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从复旦中文系毕业后,奥兰多开启了长达九年的人力资源从业历程,每年面试数百位候选人,在与性别标准、团队文化、外企招聘等课题交锋的同时,绘出了一道圆润流畅的生涯曲线。


曲线的中央,则是书香浸染下建筑的强大内心力量。通过学习心理学与女权主义,奥兰多在30岁时开启了成长咨询师的副业,将疗愈的向心力传递给更多处于相同迷茫的女性。“你只有先经历迷茫的18岁,才能到达30岁,这是你探索自己、探索世界的重要时间段。你只有在这个时间段有所积累以后,才能在30岁更有力量地实现你梦想中的一些事情。”“如果你的选择一直根据你内心去走,你可能Z字形地走,可能S型地走,可能直线型地走,但没有关系,你总会达到那个你想要去到的地方。”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九年从业经验的外企HR兼成长咨询师奥兰多同学,带来了外企招聘、生涯探索、内在力量相关的分享,希望能够为处于迷茫阶段or希望进入外企的你带来启发与参考~


🙋🏻 本期嘉宾:奥兰多


🎓 复旦中文系毕业生,INTJ


💼 从业九年的制造业外企招聘专家


💫 女性成长咨询师,豆瓣及小红书@奥兰多Ruthburg,微信公众号@奥兰多话不多


💬 她分享了这些内容:


2:02 早期生涯探索及工作体验:从中文到人力


8:13 外企招人标准揭解密:JD及气场匹配度、英语能力


13:05 职场中的母职惩罚与多维度选聘/裁员标准


23:52 HR职业满意度与价值观排序


28:32 与世界交手的力量:工作价值、迷茫管理与自我实现


36:43 原生家庭压力管理,建筑抗争与探索的勇气


42:56 自我觉醒的过程:用心理学看清自己


46:42 十字路口的判断:不必担心missing out!


55:22 自我总结与建议:勇敢追寻内心的声音!


🌱这是一档由OfferShow出品的职场访谈节目,用热爱的引力拉近与心动Offer的距离,在纷扰与振荡中破土生长。


💫我们相信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通过对话处于不同人生阶段&不同职业的人,期盼为生涯探索期的同学提供信息差与路径参考,有校招需求的同学也欢迎使用我们的求职网站——OfferShow校招神器,也欢迎加入我们的offer群和我们一起讨论~ 你的订阅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主播...
卡卡_kk
芭乐Guava
OfferShow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奥兰多Ruthburg
1年前 上海
6
非常高兴来到Offer引力分享我的成长经历。就像我在节目中说的,20多岁的时候有一些迷茫再正常不过了,这些迷茫最终都会经过时间的发酵成为你面对未来生活的底气,所以不用害怕也无需焦虑。如果有听友想和我交流成长中的迷茫困惑或者想预约咨询,都可以加我的微信luboge1202,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成长。
摸索前进
1年前 新疆
5
每个选择不会极大地改变你的人生,任何时候都可以重新开始,flow your heart,跟随你内心的选择
李彬stanli
1年前 上海
3
我最近在读到文章《对话余秀华:世间皆苦,可我还是愿意再来》,在凤凰网读书对她专访时候一段对话: 余秀华:每个人都在受苦。没一个人好过的。 凤凰网读书:即使知道这一点,你还是愿意来? 余秀华:那是必经之路,没有办法。每个人都在受苦,即便你长得漂亮、身体好,可能还有别的不如意。 凤凰网读书:你能这样想我觉得很对,世间皆苦。 余秀华:世间皆苦,对呀。 这段对话,又让我想起前阵子热播的台湾电视剧《不够善良我们》,剧中围绕昔日作为情敌的两位女性作为主角展开,简庆芬成为了那个男人的妻子,Rebecca继续单身。 后来,她们透过社交网络互相羡慕。 Rebecca羡慕作为妻子、有一家老小的简庆芬,但简庆芬自己独白是: 我每天要做别人的老婆、妈妈、女儿、媳妇、员工、一个爱地球的好人,我真的是已经累倒。 简庆芬羡慕单身、独立、自由职业事业开展的风风火火的Rebecca,但Rebecca的在遭遇餐馆不允许单人用大桌子用餐时候,说到: 到底为什么,我要为自己只是一个人而觉得自卑、觉得抱歉啊,我这么努力耶,我单枪匹马的,连一个问我今天好不好的人都没有。 透过散文集李娟《我的阿勒泰》,我们似乎看到一个生活在自然、美好、丰盛的少女,这日子过得让人羡慕不已,但李娟在这本散文集的第四版自序,也就这部散文集发布的10多年后回看,她说到: “我坦然于自己记录的真实经历与真实情感,却没意识到记录时的选择与回避。 ……写这些文字的我,额外珍惜“她”与他们为数不多的交集……我看似随意地,没完没了地铺陈各种记忆里的细节:亲密的,自由的,关于友谊的,关于爱情的…….竟然有这么多。 实际上只有这么多。那段记忆里最美好最闪光的时刻全在这里了。 真实也能遮蔽真实。密集铺陈真实却营造出假象。于是,人们可能以为那就是我的常态吧。” 是的,在我们几十年生命里,那些自己喜欢或者让人艳羡日子,笼络起来或许实际上只有这么多。 大部分时间是琐碎的、无聊的、重复的、沉闷的、自己忍受或承受着。 许倬云说“往里走,安顿自己。” 可要怎么“往里走,安顿自己”呢? 前阵子看李娟长篇散文集《羊道》,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她写到: 但是再想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可旧馕又怎么办? 吃完新馕(再回头吃之前旧馕)就变得更加坚硬更难以下咽。 好比把好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 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着不好不坏的日子。 也正是这样的认识与感知,她才会在散文集《阿勒泰的角落》说出这样话: 世界就在手边, 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 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对我而言,这些年的“游牧的生活”,我经历着热情到厌倦,甚至茫然,而后又重新找回了热情,那便找到关注些什么。 我现在这种形成《个人使用说明书》,接各地活儿,然后搬去各地生活的状态,便是一种放大版本的打工换食宿,换去不同地方过日子体验,可能比较动荡、也收入不高,但确实不好也不坏,很能安顿自己,找到自己与自己、与这个世界相处的阶段答案。 那怎么找到自己关注的点,甚至是可以投入一生去关注的点呢?我觉得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以下可能成为找到的线索: (1)从情感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2)从行为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3)从认知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4)从关系上去找到关注的点; (5)从权利弥补与扩充去找到关注的点。 情感上,比如之前一个案例,姐姐看到双腿残疾妹妹陷入身心抑郁,很想帮助她更快乐,于是后来她们姐妹俩创办了 Izzy Wheels工作室,通过装扮轮椅的大轮子,让每个坐轮椅的人找到一些快乐,也能“If you can’t stand up, stand out.——如果你不能站起来,那就做最独特的那一个。” 行为上,比如之前看到一个案例,当时还在读大学的姚彥慈看到了疼爱的外婆在患上了认知症后,变得用餐不方便,于是作为一个适应性餐具领域外行的她,努力学习、到处求助、死磕解决方案,虽然遗憾没有来得及量产,外婆就去世了,但她把这份遗憾变为了事业,服务更多同样情况的群体,可以更加有尊严地用餐、生活,开启了自己创业之旅。 “不再问自己擅长什么,而是问自己关注什么”,这是我做自由职业一段时间后,写下的体会。 人生充满可能性,也充满韧性,最重要我觉得还是先试一试行动起来。假如找到了关注的点,为关注的点而努力,那么便有了一些安顿自己的办法。 但即便找不到,毕竟也是先去花时间,去寻找这个“关注点”,这寻找过程也其是一种关注,因为为了遇见、找到,我们可能会调动更多身心敏锐,去感受自己、感受世界,这种感受下的人生,我觉得也是极好的。 我不富裕,动荡,也孤独,日子似乎不好; 但我孤独带来了敏锐、我所求的很少,我很容易满足,我的日子也不坏。
IMFine_QyWq
11个月前 浙江
3
51:07 人生是一串珍珠项链,每一颗都重要
一粒生米_gpVt
10个月前 湖北
2
有句话真的狠狠戳我 “父母也只是道听途说 就要求孩子付出很多努力(去承担你的选择)” 想反驳父母的时候心里就是这个想法🫠🫠
洗耳恭听的zzz
9个月前 湖北
1
嘉宾确实厉害
摸索前进
1年前 新疆
0
好喜欢嘉宾说的这段话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