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们碰巧听了友台一期关于“消费主义”的播客,那档节目的两位女主播未婚未育,听她们聊自己的消费习惯时让我们不禁想到以前的自己。
那时的我们也曾在时尚、美妆、文化、社交等各类消费之间游刃有余,而成为妈妈后,我们自身的物欲降到了历史最低位,极简、实用成了我们现在的消费准则。
但这种改变并没有体现在我们给孩子的消费上,或者说,我们把用在自己身上的购买力转移到了孩子身上。面对走马灯一样的购物节、数不清的明星带货和母婴种草、不断细化的母婴品类,我们似乎跳不出这样一个怪圈——我们深知眼前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却依然难以自拔。
本期节目,我们将从最近一个月的账单聊起,谈谈在成为妈妈后,我们个人的消费习惯产生了哪些变化,以及在成为妈妈后的两年“买买买”生涯中,我们踩过的雷、趟过的坑、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和对消费主义的反思。
你将听到:
Part 1 我们算了一笔账
02:30 生娃后我们居然都不怎么为自己花钱了
05:20 我们每月给娃花多少钱
13:30 教育成为养娃的最大消费项目
Part 2 我们的个人消费似乎理性了
16:00 衣服、美妆、奢侈品从妈妈的购物车里消失了
18:20 购物需求随着生活环境而变化
20:20 健康消费增加了,有娃后我不敢生病
23:40 极简、实用,是我们给自己的消费准则
26:10 当时尚博主成为妈妈,依旧影响着我们的购物清单
27:55 在妈妈群里下单是每个妈妈的宿命
34:50 线上消费更容易令人冲动
37:40 给自己买东西在生活中的优先级急剧下降
39:40 物欲是被人为创造出来的
Part 3 给孩子的消费依然“疯狂”
41:25 现代社会,购物节每月都过
42:50 直播间真的令人上头
46:15 囤货、囤课都是病,得治
47:45 谨慎看待种草帖:我们都踩过“爆款”的雷
50:40 孩子不是标品,其他孩子喜欢的东西,我的孩子也适用吗?
55:00 如何看待母婴产品的品牌溢价和功能性
56:15 母婴产品过于细化,很多需求完全是被创造出来的
60:10 为什么婴幼儿食品这么贵家长还愿意买单?
65:00 奶粉在中国市场的年龄延展,以及我们的选奶焦虑
75:30 用孩子的OOTD体现阶级的中产家庭们
76:30 孩子的发展需求是否被满足似乎更难以评估
79:00 大额的早教支出更多是缓解家长的焦虑
82:10 希望有更多幼儿友好的免费公共设施
86:05 “买得起但不想买”和“买不起硬要买”,是完全不同的人生状态
88:45 我们都不想用消费来表达自我,但又被裹挟其中
Part 4 总结
90:40 我们为自己和孩子做的最值得的消费
92:15 分享下一个大额消费计划
94:10 给妈妈们的反消费主义的6个小tips
99划算节又要到了,祝大家开心消费、理性购物,毕竟双11正在不远处冲我们招手呢。
本期推荐书单:
《制造消费者》【法】安东尼·加卢佐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英】齐格蒙特·鲍曼
《消费社会》【法】鲍德里亚
欢迎对我们播客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添加主播微信carole_nosecret,申请加入BBM微信听友群,期待与大家进行更多分享和交流。
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字 | BBM_ByebyeMom
音乐 | 《Money》by Barret Strong
《Price Tag》by Jessie J
图片 | 大金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