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龚万莹来说,童年记忆中的鼓浪屿,是被六角房温柔包裹的午后时光,是曾祖父手植枇杷树的芳香,是在下一个转角相逢的老洋房朋友,是菜市钟声的悠扬。一座小岛,即是一个孩子的整个世界。
在时代的浪潮下,鼓浪屿在飞速变化,我们很难捕捉每个承载记忆的具体物象,而那些模糊的「存在」,或许会在某个时刻连通当下与过去,叩开儿时的秘密与梦想。
正如龚万莹在《岛屿的厝》一书中所说:「时代的喧嚣入侵,岛屿上许多事情都变了,而南来的风依然温热潮湿,悼亡的迷雾与明日的微光也将恒久如常地同时降临。」
这座小岛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重拾关于「故乡」的记忆?《岛屿的厝》这本书即是龚万莹的回答。
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了青年作家龚万莹,与我们一同造访儿时记忆深处的鼓浪屿。这不仅仅是一场回忆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归宁。今夜,让我们重拾那些遗失在时光深处的纯真与美好。
📖【本期目录】
00:40 嘉宾介绍
01:30 本期主题
02:09 童年记忆中的六角房
05:50 曾祖父手植的枇杷树
13:45 《岛屿的厝》
14:29 龚万莹的写作之路
24:02 黄长铗关于鼓浪屿的最初记忆
27:06 鼓浪屿宁远楼
32:55 日光幼儿园与鼓浪屿人民小学
38:05 儿时的梦想
40:10 「家乡」的变与不变
49:30 鼓浪屿的感官记忆
51:00 《菜市钟声》
59:15 虚构与非虚构阅读
61:30 林氏府与林尔嘉
73:20 鼓浪屿带给了我们什么?
82:32 记忆中那些模糊而巨大的「存在」
📖【本期主创】

📖【本期内容】

△龚万莹著作《岛屿的厝》

△龚万莹儿时居住的六角房

△庭院中龚万莹曾祖父手植的枇杷树

△宁远楼

△卢嘉锡旧居铭牌

△鼓浪屿人民小学

△日光幼儿园

△蒙氏教学法

△鼓浪屿菜市场

△林氏府
📖【延展阅读】
《岛屿的厝》
《岛屿的厝》龚万莹著,中信出版·大方。
2023年12月一座南方小岛上的九个故事,如同交错的窄巷般纵横关联。在悠长的往日时光里,岛民们的人生轨迹互相交织。就像没想到年久失修的老厝会在一个雨夜坍塌、庭院里的老芒果树会被砍断,少女阿禾从没想过妈妈也会老、阿嬷也会离开人世;岛上最厉害的女人阿霞跟着客源变化改了几次经营方向:海鲜饭店、咖啡馆、饮品店、民宿,一个人把生意做得吓吓叫,但其实一直有个软软的阿霞,躲在杀气腾腾的外表下;菜市钟楼的大钟早已不再报时,多年后钟声再次响起,玉兔和天恩已抵达不同于父辈的成人世界,他们终于不再畏惧传说中的绿眼睛幽灵;油葱伯和老仙女妙香姑婆老来作伴,做起了殡葬一条龙的生意,两个总是为他人疗愈心伤的老人,却背负着不为人知的伤痛……时代的喧嚣入侵,岛屿上许多事情都变了,而南来的风依然温热潮湿,悼亡的迷雾与明日的微光也将恒久如常地同时降临。
卢嘉锡(1915年10月26日—2001年6月4日),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坎市镇浮山村。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
鼓浪屿宁远楼,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泉州路70号。建成于1920年,为菲律宾华侨蔡文思所建的别墅,取名"宁远楼"。
厦门市鼓浪屿日光幼儿园原名“怀德幼稚园”,位于厦门鼓浪屿日光岩下永春路83号。前身为英国长老会女教徒韦爱莉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创办的。
厦门市人民小学是鼓浪屿的一所公办小学,其前身是十九世纪中期闽南最早创办的鼓浪屿怀仁女校和毓德女校。
仁力西(Jessie M. Johnston,1861-1907年),苏格兰传教士。仁力西生前,一直努力为鼓浪屿上的乌埭女学筹款,希望学校更好发展。1910年,位于今天鼓浪屿永春路上的女学新校舍落成。学校主理倪玛义姑娘(Miss M.B.Macgregor)决定,学校改名为“怀仁女学”,以示对仁力西的纪念。
玛丽亚·蒙特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学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
弗里德里希·威廉·奥古斯特·福禄贝尔(德语: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国教育家,被公认为是19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几个教育家之一 。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他不仅创办了第一所称为“幼儿园”的学前教育机构,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导着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方向。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世界各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林憾,本名林和清,是作家林语堂(1895-1976)的三哥,福建龙溪人。他原在厦门行医,1927年到上海,林语堂去美国后,接办《宇宙风》半月刊。后又到广州创办《见闻》半月刊。著有《影儿集》(上海北新书局,1929年)。
板桥林家,即林本源家族,为台湾省清朝年间,位于台北板桥的家族。
笔山洞是鼓浪屿的一处隧道,连接鼓浪屿的龙头社区和内厝社区。
林氏府是台湾板桥林氏家族在鼓浪屿的故居,俗称“府内”,位于鼓浪屿鹿礁路。修建“菽庄花园”的林尔嘉先生曾是这里的主人。
林尔嘉,字菽庄、叔臧,别名眉寿,晚年号百忍老人。原名陈石子,是厦门抗英名将陈胜元五子陈宗美的嫡生长子,6岁时才过继给台湾板桥林家。生长在商绅家庭的林尔嘉,自幼聪敏好学。是民国年间在闽台两地负有声望的人物之一。
📻【制作团队及音乐使用】
声音指导:赵力杰
音频制作:叨叨
录音/摄影/撰文/编辑:田洋戈
本期音乐:
Martin Ermen - Gymnopedie Nr. 1
Leonard Bernstein - Bolero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