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出走。打破。这一期,终于录到了最想聊的话题。
背包旅行的经历对于我和洲洲来说都是具有改变性意义的“成年礼”。是在路上的经历,重塑了我们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也让我们成为了更有力量的女性。一次次的踏上旅途,对于我们,二十岁的女性旅行者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自己的旅行经历入手,我们想到了历史上太多选择出走的,或者未能出走的“娜拉”们:女性探险家、已婚女性背包客、华北平原的农村妇女刘小样、普通的工厂工人潘晓……流动性作为一种特权,它带给了女性什么?在女性出走的背后,是否存在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出走之后,我们又该何以自处、找到“此心安处”呢?
在这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作为出走的女性,我们如何认知背包旅行的经历,如何总结它对于我们的影响?
为什么而出走,原因和动力是什么?
在路上的女性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享受自我构建的力量感,或者无根漂泊的孤单迷茫)?
出走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对于女性是重要且必须的?
本期主播:
洲洲,复旦登山探险协会社员&领压团成员,背包旅行拉美沙发客

阿拉蕾,复旦登山探险协会会长,雪山攀登/徒步领队,火车旅行背包客

时间戳:
00:59 我们的第一次上路
07:41 出走本身的意义:是旅行中的“麻烦”,让我成为了更有力量的自己
16:41 火车上的陌生人理论:旅行是一种社会身份的流动与跨界
22:03 与本土文化对话,发现另一个自己
26:24 出走作为突破性别传统框架的方式
33:25 作为特权的出走,以及背后的结构性不平等
41:57 出走的女性除了学会飞行,也需要学会筑巢
节目中提到的有关书籍和文章:
王福春《火车上的中国人》book.douban.com
孙琼 李林 黄先开 北京联合大学 《背包旅行与身份构建:一名已婚女性背包客的自我民族志》mp.weixin.qq.com
人物《平原上的娜拉》mp.weixin.qq.com
人物《「潘晓之问」,43年后的回响》mp.weixin.qq.com
南方周末《在远飞与回归之间:澳洲学者田野调查中的90后中国女留学生》mp.weixin.qq.com
不合时宜《远走高飞后,留学能给人带来自由吗?》www.xiaoyuzhoufm.com
历史上的女性探险家网站 https://womeninexploration.org/timeline
一些插图:
洲洲的旅行掠影:

洲洲在拉美背包旅行途中遇到的阿根廷大哥

离开厦门的那天,天也起大雾。

丽江火车站,人满为患,候车大厅座无虚席,蹲在地上吃泡面的农民工。

这群爷叔中的两人,在火车静静奔驰的下午,车厢里十分安静,他们并不火热地聊着什么,间或对视,间或望向窗外,若有所思。

从腊月廿九坐到正月初一的上海-昆明K79次列车上,一群上海爷叔阿姨带了自制便当、熟食,把行李箱搭成餐桌,吃了一顿特别的年夜饭。
想看更多可跳转→我用一个寒假坐了近百小时的火车
阿拉蕾的旅行掠影:
在东北村庄为老人拍的肖像

去往格尔木的硬卧,教我唱藏语歌的藏族男孩

彝族哈巴村的老人怀抱着刚出生的婴儿

经历了长途沙漠徒步后的徒步鞋
音乐:
开头&结尾:Forest Lullabye - Asher Fulero
过渡:Anton - Dan Bodan
幕后:
后期:叶子
监制:叶子
设计:Sophia
联系我们:
小红书官方账号:@大口呼吸
主播小红书账号:@在逃阿拉蕾,@一只lesley
官方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户外的信息,结识志同道合的伙伴,或者跟我们分享你的户外故事,欢迎添加微信:y13524949503,备注“加入听友群”,让我们一起大口呼吸!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