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志愿报考似乎已经变成了一道复杂的数学题。2024年全国高考的报名人数是1342万人,这个夏天,他们的人生被放在了一架精密的天平上,左边是报考的专业和院校,右边是未来的工作,以及对应的收入、资源和社会地位——某种程度上,这代表着一个人的“成功度”。天平一旦失衡,意味着这个专业前景渺茫,比如去年高考季的热点新闻——“把孩子打晕也不要选新闻专业”。而今年,各大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大量缺额似乎意味着这条建议正在变为现实。
一年前,四位正在从事或者已经离开的新闻行业从业者坐在一起聊了聊。他们中有人学了6年新闻,也有人毕业于历史、物理、社会学专业。今年,我们再次发出这期播客,希望通过他们的讲述,能够让大家对新闻专业、行业的真实样貌多一点了解,也为人生的天平上,多一个除了“成功”之外的答案。
【嘉宾介绍】
主播 | 卓哥,历史学专业,新闻行业10年+从业者
嘉宾 | 小豆,新闻、社会学专业,新闻行业3年从业者
嘉宾 | 杨杨,新闻传播专业,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报社的摄影记者
嘉宾 | 嘉兴,物理学专业,前媒体从业者
【时间轴&收听要点】
03:29本科开设新闻专业没有太大必要
03:51学了新闻专业,第一次实习还是不会写稿子
05:06读了社会学之后,我的情绪没有那么激烈了
07:57学物理像破案,跟做新闻有共性
10:42做新闻帮我解释了学历史的时候不明白的问题
12:05记者身份拥有的“特权”
14:05我是我们那一届唯一做记者的人
17:03从互联网大厂跳槽到报社的“最美逆行者”
19:07人生的“顺行”或者“逆行”不是由社会来定义,而是自己
23:30大学的志愿报考像一个天平,在追求最大的利益均衡
24:08大学的“高职化”趋势折射出社会的焦虑情绪和功利导向
29:21“我也是很功利的人,我的功利就是我的兴趣”
31:25重要的不是这个家庭有没有钱,而是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需要钱
35:25让喜欢赚钱的人去赚钱,让喜欢写诗的人去写诗
36:42做新闻是为了满足我自己的好奇心
42:19我想永远做采到最后的那个记者
42:23创作很痛苦,也很快乐
监制|郑萍萍
制作|玄增星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