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节目将探讨身份焦虑的话题。
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种混沌:他们让我成为的哪个“我”,我已经了解,而我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我”还没有找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选择的时代,这些选择让我们难以找到真正的自己。我们会探讨身份标签带来的焦虑,以及拒绝标签的重要性。我们还会探讨生育与个人自由之间的矛盾,不同身份所带来的不同焦虑,以及求认可和认同的困境。
我们会从几位主播自己的经历和认知中,去回溯自身,了解如何摆脱身份游戏的束缚。最后,我们还会探讨权威主义和互联网标签等问题,以及如何避免被标签束缚和社会的偏见所困扰。请收听我们的节目,让我们一起探索身份焦虑的本质,找到真正的自我。
(以上文字由ChatGPT辅助生成。)
本期谈论到的影视和书籍:
叔本华《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
福柯《疯癫与文明》
杨德昌《一一》
理查德·林克莱特《少年时代》
【时间轴】
1:11 一场“上野千鹤子议题”引发的身份焦虑讨论
8:11 可能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
11:46 过多“可能的选择”让我们无法进入自己的身份?
14:15 生儿育女与个人自由的矛盾
20:38 哪个身份最容易引发焦虑?
23:25 回答“你是谁”,可能引起另一种焦虑
25:11 当我们不再和他人比较,就退出了身份游戏
27:52 权威主义下的爱与爱而不得
31:47 互联网式的标签世界
35:37 罪犯的子女就该继承一种标签吗?
45:37 从《少年时代》中获得的自由启发
51:2求所有人认可和认同,是真的欲壑难填
56:31接受群体偏见和犬儒的诞生
59:6 我们如何拒绝身份标签和它伴随的焦虑
【本期音乐】
Yann Tiersen - Porz Goret
Adam Levine - Lost Stars
【本期主播】

剑锋、野尘、寒芽、
【本期剪辑】
野尘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