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严重剧透预警!

本期话题主要围绕目前院线的热门影片《心灵奇旅/Soul》展开讨论;

我们的微博已经上线,欢迎搜索节目同名微博 @塔可冲司机,关注我们。

本期嘉宾:戴布拉(微博 @无奇NoWonder 主播);狗腿子。 本期为远程连线录制,音质还请多包涵。

本期BGM:《京都民宿夜》 - MLA;《东京人寿》 - 容祖儿;

02:24 打分环节;

05:50 无论从主题和水准上都没有延续寻梦环游记的水平;

10:50 哭的那些人,到底哭了哪个片段?

15:00 二十二是首先来到了人间,才得到了spark,这是不是一种悖论?

23:50 爵士乐在这里完全是一个壳;

26:10 对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看法,这与本片的立意是不相符的;

29:40 “我才二十五岁,你就让我聊人生的意义?”

31:30 经历了一切,然后说人生没有意义,这是凡尔赛吗?

35:00 如果不倾斜保护和尊重那些报酬低的职业,就会导致一个无限内卷的社会;

36:40 不管怎么说2020年能看到这样一部片子还是有它的意义的;

38:10 抹去了一些品质,认为Spark就是活下去的理由,是对崇高的放弃;

40:30 如果拼多多意外猝死的女孩看了这个片子,她会改变自己的生活吗?

42:18 把每个人在每个岗位上猝死的几率在合同上写明,大家会怎么选择?

45:40 影片提供了一种关于生命意义的存在主义解读;

47:50 因为被催生而从电影中看到的“额外内容”。

可收听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荔枝FM、Spotify、Apple Podcast(非中国区)、Moon FM、Google Podcast、Pocket Cast; 或其他泛用性播客;

收听平台订阅RSS:https://tarkochonsky.typlog.io/episodes/feed.xml

--END--


Support on Patreon | 爱发电上赞助

主播...
大李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静安寺第五杠精
4年前
0
友台嘉宾的表达好流畅!羡慕了~
靓靓
4年前
0
02:37和主流看法不一样不是冲塔司机的常态嘛(bushi
大屋
4年前
0
35:24 报酬高,地位高
静安寺第五杠精
4年前
1
35:00「 如果不倾斜保护和尊重那些报酬低的职业,就会导致一个无限内卷的社会」认识大李这么久,这好像是第一次他表达出来一段我完全认同的观点。
Debrah
4年前
3
虽然我们都没有多爱,但是不妨碍Soul是一部在2020年出现很让人温暖慰藉的电影。说了很多年,最好的皮克斯或许已经过去了,或许真的过去了,但是皮克斯依然有之所以是皮克斯的意义。
HD207309z
4年前
8
关于 spark,我的看法比较接近大李,但也有些不同。观影前已经有朋友对我说,你看完一定会觉得这片子很存在主义,但事实上,我看完之后觉得这部动画其实是在扬弃存在主义。在我的认知里,最广为人知的存在主义版本,也即二战后百废待兴中流行起来的法国版本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萨特、卡缪、波娃、梅洛庞蒂),大体上是主张创造出自己存在的意义,活出自己的价值来,但这个意义和价值必须个体自己去指认出来,因此最直接的路就是follow your heart,但心会变,如果变了,我还是我吗,难道我就是那个我自己的心的跟屁虫吗?所以心又不能太变,follow的那个heart必须是某种 born to be,在新教伦理里就是「天命」,所以这一路下来,在个体层面重新确立了内心里超越此岸的、不可解释的神。 但 spark 不一样,在影片里,spark 是被「不是什么」反向界定的,它不是purpose,它不是那个心中的声音(天命),它不是我生而就要追求的这个或那个东西,男主演奏大成功走出酒吧时的怅然若失,代表的是这种purpose本质上是一种虚妄,用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说法,欲望是不可抵达的,抵达了它就消解了,人只能围着欲望去转,保持将至未至的状态,就像要咬自己尾巴的狗一样——一旦咬到,结局就是,我tm咬它干嘛? 明确对立于purpose之后,spark更像是feel your heart,不要问heart是什么也不要固定heart,感受其中之美就好——感受得到,你就spark,感受不到,那就感受不到,别去地球。那些意义的追寻,哪怕是个体自发的(对比社会建构),也依然是建构的,继而是虚妄的。真实的东西是,树叶掉落后给你的「感觉」,风从背上吹着你的「感觉」,蓝天白云在视网膜留下的「感觉」,以及沉浸在音乐或演奏中的「感觉」,而绝对不是追求登台演出或功成名就。男主在实现purpose后,在失落中弹起琴,才体验到了那种忘我之感,就叫心流体验吧,这种心流体验在转牌子里一样能体验呢,职业声望,社经地位什么的,或者架子鼓敲到一分钟四百下之类的,尽皆浮云。 从人物弧光而言,电影显然是更赞扬22的,毕竟是男主被掰过去而不是相反。那么22到底是怎么spark的呢?来了一圈地球才spark是不是悖论?我觉得22恰恰是被感觉点亮的,电影着重对比了学院里的无感,和人间这感官世界(对我是在联想日本那部电影),味觉视觉触觉,都是「感觉」,22的spark就是由肉身的感官激发的。 当22黑化后,脑海里的吐槽都是你做不到你成功不了你好失败,这种论调的预设都是有终点的目的论,而被22启发的男主带着22的初心打破了这一论调——不,那些不重要,放掉线性时间的意义感,去体验那超出时间之外的感受。 所以电影至此基本已经超克了存在主义,如果落脚点不是虚无主义,起码也是德国版本的存在主义,代表人物自然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了,尤其让我觉得和海德格尔晚期作品里的「林中空地」相呼应,我什么都不是,我只是存在本身(阳光)照射进一片树林时的光影和温暖(空地)。 男主获得再活一次机会(他不再活一次的话这电影对他才和解的母亲也太残忍了),走出房间望天望地望人间的神情,是不是很像大劫难后圣诞节里珍惜一切美好事物的神奇女侠?对,那就是spark。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