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开始,“埃莱娜·费兰特”这个名字便游荡在意大利文学中,2014年后,随着“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相继问世,费兰特一跃成为全球文坛瞩目的作家,然而却无人知道这个名字背后的真实身份。26年来的匿名写作,为费兰特增添了更多传奇色彩。本期《忽左忽右》,我们邀请到“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译本的图书编辑索马里,为大家带来关于费兰特和意大利女性写作的话题交流。
【主持】
程衍樑(新浪微博:@GrenadierGuard2)
杨一(新浪微博:@杨一1)
【嘉宾】
索马里,九久读书人编辑(新浪微博:@索马里索马里)
[01:35]《伯德小姐》导演表示电影灵感来自“那不勒斯四部曲”
[05:10]图书编辑一开始并不看好外国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市场
[06:55]欧洲每个家庭、每个年龄层都可能阅读费兰特
[07:10]文坛隐者埃莱娜·费兰特其人其事
[16:45]来自女性的视角在文学领域中长期缺席
[19:00]顾彬曾批评中国作家的直男癌倾向
[20:20]“那不勒斯四部曲”拥趸中存在大量男性作家
[20:30]弗兰岑很想成为美国的托尔斯泰
[21:15]“阶层决定了你对语言的坦诚程度”
[24:10]读者对中译本的反馈令索马里刷新认知
[24:30]中国的文学出版界一半的书是出给同行看的
[26:15]内地女性媒体人表达对这部小说的不屑
[34:30]费兰特写的是女性小说,也是南意大利的史诗
[38:20]丘吉尔的青年回忆录笔法迥异于世界大战回忆录
[41:50]费兰特式的写作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生长出来
[43:10]意大利语非常粗俗,与费兰特的写作相得益彰
[43:50]从小说中了解意大利的战后贫民史
[45:50]《纽约书评》非常乐意拔高这类写作题材
【延伸阅读】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译本已出三卷《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埃莱娜·费兰特
《青春》约翰·库切
《自由》乔纳森·弗兰岑
《哈德良回忆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
《我的早年生活》温斯顿·丘吉尔
《战后欧洲史》托尼·朱特
【音乐】
"Un Largo Adios"(Gato Barbieri·Last Tango In Paris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1972·United Artists Records)
"Lascia Ch'io Pianga"(Christophe Rousset·Farinelli: Il Castrato·1994·Auvidis Travelling)
【logo设计】杨文骥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苹果播客」、Spotify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忽左忽右》,也可通过喜马拉雅FM、蜻蜓FM、 荔枝FM、网易云音乐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
微信公众号:播客一下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