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 hb 和大家聊聊对汽车设计的观察。设计在汽车这个产品的塑造过程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因此我们也能不断看到汽车设计的迭代与进步,以及不同厂家鲜明的设计风格。对于设计敏感的人来说,汽车是一个值得好好观察的产品门类。本期节目作为外行人的观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期待大家和我们分享更多对于汽车的见解。

主播...
_hb_
悄吟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越野仔
9个月前 意大利
0
不得不说主播比许多从业者更清醒,很多汽车设计元素考虑的不是设计本身而是市场,也有许多设计师为自己能迎合市场感到骄傲,什么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啦,在咱们这个地方不存在的
肖遥
11个月前 上海
0
听完节目这一周在小区看见多辆大众Polo,在路上也看见超多辆Polo!
Violeta_li
11个月前 上海
0
未听先留言 不知道有没有关于电车过度取消机械按钮的讨论
roroSun
11个月前 浙江
0
23:11 不能同意更多!
陈宇慧
11个月前 北京
1
05:19 一个观察不一定对,smart一开始有个优势是可以方便地停在北京那些没明确规划停车位的地方,有几年见得特别多。但在北京需要摇号之后,销量就急剧下跌了📉
Violeta_li
11个月前 中国香港
1
在我看来电车的本质就是字面上的这两个字。一个能是电作为能源的安全和续航。车作为工具的驾驶体验和实用性。 目前体验过的的电车只有蔚来,特斯拉和埃安。 前两者的优点是动力足,特别是开长途的时候非常轻松。 缺点是很多功能使用机械按钮可以做到即时调整,甚至不用看。倒是都集成到屏幕里后找起来麻烦还费时。比如座椅调整和后视镜,空调也是。蔚来的换电功能非常好,极大的降低了时间成本。但出于规模效应的限制,在交通拥堵的一二线城市,时间成本还是会加大。比如热门的换电站没有电量充足的电池,排队等。而且不使用自带软件导航的话,也不会提示换电站是否正常运营等。再加上30w左右的入门价格,在油车里其实有更多的选择。还有对系统稳定性的担忧,在信号非常差的地方没带钥匙开门会不会有问题,系统更新后的bug,突然的死机。这些问题对于其他电子产品时效性差一点问题不大,但是对于行驶中的车辆而言是蛮吓人的。它在我眼里更多还归类在电子产品而非纯粹的交通工具。 埃安的体验时间比较短,价格也远低于前两者。但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驾驶体验不如前两者。蔚来总给我一种“曲线救国”的感觉。在短时间无法突破充电问题的前提下,堆砌了很多服务项目来体现出“我车卖这么贵是有道理的”埃安就像是把这些附加价值的东西全都剥掉,为成本让路。剩下本质的东西(动力和空间)后,就让你对电车有种祛魅的感觉。反应不太灵敏的车机系统,一页就到底的功能,朴实无华的内饰。不在会有哪种强科技感。 当然hb提到的设计美学问题,咱就不说外形的“借鉴”除了小米,路上也经常把小鹏看成保时捷的屁股是吧。还有byd里的吉他还是游戏厅般的设计。至于其他部分我也在反思,是我们受到国外审美的长期教育的原因,使得我们有时候就看不上或者觉得国内设计不好。还是说,它确实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发展去成长。
jAhAtA
11个月前 北京
1
15:45 这一处,有些设计的逻辑是竞品对抗逻辑,不是自己的设计美学逻辑。就像是几年前我买新能源,比亚迪的汉从设计呈现到销售说辞,都是对着“极简、毛坯、降本”一类的关键词所组织出来的。
Violeta_li
11个月前 上海
1
用户体验是类似的 个人审美偏向简约美 线条流畅 不必要的加长 花里胡哨的内饰 以及电车用各种非核心功能的堆砌来体现电车昂贵的物有所值是让我对电车不动心的原因 点名丑到发指的绿色车牌以及byd里那些碰碰车一样的玩具装饰真的丑到心痛
roroSun
11个月前 浙江
1
作为id3 用户,提车第一件事就是抠掉点点点🌚
_SDnu
11个月前 上海
2
个人觉得目前国产品牌过于重视细节等等的审美的问题一方面是迎合中国下沉消费者的审美偏好,一方面是领导层或者说决策者的时代局限和审美。 而那些一二线有自己审美的消费者在购买中更倾向于国外品牌或者类似蔚来理想这样的新势力品牌。国产品牌消费者的基石来源于三线甚至四线城市,沉默的大多数。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