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话题成员】

程衍樑(新浪微博@GrenadierGuard2

马嘉鸿 中国人民大学讲师

杨阳 埃塞克斯大学历史学博士(豆瓣:@kevinyangmx)

【时间轴】

04:56 早期的国际共运在中国的学科发展历史

07:12 对19世纪末时代精神的把握塑造了不同的左翼群体

08:53 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其由来

13:18 议会政治在德、俄两国之间的不同

22:48 德国的理论教父们在俄国逐渐失去尊重

25:14 英剧《鹰之死》对苏共二大分裂的描绘

34:10 杨阳认为《火星报》的分裂本质是气质的分裂

40:36 孟什维克与博什维克的直接分歧

45:52 什么样的人有资格成为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员?

49:44 罗莎·卢森堡在耶拿大会上被怼

01:13:09 无处安放的罗莎·卢森堡的幽灵

01:17:44 德社党与联共(布)的命运有太多可对比之处

【音乐】

片头曲:Apo Kampous Kai Lagkadia - Maria Dimitriadi / Afroditi Manou

片尾曲:Einheitsfront - Die Bandbreite / Elias Davidsson

您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Spotify搜索「忽左忽右 BGM」,获得节目完整歌单。

【logo设计】杨文骥

【后期制作】hotair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 订阅收听《忽左忽右》,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FM蜻蜓FM荔枝收听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微博@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微信公众号:播客一下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主播...
JustPo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Nicodemism
4年前
1
抓个虫,马老师仔细读读西马的话会发现吹1844手稿的并不多。
PietroPonte
7个月前 中国香港
1
是不是该请马嘉鸿老师和杨阳了?
oraLeFt
3年前
2
马老师笑起来太可爱了,整个人都变快乐
很吃惊
3年前
3
娓娓道来,清楚、清晰、清新!不像有些大家讲的那么发散。
owloo里奥
2年前
3
01:20:46 好喜欢国际共运系列 什么时候更新啊😭😭😭
少女的珍珠耳环
4年前
3
55:00卢森堡同志啊,你一定是没挨过饿
ATAT车长
4年前
4
声音真好听啊
Kittencore
3年前
5
马老师声音好甜。。
砸稀碎
4年前
5
38:25 这段儿关于孟什维和布尔什维的讲解👍
Khandha
4年前
5
哇这期也太长了,赞美
卢林
4年前
6
什么时候有机会聊聊以色列kibbutz
热心网友刘某某
4年前
7
请问一下谈托洛茨基的那期是哪期节目
越向书
2年前 美国
8
1:10:32 如果不提一下罗莎对十月革命的批评(“那只是一小撮人的专政”),本集是不完整的。
kingvac的新袖子
4年前
8
48:04原来少数派多数派的共识就是都要求交党费。。。
Cccccccc
4年前
10
有上政治课那味了。。
我蛮夷也
3年前
15
马老师的口音配上共运史的内容,真的……实在是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啊哈哈哈哈哈哈
刘清羽
4年前
16
这次请对女嘉宾声音很温柔,但是总有一种上课的感觉
望天的摩艾
4年前
20
惊讶得牙都掉出来了,这个标题下居然是共运史内容
浮生_zyfN
4年前
49
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或者马克思学研究领域,1844手稿在1932年的发表是当之无愧的大事件,其关于异化和人道主义的讨论直接影响到了此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从西马的鼻祖之一卢卡奇的评价就可看出。 这里说的卢卡奇的评价是指卢卡奇在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整理1844年手稿时的评价,梁赞诺夫发起、由卢卡奇负责整理,甚至副标题「经济学哲学手稿」都可能是卢卡奇自己加的。 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当中推断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种有过一段关于着重异化与人道主义的时期,直到手稿得出现,才证实了卢卡奇的推测。在这个意义上,手稿对卢卡奇而言是一部最重要的马经典。 研究1844年手稿的文献可太多了,夸张一点说,整个西马的理论根据都在手稿这儿……我举一个国内最新的系统性研究,大家可以找来研读一下:《〈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周嘉昕编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 以下为书内序言摘录: 「众所周知,1932年《手稿》以两个版本几乎同时公开问世,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大范围、长时间的思想争论。这就是所谓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或“两个马克思”争论。借助于《手稿》的发表,西方学者强调从中可以发现一个不同于《共产党宣言》或《资本论》作者的马克思形象,并以之来补充甚至是反对第二国际以来、苏联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被普遍接受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模式。对此,美国学者悉尼·胡克曾将其形象地描述为“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针锋相对,包括苏联学者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的基础上,开始对《手稿》文本和逻辑进行细致的研究梳理。除了最具代表性的,1965年阿尔都塞出版《保卫马克思》,直接批判诉诸《手稿》阐释的人本主义思潮外,《手稿》的研究还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的形成。」 还可以再quote一篇比较新的关于手稿的马主义研究论文,周嘉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史上一段被忘却的历史——施穆科勒对“青年马克思”问题的回应》,载《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 「学界耳熟能详的是,《手稿》于1932年在东西方同时以两个版本问世。一个收入德国社会民主党人朗兹胡特和迈耶尔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早期文选》,一个收入苏联马克思主义者阿多拉茨基主持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1)第一部分第3卷。 《手稿》甫一问世,旋即在西方学界引发了广泛的反响,其核心问题就是人本主义“青年马克思”的发现,或者说“青年马克思”“两个马克思”问题的争论。对此,美国“红色教授”悉尼·胡克曾经用“马克思的第二次降世”来形容。就“青年马克思”问题的最初讨论来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朗兹胡特和迈耶尔的介绍以及马尔库塞和亨·德曼的评论。」 到2019年了,关于1844年手稿的研究还能发核刊,充分说明了手稿在马主义研究文献中的地位…… 对了,诚心推荐国内马主义研究的权威吴晓明教授的讲座「吴晓明讲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看完会更理解手稿的意义: https://mp.weixin.qq.com/s/DKafx5DkwWOlUKz_iueCkA
葬爱咸鱼
4年前
56
马老师声音好温柔啊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