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中国有3000万左右的听障人士,但能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康复人员全国却不足一万人。听障人士只存在沟通上的障碍,并不存在智力上的缺陷,在无声的世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有了价格高昂的助听器,听障人士的生活仍然困难重重。脑机接口、基因治疗,这些正在被追捧的项目,也许未来可能真的会为听障人士带来更好的康复方案。听力康复行业充满着爱与奇迹,让听障人士更好的融入社会,不仅需要专业人士的爱心与耐心,同样也需要社会的更多关注与了解。请听本期嘉宾周爱然带来的精彩分享。


- 本期话题成员 -

郑诗亮,《上海书评》执行主编(微博@PomBom,豆瓣ID:PomBom)

周爱然,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科学专业在读博士


- 时间轴 -

04:37 听障患者学习听力康复科学,为学科添砖加瓦

07:27 听力障碍群体形成的原因

11:10 价格高昂的助听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14:36 脑干植入,听障患者的新选择

16:56 如何正确看待听障人士?

19:16 听障人士的特殊文化

21:27 嘉宾学习听力康复的契机

23:52 日本的听障教育模式

25:50 如何解决听障学校中的霸凌问题

28:37 脑机接口、基因治疗,听障的未来解决方案

31:20 如何进行听障系统性康复?

38:32 社会如何给听障患者关心?

40:26 介绍听障人士生活的文艺作品

44:30 听力康复行业充满爱与奇迹


《谍海轶闻 | 苏联情报史话》 已经在多个平台上线,你可以到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蜻蜓FM搜索”谍海轶闻 苏联情报史话“找到该专辑,也可以在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的下方菜单中购买收听。(你也可以点击前面带下划线的文字,选择你习惯使用的平台,直达专辑购买页面)欢迎大家把我们的节目分享给更多的朋友,你的分享是帮助我们持续生产好内容的最佳动力。


- 制作团队 -

声音设计 hotair

节目统筹 禾放

节目运营 小米粒

节目制作 hualun

logo设计 杨文骥

特别感谢 胡凯歌


- 本节目由JustPod出品 © 2023 上海斛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 互动方式 -

商务合作:[email protected]

微博:@忽左忽右leftright @播客一下 @JustPod 

微信公众号:忽左忽右Leftright / JustPod / 播客一下

小红书:JustPod气氛组 / 忽左忽右

B站:忽左忽右leftright

抖音:忽左忽右

主播...
JustPo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大力强
2个月前 云南
0
社团学过手语 但是实践不够充足 会忘记 希望我们两种文化(发声与手语人群)可以多多交流
大力强
2个月前 云南
0
感谢感谢
凤梨罐头_o
10个月前 山东
0
25:51 听到这里突然想到,现在人工智能技术这么发达,有没有人尝试用计算机视觉去识别手语,来打到实时翻译呢?然后去搜了一下,发现确实有!
Dayeating
1年前 北京
0
最近在做一个关于辅助听障儿童的交互项目,听了真的受益很多
HD609233j
1年前 浙江
0
变聋还有一个情况,精神压力过大,熬夜多会暴聋,很吓人…另外鼻炎我感觉也会影响听力
Sjwcl
1年前 湖南
0
感谢老师的分享
饿了的柚子
1年前 北京
0
金属之声看过很多遍,对听障人士感知世界刻画的很好
HD902210x
1年前 四川
0
38:49 哈哈哈合并n年,归来仍是华西医科大
岁月无声_SY9C
1年前 广东
2
41:20 关注无声的世界 1.金属之声 2.失宠于上帝的孩子 3.声之形 4.听障简明指南
悠_mB5K
1年前 上海
2
很好的节目,如果多谈一些成人突发听力损伤后的应对就更好了
豆豆豆糖
1年前 湖北
3
03:18 从事过一年儿童言语认知康复工作,还是蛮辛苦的。很多是社会人士直接培训上岗,专业性背景的人才还是挺少的。需要不断去完善。
朴鲁
1年前 山西
3
这样的节目呀,真好
CD并且EFG
1年前 广东
4
嘉宾这时准时不准的平翘舌哈哈哈
越向书
1年前 美国
4
爱在华师大,顶一个❤️
finnowhere
1年前 埃及
6
非常感谢你们的节目感谢周老师,感谢郑主播。个人6月份刚刚经历了非常痛苦的中耳炎,吃了三个疗程的药才基本康复,目前仍然还有轻微的耳鸣,不过基本上可以ignore。严重的时候整个耳朵莎莎的就像夏天的蝉鸣,有时候又像海浪一样,整个人非常的烦躁,虽然只是短暂的,已经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工作。真的很难想象,天生的听障,这样的日子该怎么过?听到周老师说到的一些助听器也好,人工耳蜗也好,都是要花很多钱的,真的希望科技的发展能把这块的成本降下来,这样才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路德维希胖胖
1年前 北京
7
一看这个简介就觉得3000多万人只有不到1万的对接服务人员,那他们的工资待遇应该挺高的吧?毕竟平均1个人要服务3000多人~但我估计现实里反而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吧?估计是个讲奉献不讲待遇的行业
有黑眼圈的蹲蹲
1年前 德国
13
我是外语专业的,本科的时候单边失聪(听神经那里的问题)。记得做手术前跟管床医生交流,他得知我的专业后沉吟了一会说,以后可以从事不用跟人打交道的工作(术前就知道,由于疾病性质和手术设计注定了我会失去一边的听力)。我现在在国外读研,这里的医生说,有需要的话也可以配那种可以把声音传导到另一侧的助听器。我很想去配一副,但是心中又有很多顾虑。本人原本就比较i,听力出现问题后,已经有点怕跟陌生人接触了。只要不是安静的场合,别人在我不方便的那边说话,我就听不清,但又不愿意跟陌生人解释太多,真的很尴尬。还好朋友都很理解这情况,我也很爱和他们交流。只是现在面临求职,真的会对这个有些自卑。
越向书
1年前 美国
13
第一次听说“聋人文化”。其实,如果没有上过国际学校,大部分人初到异国时都会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聋哑”阶段……如果既能接受“正常”,又能对自己的特别之处保持骄傲,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吧。
等待西风
1年前 天津
21
最近一部反映听障人群的文艺作品是日剧《静雪》,虽然包裹了纯爱片的外壳,但还是比较真实地呈现了成年后听力退化直至失聪的人士重新融入社会的不易,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尽管其所反映的听障人士遭遇的困难只是真实情况的十之一二。
天_SvXE
1年前 江西
32
国内残障/自闭症康复相关从事人员一直都很缺乏,因为工作很很辛苦,待遇也差。只能说这些不改善的话,缺口会一直在。相关专业的毕业最后去做的人也不多。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