父”的美誉。
马约翰
马约翰,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发表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1954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
马启伟
马启伟(1919.10-),马约翰之子,排球运动专家,体育运动心理学专家。福建厦门人。
牟作云
牟作云(1913-2007),1913年出生于中国天津,中国篮球鼻祖,前男篮国手、教练员、前篮协主席,1996年当选FIBA“终生荣誉委员”。
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广东五华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
徐亚辉
徐亚辉,厦门籍,厦门二中(原厦门英华中学)毕业,足球运动员,1936年代表中国足球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
陈镇和
陈镇和(1906-1941),男,厦门籍,厦门二中(原厦门英华中学)毕业。1936年作为中国足球队左前锋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陈镇和毅然投身抗日,前往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战斗机驾驶。因空难牺牲。
谭江柏
谭江柏(1911-2006),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是1930年代的中国国家足球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
苏彩霞
苏彩霞,1941年出生,鼓浪屿人。1963年进入中国女排国家队,曾作为队长,带领女排出战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并获得冠军。
何仁义
何仁义,曾任国家篮球队中锋,远征卢森堡、法国、柬埔寨,并捧回冠军奖杯。退役后,他曾任福建省篮球队教练组组长、主教练。
何云舒
何云舒,何仁义与苏彩霞之女。自1986年到1999年,何云舒三十余次作为国家女排青年队、成年队的一员,赴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成绩辉煌。
李西莹
李西莹,何云舒之女,上海女子青年排球队成员。
电影《夺冠》
该影片由陈可辛执导,2020年上映。通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傅翠美
傅翠美,福建省游泳运动中心运动员。曾获得全国游泳锦标赛女子400米自由泳第一名、全国一级健将级春季游泳比赛女子100米蛙泳第一名等多项奖项。
穆祥雄
穆祥雄,男,天津人,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傅翠美丈夫。是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并多次在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中获得100米和200米蛙泳冠军,被誉为“蛙王”。
汤仙虎
汤仙虎,祖籍广东花县,1942年3月13日生于印度尼西亚。是蜚声中外的羽坛传奇人物,不论身为运动员或是教练员,汤仙虎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戴廷斌
戴廷斌作为中国排坛的元老级人物,曾率领中国男排进入鼎盛时期,先后夺得两次世界杯赛第5名和世锦赛第7名。开创了“双快一游动”以及“前飞”、“背飞”等高难度技术、战术,后被各国运动员广泛运用。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音频制作:赵力杰
录音:黄然
摄影:饶轩萁
撰文/编辑:田洋戈
本期音乐:
Vangelis - Titles (From Chariots Of Fire)
Victor Le Masne - Parade
从首个以中国人身份参加奥运会的周廷旭,到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为目标的马约翰,从横扫亚洲、为国征战的国足徐亚辉,到投身抗战壮烈牺牲的球王陈镇和,从中国女排第一代队长苏彩霞,到率领中国男排进入鼎盛时期的排球元老戴廷斌……他们成长于鼓浪屿,又从鼓浪屿走向世界,用汗水与坚持,建设中国体育事业,在世界的舞台上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荣耀篇章。
同时,在掌声和鲜花簇拥的领奖台之外,更多的是那些璀璨群星身后的「无名英雄」,他们默默奉献的身影同样值得被记录。
今日,借着巴黎奥运会开幕的契机,我们再度聚焦「体育」这一不朽主题,因为体育不止是人体的锻炼,更关乎人的教育,它是一场肉体与意志的较量,能赋予我们面对失败的勇气和智慧,是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为此,本期节目特别邀请了北京体育大学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多次担任奥运会国家队队医的吕钟毓大夫,从鼓浪屿出发,与我们共话体育、奥运与人性的深刻联结。让我们一同聆听,那些关于梦想、勇气与奉献的动人故事。
📖【本期目录】
00:44 本期主题
01:06 嘉宾介绍
03:50 鼓浪屿与中国奥运史
05:25 周廷旭: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
19:26 马约翰与中国体育教育
36:45 两位参加奥运会的厦门籍足球运动员
38:16 陈镇和的跌宕生平
40:57 「一代球王在天空中用他的生命击球」
41:20 体育人的奉献精神和民族情怀
47:25 中国女排第一代队长「苏彩霞」
69:05 埃里克·利迪尔纪念碑
70:40 我们为什么关注奥运会?
76:04 体育人的「牺牲」
82:00 体育场的无名英雄
89:00 体育——人生的重要一课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周岩路35,37号:周氏家族故居
△1910年7月《申报》上刊登的“奥运三问”(图源自网络)
△马约翰体育场
△马约翰体育场的足球儿童雕塑
△马约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雕塑(图源自网络)
△龙头路468号,苏彩霞旧居
△泉州路64号,黄宜甫宅
△泉州路72号,版筑传芳
△内厝澳路6号,戴廷斌旧居
△利迪尔纪念碑与雕塑:「他们应可振翅高飞如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图源自网络)
📖【延展阅读】
周廷旭
美籍中国画家,在上世纪的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曾经活跃于欧美画坛。曾于1924年以中国人的身份代表英国参加巴黎奥运会。
刘长春
刘长春(1909-1983),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人。1932年7月8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成为第一位正式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天津新学书院
天津新学书院是英国人赫立德于1902年创办的一所学校。校长上设董事会,董事们均为社会贤达,如顾维钧、林语堂、张伯苓等。
埃里克·利迪尔
埃里克·亨利·利迪尔(Eric Henry Liddell,1902-1945),中文名李爱锐、李达,出生于中国天津,苏格兰田径运动员,基督教新教传教士。
电影《烈火战车》(Chariots Of Fire)
《烈火战车》是由英国埃尼格玛制片公司发行的一部剧情影片,该片由休·赫德森执导,本·克劳斯、伊安·查里森等主演。于1981年上映。
张伯苓与奥运三问
1907年10月19日,南开学校校长张伯苓为参加天津第五届校际运动会取得优异成绩的队员颁奖时发表演说,首次提出“我国应立即成立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1910年《申报》刊登《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够得到一块奥运金牌?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王正廷
王正廷(1882-1961),字儒堂,浙江奉化人,中国近现代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体育的早期领袖之一,有“中国奥运之父”的美誉。
马约翰
马约翰,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发表过《体育运动的迁移价值》、《我们对体育应有的认识》等论著,1954年起任中国田径协会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主席。
马启伟
马启伟(1919.10-),马约翰之子,排球运动专家,体育运动心理学专家。福建厦门人。
牟作云
牟作云(1913-2007),1913年出生于中国天津,中国篮球鼻祖,前男篮国手、教练员、前篮协主席,1996年当选FIBA“终生荣誉委员”。
李惠堂
李惠堂(1905-1979),字光梁,广东五华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著名的足球运动员。
徐亚辉
徐亚辉,厦门籍,厦门二中(原厦门英华中学)毕业,足球运动员,1936年代表中国足球参加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
陈镇和
陈镇和(1906-1941),男,厦门籍,厦门二中(原厦门英华中学)毕业。1936年作为中国足球队左前锋参加第11届柏林奥运会。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陈镇和毅然投身抗日,前往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战斗机驾驶。因空难牺牲。
谭江柏
谭江柏(1911-2006),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是1930年代的中国国家足球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德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
苏彩霞
苏彩霞,1941年出生,鼓浪屿人。1963年进入中国女排国家队,曾作为队长,带领女排出战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并获得冠军。
何仁义
何仁义,曾任国家篮球队中锋,远征卢森堡、法国、柬埔寨,并捧回冠军奖杯。退役后,他曾任福建省篮球队教练组组长、主教练。
何云舒
何云舒,何仁义与苏彩霞之女。自1986年到1999年,何云舒三十余次作为国家女排青年队、成年队的一员,赴日本、美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成绩辉煌。
李西莹
李西莹,何云舒之女,上海女子青年排球队成员。
电影《夺冠》
该影片由陈可辛执导,2020年上映。通过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生死攸关的中巴大战,诠释了几代女排人历经浮沉却始终不屈不挠、不断拼搏的传奇经历。
傅翠美
傅翠美,福建省游泳运动中心运动员。曾获得全国游泳锦标赛女子400米自由泳第一名、全国一级健将级春季游泳比赛女子100米蛙泳第一名等多项奖项。
穆祥雄
穆祥雄,男,天津人,中国著名游泳运动员,傅翠美丈夫。是第一个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运动员。并多次在全国比赛和国际比赛中获得100米和200米蛙泳冠军,被誉为“蛙王”。
汤仙虎
汤仙虎,祖籍广东花县,1942年3月13日生于印度尼西亚。是蜚声中外的羽坛传奇人物,不论身为运动员或是教练员,汤仙虎都取得了巨大成绩。
戴廷斌
戴廷斌作为中国排坛的元老级人物,曾率领中国男排进入鼎盛时期,先后夺得两次世界杯赛第5名和世锦赛第7名。开创了“双快一游动”以及“前飞”、“背飞”等高难度技术、战术,后被各国运动员广泛运用。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音频制作:赵力杰
录音:黄然
摄影:饶轩萁
撰文/编辑:田洋戈
本期音乐:
Vangelis - Titles (From Chariots Of Fire)
Victor Le Masne - Parade
主播...

鼓浪屿黄长铗

吕彦妮NiTALK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鼓浪屿黄长铗
11个月前
福建
5
补充下:1924年巴黎奥运会还有另四位中国网球选手韦荣洛、邱飞海、吴仕章和吴仕光报名,可惜因各种原因未能到达巴黎赛场参加比赛。这些人同样值得我们铭记。

鼓浪屿黄长铗
10个月前
福建
2
2024-8-16,前日下午,吴远大先生就陈镇和君事来访。远大师曾在初中时教过我,是鼓屿文史的热心人和有心人。
关于陈镇和君,远大师观点有二:一,其籍贯为漳州龙溪,二,非鼓浪屿英华中学校友。
我的一些看法记录总结如下,就教于远大师及诸师长:
1,陈君1926入国立暨南商科大学(1921年9月暨南商科迁上海与东南大学合并为独立的国立暨南商科大学,1927改为国立暨南大学商学院),此事应无异议。
2,陈君1926年自南京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毕业,有白毅先生拜访金陵中学所得校友录为证,此事应无异议。
3,若陈君1926年中学毕业,入学时间最有可能为1921年。金陵大学附属中学最初学制为4年,1921年改学制5年,1922年在壬戌学制规定下改为6年学制,并分初高中(此学制沿革变化可见张铭,孙凯之《金陵中学校史纲要:1888-2018》,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
4,陈君1918年返回中国读书,则1918-1921这三年时间在何处就读?目前尚无定论。我知道的大致有三种看法:一是在厦门,二是南京金陵大学附属小学(远大师提供1941年5月3日大公报),三是漳州郑来发先生提出的:南京暨南学校。惜三种说法眼下均未见坚实之史料支撑。
陈镇和君之父陈金山君与大家熟悉的林文庆先生同为印尼和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先驱。1907年暨南学堂开办后,陈金山君大力推动印尼侨生前往留学,其主事的巴达维亚中华会馆专门成立“回国学生委员会”,严格选拔学生前往暨南。1916年陈金山返国拜会教育次长袁希涛和南京教育司司长黄炎培,大力倡议复办暨南学校,始有政府着黄炎培筹备复办事。
陈金山君与暨南的渊源自创校初始到复校直至晚年,他在1918年把自己的12岁的孩子送往刚刚复课的国立暨南学校,似也顺理成章。特别是1918年间,暨南应仍只设中学部和小学部,类似今天的华侨补习学校,这与陈氏兄弟的年龄和学历上也是吻合的。暨南开始创建大学部并成为重要的国立大学则要迟至1923迁往上海真如后。
1919年4月,陈金山君第三次前往暨南视察并发表讲话,他说“今晚鄙人欲恭贺诸君以可喜之事。 此可喜之事为何?非吃、非穿、非戏,乃诸君求学之已得其所也。诸君别父母,远兄弟,弃姐妹,只身浮海返祖国。所为者何?为求学耳”,台下掌声雷动。不知那个时候台下是否就坐着他的儿子们——陈镇圭,陈镇和与陈镇祥?
至于籍贯,我仍采信巴达维亚中华会馆的记录,认为陈金山先生祖籍海澄县,与林文庆先生同乡,且为交往密切之挚友,共同在1900前后推动华教在东南亚的展开。1901年初,陈金山君在印尼创办中华中学,这是印尼也是东南亚第一所现代化中文学校,首任校长卢桂舫即由林文庆先生慷慨割爱推荐。
陈镇和君为民国时期一重要人物,在他身上既有东南亚华侨华教事业的展开(甚至延展到1896以赛亚事件),亦有中国第一代体育人的拼搏,更有国难当前弃文从武、慷慨赴死的中国早期空军史。我将继续跟进陈镇和君生平,有新的证据和材料再向各位报告。

昏昏欲睡的木小雨
11个月前
上海
1
好久不見~~~來啦來啦來啦

涛的书影音球室
11个月前
福建
0
好 太好了

品牌发生场
11个月前
浙江
0
又涨了新知识~
Mars98563
3个月前
湖南
0
谢谢。
可乐2233
11个月前
福建
0
1:17:01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真的太强了。昨晚看的樊振东,比赛很焦灼,打到第七局,全场一分一分地追,一分一分地超!

哦是我
11个月前
山西
0
这集好感人。想起了那部电影《无问西东》
HD400819x
11个月前
河南
0
上上周在厦大培训,周五专门又上鼓浪屿,从三丘田码头上岛,打开这部路书,又环岛一周(去年在海上花园酒店入住两晚,环岛徒步和跑步三四遍),不一样的感受。谢谢几位!
可乐2233
11个月前
福建
0
41:42 平均10分钟震惊一次。

哦是我
11个月前
山西
0
请多多更新,喜欢听黄老师娓娓道来满满历史和故事干货。也喜欢彦妮哇的一声,像我的声替
林岳华--古德比
10个月前
福建
0
1:23:34 黄老师在最后回答关于体育中失败、失落、无名英雄的回答上,简直完美!人生的各个领域何尝不是如何,就因如此,才会更坚定的是向前!
臭臭_eDKz
11个月前
福建
0
后面一段比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