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放假回来。
本期聊聊宝冢的话题演出家小池修一郎。
【补剧补到吐的我……】
00:00:00 如果没有小池,宝塚百年还会如此辉煌吗?
00:03:58 笨拙到让人无语的演出助手
00:06:39 小剧场出道作的戏剧性票房转折
00:08:16 平成是小池的时代
00:12:23 小池的男人永远是少年:少年不死,少年有梦,少年纯情而脆弱
00:18:14 把音乐剧真正导入宝冢
00:19:32 “在宝冢,什么都能上演”
00:20:59 宝冢化改编意味着哪些动作:制度、价值、美学
00:28:56 看人做剧的佼佼者
本期音乐(由于片头片尾都不知道歌名,直接打作品名了):
瓦伦蒂诺
红花侠
天使的微笑,恶魔的眼泪
上线平台:
小宇宙、B站(堇学座)
发布时间:
每两周的周二(若审核时间长则为周三)
主播、编辑、后期:lulu(阿布)
微博:@Endoriel布
主播...

A姑娘与lulu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summer_J5gU
2年前
黑龙江
0
姐姐 我十分真诚的想入fc 可以冒昧的打扰您可以帮助我加入fc嘛 如果您觉得不可以的话就算啦 真是不好意思打扰你啦

Iris_lin
1年前
中国台湾
0
這是我第二次聽這期節目了,初入坑時帶著對凡事都好奇與有趣的心情來聽,就是一個補充知識量的心態來聽,而再垂直入坑後補了許多劇之後再次收聽,發現多了更多的共鳴,也更能體會小池的作品有著他獨特的特色,例如考古以來最喜歡的作品《紅花俠》、音樂劇改編的《羅主》以及漫改劇《波族》等等,都看得到小池對生徒氣質與適役的掌握,特別喜歡作品中的少年感,既可愛又讓人心動。
雖然我沒有特別偏愛寶塚的哪位演出家,但發現自就有一再回味的劇多是小池的作品,可見對寶塚的貢獻真的不容忽視😊

和球球
2年前
上海
0
阿布好棒啊!从第一期听到这期感觉知识量越来越大,这期节目我是在地铁上听的,路上40分钟没有听完,中间反复倒回重听文案,一边听一边理解消化,一边到b站上去搜索。
好像小时候遇到非常非常喜欢的图书或者漫画时对没每一个让我提起兴趣的关键词都迫不及待的想了解更多!!这篇稿子里太多一听就让我微笑的句子!太多知识点要了解!!我会反复听很多次!
是明明阿布只用来十几个字讲了的话,可我彻底了解和听懂的话,要展开成一张画卷一样的感受。
我有点胡言乱语了,真的真的谢谢阿布!!
烂木头黑猫警部殿
2年前
上海
0
等等。。。蔷薇的封印也是他作的啊。。。emmmmmnmnnnn
烂木头黑猫警部殿
2年前
上海
0
06:59 “在没有展现天才特质之前,大家都以为他是个傻子”
我想到我小时候是个口吃,在没有展现语言天赋之前,大家都以为我是个哑巴。
烂木头黑猫警部殿
2年前
上海
0
05:37 对对对,大家都是一边打脸一边长大的(微笑)
烂木头黑猫警部殿
2年前
上海
0
先抢板凳!

Eioo
2年前
广东
0
31:36 !!还是忍不住想夸波族!非常体验到这点了!真的特别感谢,感谢所有人

天然色monochrom
2年前
北京
0
我很喜欢东宝版的1789。原作其实没讲清楚男主为什么突然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队伍,东宝版加了一首歌完美圆回逻辑。而且东宝版把很多独唱改成了重唱和合唱,突出了原版里没有的“群众”的存在,也把革命的表达合理化。不值得星组版本会不会延续东宝版。近年小池在东宝做的剧只能看到老熟人喝一茬一茬的关系户,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新了。
张沪一
2年前
上海
0
抢沙发!
heqiqi
9个月前
未知
1
小池:开头这么长的介绍嘛🤣全篇吐槽好好笑

寿司酱
2年前
江苏
1
补充一句,听阿布的节目还有一大收获就是总能学到一些精言妙语,让人会心一笑😌
明斋
2年前
广东
2
我想起似乎是19年宝冢og来国内演出的时候,有位前辈(可能是榛名由梨前辈还是高岭爹)就吐槽过小池33在稽古场负责放音乐的时候,他睡着了😂,然后被生徒吐槽。
MSBY动物园员工
2年前
英国
3
讲的太赞啦!这里作为被点名的音乐剧饭(当然也是冢饭哈哈哈哈哈)讲两句对小池改欧美音乐剧的观感
首先我看音乐剧和看冢剧想看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有人说冢剧没有深度剧没逻辑唱的也不好我也会怼回去外部剧里根本找不到这样的又华又一台子身材超好的美女(我就是这么肤浅)如此能给人带来幸福感的演剧类别呢hhhhhhh
正如阿布说的 小池的两大强项就是他对男役像和宝村观众想看什么的深刻理解,和他对生徒自身魅力的发掘。看一粒沙就特别能看出来,初雪般根据生徒自身特点弗兰茨和鲁道夫这两个角色和原般相比都有不少变化(甚至还为了捧wao加了一个小五番角色哈哈哈哈哈哈)而一路刚刚好有和原版死神很像的冷冽的雌雄同体的气质,初版的死神这个角色和原版死神是非常像的 而后面造型和演法都配合着当时生徒的个人风格和原版、初版差别越来越大hhhhhh 能看得出他为了宝村化(准确的说应该是时任生徒化?)托托这个角色和一粒沙这部剧确实是努力了hhhhh
然后就是他为了符合他的男役像和对观众想看什么的判断大改剧本这点。我的观感里他是把绝对的重点放在了符合宝村feel上而不怎么去管原本的剧本和其中人物大深度。大部分时候这还是很能理解的,比如在罗朱的朱丽叶自杀那段弱化了朱丽叶的怨恨把她变成了一个单纯的追爱的少女,虽然会让人物有点扁但是最关键的特质还是保留了。不过也有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有必要吗?有必要吗???我对于小池积怨多年第一次看的时候看得想打人(我实现入坑音乐剧才入坑冢的)现在已经完全get了冢语境但依然耿耿于怀的一个改编就是一粒沙act2精神病院的那一场。原版的那首歌之于act2基本就等于我属于我自己之于act1,是一首茜茜把自己的所有感情和想法和纠结都掏出来给观众看的一首,对于茜茜这个角色的塑造贡献不亚于我属于我。虽然原版里这首歌的丧度已经超越了怨气达到了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笑话我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程度 自然是非常不适合宝村需要改编的,但是你要改也可以保留一点她这种很丧的心态和这首歌最为重要人物独白的功能啊,怎么可以唱两句你才是真的自由我真羡慕你就没了呢嗯??茜茜这么有意思一个角色就给改成了个这?????就怎么说,我很理解他这个改的出发点是什么,但是作为观众我还是想尽量的看有意思的本子合有意思的人物的,尤其是当我知道原版的这个人物真的很有意思的时候。咱也不是说所有对人物塑造有大用的片段都不能改只是说能不能改的走心点,至少把重要独白的功能保留住如何🤣🤣🤣以及能看得出来小池真的很偷懒,到东宝版明明已经没有清正美制约了这一段还是这样...或许我主要在气的是这个哈哈哈哈哈哈
不过不论如何 我觉得至少在小池还在积极的改外部音乐剧的年代里他在剧作和人物深度前绝对优先宝村feel还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与其说是把音乐剧带入宝村不如说是让宝村剧的众多形式里有了类音乐剧这一款。现在经过上田和指田感觉宝村受众对于没那么梦幻的氛围接受度越来越高了,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改外部音乐剧的时候既能宝村化又能保留原版深度的剧吧hhhhhhh(不过有一说一现在外部有意思的剧也越来越少了,以及村里似乎也发现法剧和宝村八字很和狂改法剧,而近年的法剧都是歌巨好听剧情人物约等于零的状态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是我还是没有放弃看宝村改圣母院的梦想🥺🥺🥺🥺)

寿司酱
2年前
江苏
3
欢迎回归👏真的要感谢阿布为我们科普这么多有趣的知识,作为听众的我们只是轻轻松松听完半小时节目,无法想象你在背后付出的精力和时间,虽然你也乐在其中,但还是很辛苦。所以希望你录每一期节目都是充满愉悦和幸福,不必为了录而录,如果精力不够觉得累了,就好好休息,喜欢堇学座的我们会一直在这里等待,对我们来说每更新一期都是宝贝😗现实生活已经如此残酷,希望我们都能过得开心点🥳
风雨_cN1E
2年前
江西
6
之前没有明确对小池改编的音乐剧有特别的感想,总觉得是原版音乐质量好,小池功底不错,生徒演出在线,呈现出的舞台……直到看了21年星组的罗朱和18年花组的波族,才惊讶发现,小池的厉害之处。21年星组的罗朱是引进剧,但是经过小池的改编和他对top控比,生徒气质的拿捏,我在观看的时候竟然能够沉浸到罗朱少年少女的恋爱氛围中去,这对我这种小鹿都撞死八百年的人来说,太惊艳了,尤其是这些年看了这么多版罗朱的情况下,让我第一次体会到这才是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啊🤣,而作为纯爱漫画波族改编的音乐剧,我只能说你能感受到艾多加做为一个想正常长大的人,却意外成为了永生不死的少年的那种孤独和悲哀。最后插一句,世界已经够魔幻了,没必要音乐剧要以有深度来作为评判标准,其实凡是经过加工的艺术作品都带有加工者自身价值观的体现,都不是纯粹历史的真实展现。我实在不能理解所谓冢剧就是乱改的那种言论。我就是来享受宝冢带给我暂时能够脱离现实生活的感动和愉悦的。
小熊猫的好朋友
2年前
上海
8
我觉得很多人把宝冢剧置于鄙视链的低端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每年欧美那么多剧,能够传出来的寥寥无几,但是宝冢会出碟,所以看宝冢的人都会发现剧库特别庞大,里面有些不太好的剧也很正常。大家交口称赞的欧美剧,很多都是红极一时的经典之作,当然比一般的剧好很多。可是,实际上只有极少数的剧场可以做到每天有好戏上演,百老汇和西区可以每天演,去法剧和德奥还得挑时间才看得到,而且卡司换了一波又一波,宝冢多好啊,两三年内去看,必定可以看到喜欢的生徒演的剧。而且,除了悲惨世界和歌剧魅影那种可以撑个二三十年的剧,大多数剧的周期都特别短,红花侠之类的,老早之前就演完了,那个年代海报都还是手绘的……要看到还是得去宝冢。欧美也有很多音乐剧根本不如宝冢,上座率会很低,很快下线,平均来看宝冢很不错了。宝冢的剧院算是特别大的了,大多数欧美的剧场也就是几百人,千人以上的很少,看到女性能够独当一面应对两千人的场子真是感觉特别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