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收听第13期《金牙的一排一座》。
整个五月,我的播客可以说是做了一个“疫情下的戏剧人”专题,27天前,缪时客老板张志林的内容成为这个专题的首发,今天是专题的最后一期,放送的是张老板聊天内容的下半部分。
这期我主要和张志林聊了聊缪时客的悬疑音乐剧之路、计划中的《嫌疑人x的献身》《无证之罪》等项目,以及对音乐剧公司运营、音乐剧如何盈利的思考。
聊聊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专题吧——
我今年的跨年是在上海度过的,1月、2月、3月去了三趟上海,看了很多部剧,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作为一个戏剧观众,我自己都觉得浑身难受,很想去上海看剧。一些我本来觉得有的是机会看的戏,甚至都没能和观众好好告别,就封箱了。
带着对戏剧的想念,也有对戏剧公司目前停工停产期间运营状态的担心,我在5月初约了3个上海音乐剧公司缪时客、染空间、魅鲸的老板聊了聊他们疫情下的生活。
最初计划是聊疫情,后来发现各位制作人都太好聊天了,我也就继续聊了很多制作上、项目上、公司运营上的内容。
这三个公司都是业内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自己的特点的公司。我今年新年第一场看的是缪时客的《隐秘的角落》,我觉得缪时客也是业内最会整活,在宣发上点子最多的公司。我自己常看缪时客的公众号,发现他们的内容不仅是给自身的项目做宣传,其实也在培育整个音乐剧市场。
昨天是个好日子,上海终于要开始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了,虽然戏剧一定是最晚复工的,但起码大家看到了曙光。
祝福大家的项目都一切顺利,希望下半年,我可以和戏剧人在剧场里聊聊他们正在上演的新项目。
节目流程:
03:50疫情期间,缪时客在忙些什么
10:10线上排练的局限性
14:50为什么戏剧公司会一边开票一边退票
19:38戏剧公司运营上有压力吗
21:40换个角度看疫情的影响
25:20复工后协调演员档期难吗
26:25一个难题:二、三轮演出如何保证演员阵容
29:15多轮演出的生意逻辑是什么
32:10 “我还没有研究出让音乐剧公司盈利的特别好的方式”
34:10百老汇和韩国音乐剧如何盈利
40:34资本市场愿意投音乐剧吗
47:49拿悬疑类IP竞争大吗?热门IP怎么拿
50:45《无证之罪》和《嫌疑人x的献身》筹备进展如何
56:20欧美、日韩等外国音乐剧版权如何谈,难易程度有何区别
58:20为何近两年市场上有这么多韩国引进剧
59:30 为什么缪时客选择悬疑音乐剧的赛道
62:33 《低智商犯罪》要做喜剧+悬疑+音乐剧
63:45如何看待引进剧缺位
对话摘录
谈音乐剧公司盈利方式——
其实如果对标国外的话,能知道音乐剧公司怎么可以盈利。
你看一下百老汇,一个剧在那能演十几二十年,肯定是盈利的。像《汉密尔顿》这种每天爆满、一票难求、明年的票都卖完的,肯定是挣钱的。那么韩国有一个新剧上来,可能上来就是80场到100场的演出,而且能保证基本上80场100场演出都能卖完,剧目和公司也是可以挣钱的,当然也有卖不完的戏,也有卖不好的戏。所以我觉得最稳的相对来说是百老汇的戏,但你要排到百老汇去演,其实也没有这么容易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行当,你要真的达到非常大的盈利,一定是塔尖的那一部分,其他的其实都是在为这个行业默默耕耘。
我觉得中国音乐剧行业,现在去谈它能有多少盈利,是怎么样的一个商业规模,还尚早了一些,我觉得现在还在一个耕耘阶段,因为它也是跟你的票房跟你的品质相关的,你现在还没有做到国外这么顶尖的品质,你也不能要求这么高的上座率。包括你的演员跟国外的演员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这个路还是挺长的。
谈疫情对戏剧公司的影响——
从另外一个维度想疫情,它也不一定是一个完全100%的坏事情,因为原来你只能往前冲的时候,有很多事情你是顾及不了的,当你完全停下来的时候,你其实可以去做停下来的事情。
我觉得人要学会在每个阶段和每个大的环境和情境下,去马上进行一个调整和有对当下的一个判断,包括心态其实都是要去调整的。
从这样一个情况来看,就是对做演出行业的人的一次考验。的确从2019年的时候,大家感觉行业慢慢是越来越好,2020年遇到了疫情以后,是打下去一点,大家觉得疫情已经基本上过了,在朝着非常好的方向发展,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新的公司、新的剧目、新的投资在整个行业里面的显现。
突然到了2022年年初,又一次大规模的疫情,这是大家没有想到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整个行业里面大家的心态要放得更平稳一点,反而要回归到我们做音乐剧最早的时候。我做音乐剧7年了,最早的时候就是把它当成一个喜欢的事业和对大家文化生活的一种推动,你是用这种想法去做,还是说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生意可以挣钱来做?现在可能后者的可能性会非常小了,你不但不一定能挣到钱,你带进来的钱还要困在里面,可能还要亏钱。
我觉得如果通过2022年和2020年两次疫情,还能留在这个行业里,或者说还能冲进这个行业里来做音乐剧的,真的是真爱。
谈音乐剧投资——
我自己很愿意做音乐剧的天使投资,我也投一些其他的剧目,包括我们跟一些年轻的作曲编剧今年还做了一个计划,来做一些音乐剧前端的孵化,我觉得原创音乐剧是中国音乐剧的未来一个主要战场。
所以在这个期间除了演员会通过各个剧目去成长以外,其实创作者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成长和被挖掘,被吸引到我们音乐剧行业里面来,所以其实我一直是很愿意去投入的。但是如果你说其他的投资人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如果完全从短期商业逻辑上来讲,目前音乐剧甚至整个文化文娱都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投资板块。现在的确是会有一些人关注到音乐剧,但是目前特别成功的案例我还没有看到,因为音乐剧太传统了,它是靠一一张门票,剧场数量和座位数量全都是有限的,在资本市场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如果你看到的是音乐剧的文化内容,文化IP的话,我觉得是非常值得投的。
谈版权剧——
现在相对韩国版权好谈一点,有可能离得近,韩国已经习惯于把剧目给到中国来做中文版了,任何新的公司成立后去买韩国版权做做戏好像已经成为一个模式。
但是你要谈欧美版权,可能跟你公司的实力、跟你在中国能拿到的剧场规模有关,因为他们的戏都相对很大,可能国有剧团或者有国有文化企业背景的公司去谈欧美版权更好谈一些。
然后还是看你的整个剧目的谈判技巧,而且这些剧本身在国外的运营的时间安排,也会影响到亚洲版权的安排的。还有韩国因为做音乐剧比中国人早,所以把很多剧的亚洲版权都买掉了,有的时候就算是国外的戏,可能中文版的版权也是在韩国。
谈悬疑音乐剧——
我们公司做偏悬疑类的音乐剧,可以从两方面讲。
一方面悬疑的故事观众比较爱看,很烧脑,观众可以自己代入进去,对剧情进行一些剖析,很多观众看出来的角度都不一样,我觉得这挺有意思的。另一方面,其实社会派悬疑剧跟我们当下生活相对接近一点,代入感会更强一点。
我觉得本身创作悬疑剧的人就很聪明,但做音乐剧挑战是很大的。我们主创们也很喜欢这种有挑战的创作经验,有点自虐,其实很难做,悬疑剧跟音乐剧,其实在很多地方有点相悖的,悬疑剧做话剧更方便一点,更能说得明白一点。
侦探小说读者本身就很多,喜欢看悬疑类电影和话剧的观众也很多,做成音乐剧观众面也会更广,那么再加上音乐剧本身的观众,我觉得整个市场的表现也是身为制作人一个很重要的考量。

空空如也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