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面,最有勇气的人进了监狱,很多人去了媒体,当时的媒体人中有过天涯经历的不在少数。还有人去了国外,最近的一个是慕容雪村,他写了一本关于疫情的书,更多人在苟延残喘,但任不死心…..”
—— 自彭远文老师的《天涯往事》
在20年前,互联网就像一个不速之客,忽然间就闯入了生活,我想,这是千禧一代很难的体验,因为网络对于很多人来讲,就像电灯一样的自然,他们是不曾经被“发明”的事物,就像群山与河流。但对于我,在这一生中,恐怕真的很难有超越20岁的时候在网上冲浪的那种被世界包围的体验所给我的冲击了。
多年前,我的一个领导,在玩开心网的时候说,社交平台是低成本的维护社交关系,我当年听了之后,感觉太机智了,到处和人说我的这一“方法论”,但,现在看来,大错特错了。
互联网,第一位的是发现,其次才是连接。
在当年那个蛮荒的年代,不仅仅是让触网的年轻人彼此连接在一起,而是让人们可以彼此发现,接触,认识,从传统的人际交往圈层中跳脱出来,找到了新的同伴。人们在赛博空间培养出来了真挚的友谊,有的人甚至还找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我们的一位主播,她与丈夫就是在天涯社区认识并走在了一起。
那是一个将人与人重新连接起来的时代。
那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一个论坛时代,尽管国外有MySpace 后来有了Facebook,但,当年的我们没有经历电子邮件时代,我们是跃迁的姿态进入了赛博空间,起步就跃入了社交网络,一个与外国人完全不同的互联网世界的体验。
【时间轴】
4:58 因为沉迷游戏错过了论坛时代
7:22 我们的网吧回忆
10:19 我在天涯找到了我的终身伴侣
14:34 天涯出来很多网红,你能记起来多少
17:13“斑竹”就是主编嘛
21:13 当一个ID失去了人格,变成了媒体
26:33 天涯给我打开了一扇世界的门
27:55 互联网的你,是要满足自己的想象还是满足别人的想象?
31:52 后互联网时代不再交朋友了
34:11《大连金州没有眼泪》
37:6 虚无主义让我们躺平,让我们成为喷子
41:11 当信息被传播的欲望主宰了我们
46:50 互联网世界被过渡简化,万事万物只剩一个“赞”
49:26 外国人为啥没“天涯”?
60:27 我们终会厌烦亢奋,现在的互联网内容市场就像潘家园
1:05:23 天涯值得尊敬
【本期音乐】
马条 - 榕树下
Anders Niska - Where You Wanna Stay
【本期主播】

剑锋、野尘、寒芽
【本期剪辑】
剑锋、野尘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