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3月份内,《沙丘2 Dune: Part Two》算是关注度最高,制作规模最大的商业特效电影。截至本期节目发布,《沙丘2》的全球票房增长堪称迅猛,基本与去年的《奥本海默》持平,为第三部的拍摄铺下乐观而稳固的预算基础。
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我在两次观影《沙丘2》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感受,以及思考这些问题的不同角度。为什么说《沙丘》系列是好莱坞自己的《长津湖》?这个看似荒唐的联想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从1965年出版的原著开始,贯穿到当下。

1:45 丹尼斯·维伦纽瓦版的两部《沙丘》应该合起来看成一部电影
3:23 一刷看视听,对厄拉克斯(沙丘星球)风土人情的展现十分迷人
4:37 当今好莱坞的顶级商业片已经不再追逐华美的特效
6:15 酷似古埃及制作木乃伊的抽水手法
6:48 驾驭沙虫的紧张场面
8:15 汉斯·季默为《沙丘》所做的人声主旋
8:55 延伸聊到《黑豹2》的配乐特点
9:40 取材实景的音效细节,召唤沙虫所用的“沙锤”的声音层次
11:40 《沙丘》的视听设计原则不是单个场景的惊艳,而是全程的沉浸
13:05 剧透预警线,还没看完全片的朋友到这里可以暂停下,等看完再回来
14:23 二刷看剧作,造成保罗性情大变的焦点事件?
15:00 补充原著信息说明,甜茶的外形能否胜任保罗的气质
16:42 对“喝下生命之水”部分来龙去脉的拆解,分析感受突兀的原因
24:20 原著人设、电影版主角“保罗”的银幕形象以及“英雄觉醒”焦点事件的处理手法三个元素之间的顺承与平衡
25:11 1984年大卫·林奇版《沙丘 Dune》的风格,完全遵从原著“太空歌剧”的怪诞口吻
26:28 大卫·林奇与维伦纽瓦对男主角的理解不同:战争英雄v.s.宗教英雄
28:35 牛蛙版《沙丘》系列鲜明的宗教性
31:00 原著《沙丘》的时代局限,给改编带来挑战
32:31 原著沉疴之一:男性沙文主义
34:17 改编对策:赞达亚饰演的契妮的反抗意识
38:00 原著沉疴之二:“假想敌”思维
38:38 《沙丘》在隐性地承担着传播好莱坞语境下普世价值观的作用
39:00 呈现方式:不同人种的身份放置
42:30 一体两面,商业思维与刻板印象的强化
43:20 对于第三部的展望,基本叙事任务结束后,《沙丘》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走?

空空如也





