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小学作业:
1. 在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小怪物)
2. 工业小镇里的娜拉(小海獭)
3. 考虑到女性有可能生三个孩子(小雨滴)
4. 越往后越难是人生的底层逻辑(小哥)
5. 什么是最终的觉醒(小内内)
小怪物
大家好,我是小怪物。今天看到Celeste Headlee关于营造更好交谈的10条建议又上了热搜,于是想聊一聊,好好说话。我一直很喜欢wanker的一位姑娘,她还在职的时候,有一期视频是“反话游戏”。游戏规则是开始后,每一句话都必须反问,问倒对方算赢。比如:“你吃了吗?”“我吃没吃你不知道吗?”“我知道又能怎么样呢?”这样的一来一回,有兴趣的伙伴可以跟朋友玩玩看。我记得Headlee在演讲中很重要的一件事是, NPR的主持人们在交谈时,知道自己说的话会被播放,所以即使在自己专业的领域都非常小心。谨言慎行,好好说话。在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把耳朵打开。“如果你嘴不停,你就没办法学会东西,也没有人是因为倾听被开除的。”
小海獭
大家好,我是小海獭,毛超级厚的小海獭。前天看了人物杂志的文章《平原上的娜拉》,思绪万千。它让我想到前段时间五十几岁阿姨自驾游的新闻。刘小样的故事和她有一定相似之处,都是农村妇女的意识觉醒,只不过刘小样还没有从生活中突围成功,可是这个故事又那么动人,我和其他许许多多人一样,在她反复的尝试和没有停下过的思虑中看见了自己。当一个人的人生被拉到十年,二十年这样的时间线上仔细观察,我们可能能发现某种行为模式在反复,但更多的是感慨命运的无常和沧海一粟间人的渺小。晚上姐姐把文章分享到了家庭群里。我妈回复说,她抱着当时还是婴儿的我看的那期《半边天》,甚至说出了主持人张越当时的发型和衣服。过了一会她说,所以我之前一定要从老家离开,宁要痛苦,不要麻木。然后说到一些遗憾,感慨就是命啊。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心里的震撼——刘小样的故事对我而言是遥远的,但是那也是我妈妈的人生——长江三角洲一个工业小镇里的娜拉。
小雨滴
小哥
大家好,我是小哥。今天1分钟的主题是:越往后越难。早上六点起床去练车,中午回到公司是真累,吃完饭一不小心睡了一个半小时。醒来恍惚感叹道,不就六点起个床嘛。可这就是身体反映出的实情:因为消化得比从前慢,所以常常提醒自己不要吃太饱;因为熬夜恢复周期变长了,所以所有的事情都得因为时间有限而重新慎重思考;因为地心引力皮肤组织渐渐往下慢慢松散,所以不得不用各种方式动起来以期待延缓衰老的过程…总之,做的都是更年轻的时候我们不会主动去做的事,想想就难受的事。这不就是人生的底层逻辑吗,越往后越难。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我们只有在感受到衰退的时候,才有机会活得越来越像个人。
小内内
大家好,我是小内内。这几天在读陈冠中的一本书,他的书太难买了,每一本都预定了很久,这两个月陆陆续续到货。在一篇文章的最后,他写道:在人心不古的颓废好年代,在谁都管不了的香港,放胆去写吧。“老老实实说自己的话”(俞平伯语)。他的觉醒时刻,来了。加缪在《西西弗神话》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有时候,布景会坍塌。起床乘电车,在办公室或工厂干四小时吃饭乘电车,再干四小时,吃饭,睡觉,而且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和星期六,全是一样的节奏,大部分时间里,这条路走得相当顺畅。不过有一天,突然萌生“为什么”的疑问,在这种带有惊讶色彩的厌倦中,一切就开始了。“开始了”,这很关键。换言之,这是最终的觉醒。
——————————
入学方式:
@希望小学HOPE_SCHOOL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