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本期话题成员】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微博@PomBom,豆瓣ID:PomBom)
小花,公益组织从业者
【时间轴】
怎么会想到全职加入公益行业
平台型公益组织:公益行业的“投资”公司
评估公益项目最重要的是实地调查
关注四大类项目:儿童、老人、社区建设和公益行业支持
对流动儿童入学,大城市是最不友好的
帮助流动儿童,社会网络支持,亲子关系融洽,都很重要
国内民众了解公益行业门槛很高,出圈的往往是负面新闻
普通民众最关注自己捐助的善款去向
对阿茨海默症老人的照护者,中国台湾地区专门设计了“喘息”制度
国内正在加强对社会的“适老化”改造
公益组织会鼓励六十岁左右的“小老人”去服务八十岁的“老老人”
公益行业的悖论:组织发展越是正规化,越是容易让公众困惑和反感
国内的公益组织也在内卷化
所有国家和地区,女性参与公益活动的意愿都显著高于男性
介绍国内外代表性的公益组织和项目
【音乐】
We Are The World - 群星
Dying In the Sun - The Cranberries
【后期剪辑】littlerain
【logo设计】杨文骥
【制作总监】王若弛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Apple播客、Spotify、小宇宙App或任意安卓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忽左忽右》,也可通过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三联中读、芒果动听、阿基米德收听。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互动方式】
微博@播客一下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微信公众号:播客一下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主播...

JustPo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好一个夏天
4年前
11
关于流动儿童我关注了一个公益项目叫微澜图书馆,主要关注北京上海苏州广州等大城市的流动儿童,与当地学校合作建立流动儿童图书馆,工作做得也挺好的。

闻弦歌
4年前
11
为什么不让嘉宾把一整句话说完再插嘴呢…

Ruiontheway
4年前
12
水滴筹是商业公司,不是公益服务。
墨镜火烈鸟企鹅版
4年前
13
59:03 猫盟微博和公号也一直在关注。又能云吸大猫又能保护它们可是太美了。
奥云智
4年前
14
有一个印象很深的点是大众更偏爱通过水滴筹这类网络方式参加公益,因为可以和受助者直接建立联系。 对于传统的公益机构,或者说比较大型的(趋向于行政化的)公益机构态度就比较消极,因为担心自己的钱用到别的地方,比如宣传或者机构维持自身运营的花销。
但是这种点对点的救助方式,解决的永远只是个人问题,而且会有受助者在描述自身情况时内卷化的趋势,水滴筹变成卖惨大会。
这种方式不利于整体公益议题的推进。

廿沉
4年前
16
同感觉主持人对嘉宾不够尊重,而且觉得主播谈到公益议题时有些高高在上,好像对我们普通人因为对公益的不了解而衍生的一些不那么正确的行为充满了鄙夷,一口一个老百姓:)
而且主播太想彰显自己,总是打断嘉宾,导致嘉宾为了把想说的话说完,而被逼的节奏越来越快。

羊毛卷儿又卷儿
4年前
19
好喜欢这一期!我在国外的一家非营利组织(不是公益),我们是专为流浪汉还有难民提供各方位的帮助包括难民营。尽管我不是一线员工,但通过我的工作、和一线同事的沟通感觉到他们的困难,尤其是疫情后我们一线的300多个员工都在一线工作(避难所),其中有两个避难所也发现疫情了。做公益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的一线员工都很伟大。给嘉宾比❤️
Kubaba
4年前
20
NGO的发展起源就是人类学,读人类学的选择NGO的也很多,视角和学科方法有很多都很适合做公益。不过公益面对的社会议题非常非常的广泛,嘉宾是比较偏儿童教育社区融合?还有环保妇女权益医疗卫生普及劳工权益救灾Blablabla 公众多关注公共议题,多了解参与和捐款渠道等等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和能参与的,公益机构资源太缺乏了,嘉宾说的公益行业需要提升传播、跟公众对话的能力,但资源缺乏的困境是没法很大改变的,公众多参与来支持公益机构吧哈哈哈哈哈
橙橙sue
4年前
21
这期太棒了吧!不仅了解到了国内的公益发展现状,而且学习到很多宏观层面的公益发展理论,就个人而言,以后会更加重视公益组织的运作和社会影响,而不是单纯的个人愿景满足
Peter和
4年前
25
建议公益机构也可以开一个播客节目,或者多上一些播客进行宣传,推广,讲讲公益人的故事,成本不高,也更贴近大众,是非常好的公众教育,推广的方式啊

乌云花栗鼠
4年前
25
44:50 罗伯特佩顿和萨拉蒙:慈善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可以是施惠者也可以是受惠者。如果遗忘了仁爱、爱邻里、公民性、宽容等美德,如果遗忘了正式的组织化慈善之外,非正式的慈善所呈现的个体性、体验性、习得性的慈善,就无法真正把握慈善的本质
张杨威Evan
4年前
27
40:18 作为水滴公司公益团队的人,我来简单说一下水滴筹和公益捐赠的区别。水滴筹本质上是个人面向社会求助的大病求助平台,爱心人士给这个个人捐款属于无偿赠予的行为,这个资金的使用决定权其实还是属于爱心人士的,就是说水滴筹发起人其实不能把这个资金用于治病之外的用途。另外关于水滴公益,它实际上是一家家公募基金会为了帮助弱势群体,代表某个个体或者群体去向社会求助,那爱心人士的资金实际上是到了这个公募基金会里,再由公募基金会给到需要帮助的人,爱心人士给出的资金属于捐赠给基金会,已经变成一种公共资产,不再有所有权。所以水滴筹和水滴公益是有本质的区别,爱心人士的行为也有区别。
littbaii
4年前
32
可以请问下嘉宾所在的组织名称吗?希望能仔细了解一下🥺
知怡
4年前
41
从业者的under-paid,或许造成公益行业留不住最好的人才。
据《中国公益组织从业人员薪酬调查报告》,2016年,从业者内月薪过万的也不到10%。
我们似乎期待成功的公益组织把每一分钱都用来做公益,但却认可成功的企业给管理层和员工高工资。
中国近几年慈善体量的各种指标都是二位数增长,头部组织增长应该更快吧。
同样的增长,放在互联网行业,就变成大家津津乐道、趋之若鹜的了。在公益行业,却毫无波澜。可明明最好的公益也需要最好的产品、最好的营销、最好的财务等…

广津区丧丧大王
4年前
47
后半部分提到的一些国内相关组织机构:1⃣️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国家营养午餐改善计划 e.g.惠育中国)
2⃣️四川海惠x国际小母牛(专注农村社区综合发展)
3⃣️自然之友(参与环境议题法律诉讼)
4⃣️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大师生发起)
5⃣️猫盟(专注于中国野生猫科动物保护)
6⃣️木兰花开(女工互助社、文艺队)
7⃣️同性恋亲友会(专门支持LGBT群体和亲友之间的沟通)

三缺一_dKJz
4年前
51
听忽左忽右这么长时间以来 这一期是最棒的 知识量干货百分百 对社会的益处最大 福泽功德无量

瓜嘻嘻
4年前
80
找到了嘉宾提到的项飚老师和唐昊老师关于国内公益事业的对谈:https://mp.weixin.qq.com/s/HLPu4JMyAA4L4LIcCSL0bw
豆角
4年前
82
忽左忽右邀请女性嘉宾 有进步 值得鼓励。但不知道是因为嘉宾是女性吗?主持人总是打断嘉宾发言,急于展现自己对于公益领域的了解。有男嘉宾的节目感觉没这个问题。可以注意下。:)

Fleabe
4年前
101
超棒的一期节目!就个人观察而言,公益行业对于普通人的门槛并不低,首先是了解好的组织是什么样的,然后如何接触到,并且还能感受到相对遥远的人群的困境和需求。国内公众对于这个行业还需要非常多的教育。另外,我们对于企业在社群和环境方面的贡献还没什么要求。对于大众而言,即使自身与公益行业不相关,我们的消费行为和网络言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为远方的人们产生影响的。
D还是Q
4年前
117
25:03 小意见,主持人和嘉宾都很热情地讨论国内的公益行业和群体,只是主持人在过程中,时不时打断嘉宾正在进行的叙述,有几次想把嘉宾的话听完,但是被打断后就觉得叙述线路被改变了。理解主持人有时想要补充内容的心情,但希望主持人可以再耐心一点听完嘉宾的话,她的谈话内容其实可以自我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