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你会听到:
长期对网络舆论上鼓励女性搞钱不要恋爱的舆论思考,也觉得这是女性主义的觉知和人性本能的拉扯。而这样的论调就像一种打着女性独立的旗帜的一种新的教条主义。我觉得独立的对立面不是不爱,爱是重要的,希望我们可以尊重个体差异,不要用一样的标准,绝对的“正确”去要求女性。
00:30 稍微品评《玫瑰的故事》——现在少有的以女性爱情的为主的电视剧(不是传统的偶像剧式的甜宠,相对“正剧”的,一个女人的四段爱情而不是一对一)
06:00 网络上论调,鼓励女性“不要恋爱脑,去搞钱”
10:00 独立的我,单身多年的我,还是很向往爱情,爱是我对人生评估的重要衡量
14:00 女性主义意识的崛起 vs 对爱情的态度,流于形式的教条主义,女性独立的对立面不是不去经历爱情
19:00 这么这代人缺乏勇气,不愿意去经历痛苦,也规避爱情的消极面,我们追逐娱乐而《娱乐至死》。
韩炳哲《妥协社会》提到的现代社会里的“痛苦恐惧症”Algophobie
“告诉我你和痛苦的关系,我就会说出你是谁!”恩斯特·云格尔(Ernst Jünger)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整个社会。我们与痛苦的关系透露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痛苦即密码,它藏有解读当时社会的关键信息。”
“如今,随处可见一种痛苦恐惧症,一种普遍的对痛苦的恐惧。人们对痛苦的忍受度也在迅速下降。痛苦恐惧症导致一种长效麻醉。人们对所有痛苦状况避之不及,甚至连爱情的痛苦也渐渐变得可疑起来。这种痛苦恐惧症也蔓延至社会性事物。冲突和分歧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因为它们很可能导致令人痛苦的争论。”
25:00 现在好像一个搞事业的女性就是比一个在爱情里/家庭里的女性更令人崇拜的
27:00 对爱情的误解,我们把爱当作被爱的问题,弗洛姆:爱是给予
30:00 如果一个女人把爱情放在价值排序的第一位就是可耻的?价值排序是动态的
31:00 恋爱脑在我心中不是完全消极的
33:00 女性总是在被社会规训,“不要恋爱,去搞钱”,要求女性独立、清醒也是一种新的驯化
34:00 二分法为主流的网络舆论,don't be binary
36:00 看似聊的是爱情,其实聊的是独立思考的mindset,尊重个体差异,谨慎教条主义
爱不爱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的。
如果想要更多了解大众心理学,推荐《乌合之众》
佛洛姆:“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我们是可以通过爱人,去爱这个世界的。
————————————————————————
主播介绍:
MIALIU,七年工龄时尚博主
女的,爱吃,能睡,喜欢运动但肌腱损伤在发胖中
喜欢看书写字和展开对生命和自我的胡乱思考拉扯
四川大学经济贸易本科
美国雷鸟商学院研究生
六年美国工作生活,现居上海
看书、写作、运动、哲学/社会学爱好者
小红书@mialiuuuu
cofounder@Beefology哔芙屋
微博@大Mia的时尚账号
微信公众号@大Mia的时尚账号
👀👀👀👀👀👀👀
人体含水量在60%~70%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少,新生儿期约占体重的80%,婴儿期约占体重的70%,成年男性约为60%,成年女性约为55%。而水分在大脑中占比在70-80%,神经元和神经胶质都需要水分来完成自己的工作。
给自己的身体保持水分,给自己的大脑保持水分,我们才能好好的活下去。
喝水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类行为,而思想就是无形的水分。
记得多喝水哦。


空空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