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
这一期,同在上海执业的Gloria,Coco和Rockie比较委婉地聊了聊立案难和执行难的问题。不熟悉诉讼的人会以为诉讼中庭审最难,殊不知一头一尾的立案和执行也很闹心。
先说“立案难”。从递交材料到正式立案,可真是漫长的等待。各位网友分享的不予立案的理由更是令人哭笑不得:“下社区值班暂缓立案”、“超审核周期,建议下次上传”、“落款日期过长,建议添加提交日期”、“系统运行不稳定,暂无法立案”、“无法在线判定,请携带材料至线下服务大厅面谈”、“30天内取消预约2次,1个月内不能预约”……
自2015年以来,法院立案标准从“立案审查制”变更为“立案登记制”,即“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但是,立案难的乱象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我们感觉,其中一个原因是案多人少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经济下行,纠纷增多,尤其是疫情三年,积压了一部分案件。但是,法院办案人员数量仍然有限。另外,这与法院系统考核中过度重视结案率也不无关系。结案率不能没有,但过度攀比结案率势必会影响立案。2021年以后,年底的立案难有所缓解,但是一些法院的季末、月末的立案难更加严重。当然,一些案件性质也会让立案难度增加,例如被继承人债务清偿责任纠纷需由债权人举证被继承人已经去世以及合格继承人的身份。
再说“执行难”。被执行人难寻、财产难寻、执行法官难联系是我们遇到的较为普遍的问题。同时,也不排除个别案件中存在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执行不廉、执行混乱等乱象。另外,执行的法律适用难也较为突出。就像邵长茂法官所说,“我国强制执行法是‘散装’的,截至2022年,它主要分布在16部法律、90部司法解释、101部规范性文件、30篇指导性案例、105篇请示答复中”。针对这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编撰了《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规范》,并于2022年重新编撰。此外,执行也涉及到司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的衔接(例如法拍房“先税后证”),使得执行难上加难。
总之,一通聊下来,我们感觉到律师在司法系统中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很多事情不由我们掌控,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主持人:Gloria
嘉宾:Coco、Rockie
音频剪辑:Grace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